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潮汕風俗大全

潮汕風俗大全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4 03:35:16

潮汕民俗 “ 四禮 ”

誕生禮

誕生是人生的開端,誕生禮也是人生的開端禮。早在懷孕期間,就有許多習俗,如把懷孕稱作“有喜”、“有身份”;孕婦還有許多保胎的禁忌,如:忌漿洗蚊帳被褥時淋開水,忌裁布、漂染、縫補衣服,忌拆床挪動箱櫃,更禁修葺房屋,避諱喪事等。認為輕者将來孩子出生時身上會帶傷疤、色斑,重者會導緻殘缺、死胎流産。有的孕婦被算蔔先生認定是命帶“天狗”的,為了使孩子不被“天狗”叼走,丈夫要到首飾店買一把銀鎖,趁妻子熟睡時悄悄地鎖在她的脖子上。

臨産前,有的地方還要到廟宇拜“催生婆婆”,保佑順産。懷孕至十個月,孩子尚未呱呱墜地,娘家就要“送催生”,派人送來一隻熟雞蛋,祈望象母雞下蛋一樣順當、平安。

接生後,有的地方要把胎盤埋于江濱沙灘,說是埋得越深孩子的胃力越好,有的地方則把胎盤撒上草木灰密封于壇罐,置于床底下。誕生禮的過渡期有許多禮儀。嬰兒出生三至七天稱作“上臘”,這期間要嚴格護理,産房不能透風,不能高聲喧嚷,更不能搬動産房家具。所謂“上臘”是嬰兒出生幾天後,身體開始收斂,肌肉由紅嫩變得蠟黃;再者,從前多土法接生,接生婆使用沒經消毒的尖刀斷臍帶,容易染上破傷風菌,一般它的潛伏期為一周,所以,這算作一個危險期,若不嚴格護理會招惹不測。

出生第十二天要舉行“開葷”儀式,産婦開始由吃素轉入吃葷,還要給鄰裡、親朋送禮物。生男孩的要送糖糯米幹飯,生女孩的要送甜“魚春圓”(一種薯粉制的小圓子)。親朋也要回贈白糖、面條表示祝賀。滿月時要設宴請客慶賀一番, 嬰兒至此方能由産房出客廳。滿四個月時還要舉行“帕興”儀式,外婆送來新衣服、新肚兜、新襁褓。從此,孩子方可穿新衣服、戴金挂銀。

潮汕風俗大全(潮汕民俗四禮)1

标題:報春(國畫)

作者:唐茲成

規格:68cm×136cm

創作時間:2007年

成人禮(出花園)

農曆七月初七,稱為“七夕節”,相傳為牛郎織女相會之夜。潮汕民把這一天稱為“公婆母生”,家中15歲(虛歲)的孩子,通常要在這天行“出花園”禮儀(或另外擇日)。人們認為孩子們小時候生活在無憂慮的花園裡,到了15歲這天才走出花園,長大成人。

孩子出花園要先理發洗頭,大清早要沐浴更衣,用6對花草洗澡(紅花、榕樹枝、竹枝、龍眼枝、仙草、桃枝各1對)。“香湯沐浴”完畢,穿上紅皮木屐,圍上新肚兜,并躲在房子裡,不能踏出家門。

父母把預先準備好的豬内髒,包括豬腸、肝、肚、腎、心,各取一點點煮成豬内髒湯,并下點糖,讓孩子吃下。寓意有兩種說法:一說小孩到了15歲,要“換腸換肚”。意思是說,抛棄不成熟和肮髒的東西,增添新的知識,以成人的姿态出現;二是寄意祈望小孩長大成人後有“肚内”,即知書識禮,明白事理,懂得忠孝節義,待人有度,成熟。豬腸、肚、肝、腎、心,都是豬腹裡取出來的,潮汕俗語稱“腹内”,衍生俗語“肚内”。奉拜公婆母的祭品通常有雞、豬肉、魚、棵品、12碗甜湯丸、12盅烏鬥酒、茶、紙錢等,有的地方還有豆腐幹、粉絲。接着請出公婆神的神爐,并由父母指點出花園的孩子跪拜,拜畢,以後就不再拜了。

以上程序進行完畢後,中午備辦豐盛的午餐,有肉、三鳥蛋,有十二道菜。青菜以厚合、青蒜、芹菜等為主,其意是孩子吃了厚合,出花園後處處“六合”;青蒜,長大後能算會除,聰明伶俐;芹菜,“芹”潮音“勤”,寓意孩子長大後,能吃苦耐勞。出花園的孩子上酒席的座位也是有講究的,孩子要坐“大位”,每款菜肴都需孩子先舉筷子“剪彩”,并需吃一公雞雞頭,雞頭朝着他(她),俗稱“出花園,咬雞頭”,其意是長大後能出人頭地、興旺發達。然後是跳“膠掠”,竹箕早盛放着米果品、糖果和花生米。出花園的孩子要從竹箕上跳過,往返多次。同時出花園者還要邀來鄰裡的小朋友,一邊吃糖、吃花生米,一邊戲耍。

潮汕風俗大全(潮汕民俗四禮)2

标題:春蘭如美人(國畫)

