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在一部分人的認知中,農村就代表着落後,代表這髒、亂、差,這種偏見,源于過去農村相對落後的基礎設施、相對閉塞的交通環境、以及相對菲薄的收入。改革開放至今,尤其是在十八大制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規劃以後,現在的農村與過去的農村有了很大的差别,正在CCTV-8黃金檔熱播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将會給您展示出一個不一樣的新農村。
《月是故鄉明》是一部表現新農村發展曆程的影視作品,該劇充分還原了當下新農村的風貌,真實再現了新農村在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迷茫與困惑。
由著名演員王茜華扮演的女企業家張錦繡,在劇中是改革開放之後先富裕起來的那部分人的代表,她已經實現了個人價值的飛躍。但她作為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其實是可以洞悉到城鄉間差異化的根源,也了解鄉親父老懷揣着發展家鄉的夢想卻找不到方向的原因。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後,眼界頗廣的張錦繡意識到真正屬于農村的發展機遇已經到來。受到基層幹部的感召,她懷揣反哺家鄉的情懷,将全部熱情和心血投入到了帶領鄉親們甩開膀子奔小康的道路上。
為了真實展現劇中張錦繡的家鄉楊柳村的發展過程,電視劇《月是故鄉明》的出品方北京華映萬像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實景搭建一個完整的村落進行實景拍攝。該實景拍攝地建築面積有一萬五千平方米,主場景搭建16個拍攝點位,先後有7000餘人次群衆演員參與其中。為充分展現當地文化内涵,主創團隊和置景團隊查閱了大量資料,先後數次易稿才最終敲定方案。最終呈現出的效果,不僅處處展現出了拍攝地四川的建築特點和人文風情,還充分還原了電視劇想要構架出的美麗新農村概念---村在畫中,人在景中。
更值得一提的是,自《月是故鄉明》開拍後,該實景拍攝地已經成為當地的著名“景點”,平均每日遊客達500人次以上,一個小村落變成了熱門網紅打卡地,随着電視劇的熱播,當地的遊客開始成倍瘋狂增長,直接拉動了其所處村莊的經濟,成功引領了文旅融合“新時尚”。
華映萬像的主創團隊長期紮根于基層,在不斷的采訪過程中一個個成了“農村通”、“政策通”。由于他們創作的故事與人物皆來源于生活,他們戲稱自己為“故事的搬運工”。因此該公司呈現出的作品不僅厚重且接地氣,更有着對當下農村的發展方向的感悟。
在《月是故鄉明》熱播之際,由華映萬像出品的電視劇《歲歲年年柿柿紅》也獲得金鷹獎優秀電視劇提名。這兩部作品在此時巧妙得碰撞在一起,正好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飛速發展所收獲的累累成果。
實際上《月是故鄉明》中女主角張錦繡反哺家鄉的故事,即是華映萬像的主創團隊,對農村轟轟烈烈地脫貧攻堅戰進行了全方位還原和深入的讨論。同時,他們通過張錦繡的故事探索了鄉村振興的方向——“農”字當頭,以“農”為根,因地、因時、因人制宜,在保住青山綠水的前提下,種植、養殖、旅遊多管齊下。劇中張錦繡帶領家鄉打赢脫貧攻堅戰後,為觀衆呈現出的山水畫、田園詩、夢幻鏡,就是他們心目中想展現給大家的真正的新農村。
來源:中國青年網娛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