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五毒月九毒日是迷信還是真的

五毒月九毒日是迷信還是真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15:46:02

一、為什麼五月被稱為“毒月”?

民間俗稱五月為“毒”月,因為五月天氣陰晴不定且多雨,忽寒忽熱,此時陽氣下沉,陰氣蒸騰,空氣濕熱沉悶,一切都處于混沌狀态,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另外,五月溫度濕度适宜,毒蛇、蟾蜍、蠍子、蜈蚣和壁虎等毒蟲和病菌紛紛出沒,很容易傳播疾病,讓人感染疾病。

五毒月九毒日是迷信還是真的(五毒月)1

加之五月人體陽氣達到最盛,此時人體陽氣大量溢出體外,消耗過多則會使陽氣處于内虛狀态,俗話說“盛極必反”,陽氣減退,陰氣就會漸漸強盛起來,陰陽交替,人體就容易患各種疾病。

從中醫角度來說,五月被稱為“毒月”,也有一定道理。端午時節,雨季到來,氣溫回升,此時空氣潮濕、流通不暢、濕熱之邪較盛,濕熱阻滞氣血經絡,就會導緻人體代謝受阻、氣血不暢、濁邪停滞,從而百病叢生

二、五毒月都有哪些毒?進入人體會給人帶來怎樣的傷害?

五毒月九毒日是迷信還是真的(五毒月)2

五毒月之“毒”包含了中醫的六淫邪氣:“風”、“寒”、“暑”、 “濕”、“燥”、“熱”。 中醫認為氣動為風,水少為燥,水多為濕,火少則寒,火多為熱,長熱為暑,而農曆五月的氣候特征恰恰把這些全部包括在内了。六淫作用于機體後,引起人體髒腑、陰陽、氣血功能失調而産生病理變化,從而内生五邪,出現内風、内寒、内濕、内燥、内熱(火)等五種病理變化,從而産生各種疾病。

五毒月九毒日是迷信還是真的(五毒月)3

“風”邪:其性開洩、善動不居,侵犯人體多從皮毛而入,是六淫中最主要的緻病因素,常為寒濕燥火(熱)等邪的先導,故為"六淫之首"。因此不想生病,一定要注意防風,尤其是不想得面癱的患者,一定要避免面部被風(空調風、風扇風、穿堂風等)直吹。風邪入侵,常表現為眩暈、震顫、四肢抽搐、角弓反張、兩目上視等。

五毒月九毒日是迷信還是真的(五毒月)4

“寒”邪:寒冷、凝滞收引,寒邪為陰邪,易傷陽氣,寒邪侵襲易使人體氣血津液運行遲緩,凝滞阻塞而不通。"不通則痛",因此,寒邪易引起"痛痹",導緻機體氣機收斂、腠理閉塞、經絡筋脈收縮而攣急,常表現為發熱惡寒、關節攣急疼痛、屈伸不利等。夏季天氣炎熱,毛孔舒張,此時更要注意防止寒邪之氣經過打開的毛孔進入體内(面部沒有衣物遮擋,更是防寒的重中之重),潛伏成疾。

五毒月九毒日是迷信還是真的(五毒月)5

“暑”邪:炎熱升散,易傷津耗氣擾神,讓人出現面赤目紅、發熱汗出、心煩口渴、氣短乏力、少氣懶言等症狀。且“暑”邪多挾濕同犯人體,導緻人體出現四肢困倦、胸悶嘔吐、大便溏洩不爽等濕阻症狀。夏季一定要注意防曬防中暑,保護好自己的正氣,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五毒月九毒日是迷信還是真的(五毒月)6

“濕”邪:濕邪粘滞,留滞于髒腑經絡,常常阻遏氣機,使氣機升降無能,出現胸脘痞悶、小便短澀、大便溏而不爽等症狀。濕性重濁,犯表則令人頭重身困、四肢酸楚;留滞經絡關節,則表現為關節酸痛、活動不利,痛處不移;濕流下焦,則小便混濁、大便溏洩、婦人帶下粘稠腥穢等。夏季不要貪涼,适量出汗,有助于幫助人體排出多餘的濕氣,可防止濕氣凝滞體内,堵塞筋脈,從而出現面癱。

五毒月九毒日是迷信還是真的(五毒月)7

“燥”邪:燥性幹澀,易傷津液,多從口鼻而入,導緻人體出現口鼻幹燥、皮膚幹燥、小便短少、大便幹結等現象。燥易傷肺,使肺陰受損、宣降失司,甚則損傷肺絡,導緻人體出現幹咳少痰或痰黏難咳、咽喉幹痛、喘息胸痛、痰中帶血等症狀。臨床很多面癱的産生跟上火關系密切,因此夏季宜多補充水分,盡量保持心境平和。

五毒月九毒日是迷信還是真的(五毒月)8

“熱”邪:為陽邪,易耗氣傷津、傷風動血。導緻人體"肝風内動"、耗傷津液、筋脈失養,從而出現心煩意亂、口舌生瘡、手足顫動、面神經癱瘓等症狀。另外熱盛助陽,陽氣升動無制則化風,從而引起吐血、便血、皮膚發斑等出血症狀,淤血阻滞脈絡,也會導緻面癱的産生。

三、五“毒”月如何排毒,來保自己一年安康?

