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鹽城國家濕地城市

鹽城國家濕地城市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19:05:55

鹽城國家濕地城市(國際濕地沿海綠城)1

坐擁長三角中心區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産,創成國際濕地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海洋碳彙、森林碳彙、濕地碳彙優勢疊加……鹽城,生态底色鮮明,勇當“碳路先鋒”,激發綠色低碳發展澎湃動能。

“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展現‘國際濕地、沿海綠城’的生态魅力、發展活力。”2022年8月,鹽城市委八屆三次全會上提出,鹽城将積極踐行‘兩山’理念,建設綠色生态之城;落實‘雙碳’目标,建設綠色制造之城;緻力賦能未來,建設綠色能源之城;堅持生态惠民,建設綠色宜居之城。

濕地守護 擦亮“綠色名片”

綠色是鹽城的生動底色。擁有582公裡的海岸線、683萬畝的沿海灘塗、4550多平方公裡的黃海濕地上,是國家沿海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兩大戰略交彙點,展示着“生物多樣性”的神奇魅力。

鹽城國家濕地城市(國際濕地沿海綠城)2

向海而生,因鳥聞名。東台條子泥濕地因期港汊形似條狀而得名,是世界自然遺産——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第一期)的核心區,也是太平洋西岸面積最大、生态保護最好的海岸型濕地。秋意漸起,鹽蒿染紅,每年九月初,數百萬遷徙類候鳥在這片神奇的濕地上惬意覓食、停歇、換羽和越冬,被國際專家譽為“鳥類的國際的機場”。

至2021年,記錄到鳥類增加至410種。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勺嘴鹬,全球種群僅600隻左右,在條子泥區域最多時可以觀測到200多隻,高冠全球。近年來,鹽城全力推進濕地修複保護工作,條子泥濕地是探索實踐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的生動注解。開展“黃海濕地生态銀行”研究和試點,着力打造江蘇沿海生态修複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範區域。

鹽城國家濕地城市(國際濕地沿海綠城)3

林海莽莽、鳥鳴聲聲、流水潺潺,黃海國家森林公園滿足了鹽城人的“詩和遠方”。沿着鹽城旅遊1号公路向北行駛,清風拂面,杉影婆娑,黃海森林公園緩緩映入眼簾。園區環境質量實時監測屏上顯示:“負氧離子達到4210個/立方厘米。”“到東台森呼吸”成為許多遊客的高頻詞。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中心黨委委員、總工程師,林場場長徐長柏介紹,“這裡良好的森林和植被環境極大地保證了生物的多樣性,擁有各類植物628種、鳥類342種和獸類近30種。”

鹽城國家濕地城市(國際濕地沿海綠城)4

在鹽城,好風景帶來好“錢景”的故事,已是平常。毗鄰黃海國家森林公園,巴鬥村裡結合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形成獨具特色的漁旅産業。一條3公裡長的旅遊觀光線,串聯起了特色漁文化、海文化、紅色文化以及原始風貌的海邊風情景點。“在保持原有漁村特色的基礎上完善基礎設施、融入特色文化,引導漁民群衆從靠海吃海向養海護海發展轉型。看海潮、觀海鳥、品海鮮,住漁家、享漁趣、遊漁村,已成為其鄉村旅遊的特色和品牌。”弶港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碳路先鋒”,激發綠能澎湃

藍天白雲下,列列海風中,一個個足球場大小的LNG儲罐整齊布列在黃海岸邊,在位于濱海港工業園區中海油鹽城“綠能港”項目建設現場,LNG船型專用碼頭垂直入海,五台卸料臂整裝待發,等待着9月26日的第一艘LNG外輪駛入。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一期工程共建造4座22萬立方米儲罐和6座全球最大的27萬立方米儲罐,“一期10座儲罐建成後,液化天然氣年處理能力可達600萬噸,相當于氣态天然氣85億立方米,可供全省民生用氣約28個月。”實現減排二氧化碳2850萬噸、二氧化硫23.25萬噸,相當于植樹6000萬棵。

鹽城國家濕地城市(國際濕地沿海綠城)5

據介紹,鹽城“綠能港”不僅具有液化天然氣接收、儲存、外輸功能,還配套了冷能利用、燃氣發電、燃氣制氫等多功能于一體,是綜合性綠色清潔能源供應場站和重要樞紐。目前,鹽城“綠能港”二期項目正在規劃,計劃再建10座27萬立方液化天然氣儲罐、1個碼頭、2個泊位及配套接卸設施,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提供更大助力。

“黃海新區是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淮河生态經濟帶、江蘇沿海發展等多重國家戰略的疊加節點,淮河流域最直接的出海門戶。2020年9月,濱海港一類開放口岸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對外開放……”在10萬噸級通用碼頭現場,一字排開的重型橙色門機引人注目,重型船舶正在有序卸貨。“濱海港已建成10萬噸級通用碼頭泊位2個,均投入運營。今年以來,濱海港吞吐量實現逆勢增長,年底将有望突破1200萬噸。”濱海港副總經理楊斌介紹。

“智改數轉” 助力綠色制造

動力電池是鹽城重點打造的地标産業鍊。落戶射陽的鹽城弗迪電池有限公司,廠房幹淨整潔、纖塵不染。“随着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動力電池市場供不應求,目前一期項目8條線已全部開足;二期項目預計8月份開工建設,2023年5月份投産,滿足市場需求。”射陽縣委常委、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王海兵介紹,項目總投資150億元,全部投産後年産30GWh新能源動力電池,将帶動就業10000人,助力射陽打造百億動力電池産業集群。這是鹽城加快産業逐綠前行、建設綠色制造之城的縮影。

走進江蘇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三工廠的生産車間,一台台自動化生産設備有序運轉,機器手臂運轉靈活,自主推壓,迅速完成卷材鋼闆的沖壓、切割和焊接。“我們今年計劃通過導入新車型、發展新能源汽車、設立出口基地等方式,迅速提升整車銷量及産能利用率。目前累計産銷汽車超600萬台,已形成包含轎車、SUV、MPV、新能源車在内的較為完整的産品矩陣,帶動形成了從整車制造到零部件配套相對完整的産業生态。”綜合事務部副部長周志華表示。

鹽城國家濕地城市(國際濕地沿海綠城)6

鹽城國家濕地城市(國際濕地沿海綠城)7

鹽城實施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推進産業數字化和數字産業化。在鹽城智能制造聯合創新中心,兩年來,成功建設運營江蘇省唯一的區域級産能共享工業互聯網平台,打造了工業4.0示範生産線、數字化制造展示區、智能制造實訓基地,三年來幫助140多家企業四星級上雲、500多家企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鹽城智能制造聯合創新中心常務副總紀紅介紹,“今年幫助一家蘇州企業成功對接一批鋁合金部件年産300萬的訂單,預計訂單金額達2億多元。”

作者:李園園

編輯:趙征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