作者:唐茲成

規格:68cm×136cm

創作時間:2007年

婚嫁禮

迎親,這是新郎到女方家迎娶新娘的儀式,也是婚禮中最主要的程序。舊俗迎親有兩種:一種是新 郎迎親,另一種是男方請“好命人”代迎,當代大多是新郎自己迎親。在迎親前前後後整個過程中,女方男方各自要舉行一些習俗活動,包括以下幾方面:洗花水,分錢米,吃半碗飯,安床,接新娘。

結婚當日,新郎到新娘家,用自行車、摩托車或汽車把新娘載回,伴娘、阿舅(新娘的兄弟)伴新娘而至。阿舅要備有禮品到男方家,這禮品除要有雌雄雞一對外,特别要備上一瓶燈油,其意為男方“添丁”,現在,有的用化妝油代替燈油。小舅子到了親家家裡,會受到熱烈款待。

出嫁時,新娘要帶上嫁妝。嫁妝中,必須有燈、木屐、針線、鏡子、梳子、尺子、米筒、草頭肚兜(肚兜中夾上兩株連根的草頭香,即莎草)等,要備上送給兒童的玩具、文具,送給親朋好友的襪子。其中帶木屐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趨”之意;帶梳子象征着新娘做事有如梳頭,有條不紊。現在有的用小孩用的小被子疊成肚兜狀,在被中夾上草頭,便成草頭肚兜。

吃“五碗頭”,吃“合房圓”,敬甜茶,返厝。

以六禮為内容的潮州婚俗,經曆代演變而有精簡和變異。當代大多已廢棄舊俗,從簡從新。旅行結婚、舉行小型茶話舞會和參加集體婚禮成為時尚。部分戀舊者,則還保持舊婚俗。

潮汕風俗大全(潮汕民俗四禮)3

标題:大吉圖(國畫)

作者:唐茲成

規格:68cm×136cm

創作時間:2007年

壽慶禮

壽誕禮儀是每當生日時舉行的人生禮儀。不過,這些在生日時舉行的禮儀因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潮俗年紀輕的一般不叫“壽禮”, 而俗稱“過生日”。從前,從周歲至結婚前,孩子生日當天,父母隻讓其吃兩個染紅殼的雞蛋(或另加甜豆腐),作為紀念而已。

結婚以後的成年人生日,就有雞蛋、粉絲、豬肉等幾樣菜色,也不進行隆重宴請(潮州市沙溪、陳橋等地有嶽父母必先送禮給女婿“過生日”,後女婿才送禮為嶽父母祝壽。否則,女婿雖有來慶壽而不用備禮品而不被責怪之俗)。到了50歲,稱為“上壽”,且兒子娶妻後時才可舉行“做生日”(有些地方忌50歲做壽,因五十為一百折半,不吉利,故忌在此時祝壽)。到六十虛歲或六十一虛歲即六十周歲做大壽慶(“大生日”),以後每逢十,即七十、八十、九十、一百,或逢一一,即七十一、八十一、九十一、一百零一,都可做大壽慶。

做生日當天,家中要備雞蛋、面條(寓意長壽)及酒菜(當中要有韭菜,取壽長久之意)設宴為父母祝壽,向親友送甜面湯,并請親友赴宴;親友也要獻上喜酒或壽儀往賀,禮品中必備面線,俗稱為長壽面,以示健康長壽。平年小慶家宴,不邀請親朋,但女婿半子,可例外。今人已不大講究舊俗,比較随意點。

解放前潮俗做大壽慶者多為富豪之家,其後輩兒孫除有感念長輩福蔭之功外,也多含有張揚門戶、誇耀于人的動機,甚或有借機斂财者。除了常見的發請柬外,也有登報廣告的。做大壽慶視規模大小,或在家裡或在公廳祠堂或在賓館酒樓舉行。廳堂上視祝壽對象或挂“福祿壽”三星繡帳或挂“壽”字帳、“松鶴”帳,前設八仙桌,擺壽面、壽桃及福壽五果(佛手、香蕉、石榴、桂圓、大桔)。

豪富者除備酒席外,還請戲班、紙影班演出。演出節目必有《十仙慶壽》、《麻姑獻瑞》之類。此時,僧尼乞丐也作不速之客前來光顧。壽家對此不拒之門外,給點小費,算作為善事,讨個吉利。舊社會能做大壽慶者十分稀罕,如今各類新富漸多,給父母做大生日者規模不及往時富豪,俗套也甚簡,請演員,紅歌星到來演藝助興的,已不多見。惟食品中增設生日蛋糕,則是新時尚。

揭西縣客家地區舊俗做大壽慶儀式在午夜前舉行,壽者先拜北鬥星君,接着拜祖先,之後子孫拜壽,多四跪八拜,口念祝祠,壽者賞賜子孫紅包。第二天早上才接受賓客祝壽。主人站壽堂右方,賓客站左方,相對互相作揖三次,再對換位置互揖三次,禮畢,退而待午宴。饒平縣的畲族也重壽慶,一人壽慶,全村忙碌。祝壽兼祭祖,都在春節期間舉行。五十壽者在正月初五日,六十壽者在正月初六日,七十壽者在正月初七日,依此類推。祝壽時,全村歌手雲集,唱頌歌,主家答歌,歌罷赴宴,食又歌,反複數次,盡興而散。

#春日生活打卡季#

#金粉社區#

#揭陽頭條#

本文由

竹風齋·唐茲成

特别提供

竹風齋·傳承潮汕民間文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