成語是曆史的積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經過時間的打磨,變得那麼深刻隽永、言簡意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曆史、通達事理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每天更新三個成語故事,下面一起來學習吧!
唯利是圖wéi lì shì tú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秦桓公經常不講信義,他與晉厲公在令狐簽訂盟約,回國後就背信棄義,慫恿狄、楚去進攻晉國,他對楚王說:“餘雖與晉出入,餘唯利是視。”晉厲公非常氣憤,派大臣呂相去與秦國絕交,兩國斷交後不久就發生了戰争。
【出處】餘雖與晉出入,餘唯利是視。 《左傳·成公十三年》
【解釋】唯:隻有;圖:圖謀,追求。隻要有利可圖,什麼事都幹。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隻要有利就幹
【相近詞】自私自利、見利忘義
【相反詞】大公無私、見義勇為
聞過則喜
wén guò zé xǐ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對他的弟子們談到勇于接受批評的問題時,舉出曆史上三個善于接受别人意見的人,即子路、禹和舜。春秋時魯國人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為人誠實,剛直好勇,别人指出他的缺點時,他虛心接受并且十分高興。
【典故】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孟子·公孫醜上》
【解釋】過:過失;則:就。聽到别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表示歡迎和高興。指虛心接受意見。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虛心接受意見
【相近詞】嚴于律己、知錯必改
【相反詞】文過飾非、知錯不改
五鬥折腰
wǔ dǒu zhé yāo
【成語故事】晉朝時陶潛(字淵明)先後做過幾次官,因當時吏治非常腐敗,他不願同流合污,更不願為五鬥米官俸而自取屈辱,就辭官歸隐。他隐居山澗,穿粗麻布衣,自己勞作,晚年貧病交加,江州刺史檀道濟請他去做官,他婉言拒絕。
【典故】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 《晉書·陶潛傳》
【釋義】五鬥:五鬥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彎腰行禮。為微薄的俸祿而對上級卑躬屈膝。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卑躬屈膝
【相近詞】不為五鬥米折腰
敬請關注!【文字輕語】分享詩詞與經典人物故事,仰望那一場最美的相逢!
↓↓↓記得點贊哦,喜歡就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