中醫認為,人體隻要和外界接觸,例如吃入食物,就會有廢物産生,就會産生毒素,中醫稱之為“糟粕”。因此人體外感六淫後,體内就會産生各種毒素,這些 “毒素”如不能及時排出,就會導緻人體産生疾病。

據研究,人體外感六淫後會體内會産生熱毒、寒毒、濕毒、食積之毒、淤血之毒、蟲毒和藥毒。這些毒素有何危害,該如何排出體内呢?

五毒月九毒日是迷信還是真的(五毒月)9

1.熱毒

各種因素導緻機體陰虛陽亢,就會産生熱毒,如平時經常提到的肝火旺、胃熱等,都是熱毒影響不同髒腑的結果。有熱毒的人表現為口苦口臭、咽喉疼痛、大便幹燥、面部如蒙油垢、易生痤瘡、鼻孔出血、痔瘡便血、手足汗多等。

當髒腑将熱毒驅散到體表就會形成紅、腫、熱、痛的疖,可以把金銀花、栀子搗爛外敷患處,以清熱解毒。當邪熱蘊結在肺胃,循經絡上行至口唇成為口腔潰瘍時,可以吃龍膽瀉肝丸,以清肝膽、祛濕熱。當脾胃濕熱之氣循經上行至面部,出現痤瘡時,可以吃小柴胡顆粒,以解表散熱、舒肝和胃。當外感風熱或肺熱,結于咽喉出現咽喉腫痛時,可以吃利咽解毒顆粒,以清肺利咽、解毒退熱。

五毒月九毒日是迷信還是真的(五毒月)10

2.寒毒

各種因素導緻機體陽虛寒盛,就會産生寒毒。寒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在血液循環。人體内的血液得溫則通,遇寒則滞。當體内有寒毒時,血液流動就會不暢、甚至出現瘀滞,造成氣滞血瘀,引起血液瘀滞或血管阻塞等疾病。

如果表現肢體沉重疼痛、屈伸不利,或有發熱惡寒、怕涼,可以吃羌活勝濕湯加獨活、伸筋草、土茯苓,以散寒解毒、化濕通絡。如果表現心煩易怒、高熱煩躁、心中憋悶疼痛,可以口服犀角地黃湯加穿心蓮、山慈菇、黃連、玄參、水牛角等,以清熱解毒、涼血開竅。此類患者還可采用艾灸、拔罐、刮痧、貼三伏貼等方式,以排出體内寒毒。

五毒月九毒日是迷信還是真的(五毒月)11

3.濕毒

水濕是機體水液代謝發生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産物,若不及時排出,則會阻滞氣機、阻礙血行。且濕毒重濁黏滞,一旦為病,病位廣泛,病勢纏綿難愈。例如,常見的口味甜膩、小便不暢、大便瀉而不爽、痤瘡、濕疹、黃汗、面色黃胖、身體倦怠、四肢酸重等症狀,都與濕毒密切相關。

對于脘腑脹滿、惡心想吐、食欲不振、頭重如裹、頭暈乏力、肢體倦怠的患者,可選用參苓白術散或金匮腎氣丸,以健脾利濕或溫陽利水。對于口苦脅痛、陰部潮濕、大便黏膩、小便渾濁、濕疹瘙癢的患者,可選用龍膽瀉肝丸或黃連清胃丸來調理,清利濕熱。

五毒月九毒日是迷信還是真的(五毒月)12

4.食積之毒

中醫學認為,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腐熟。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升胃降,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輸布。如果飲食不節,導緻脾胃功能失調,食物就不易被人體消化利用,存于體内過久而為食積,醞釀成毒,損傷脾胃,出現食欲缺乏、胸悶、嗳氣、反酸、臭汗、黃汗、小便如米泔、大便不暢、面部生痤瘡等一系列症狀。

對于食欲不振、脘腹脹滿、疼痛拒按或惡心嘔吐、煩躁不安、低熱、大便穢臭的患者,可采用消乳丸或保和丸加減,以消乳消食,化積導滞。對于神倦乏力、面色萎黃,形體消瘦、夜寐不安、不思飲食、食則飽脹的患者,可采用健脾丸加減,以健脾助運,消補兼施。

五毒月九毒日是迷信還是真的(五毒月)13

5.瘀血之毒

凡經脈血液運行不暢,或局部血液停滞,以及出血後未有消除吸收的“離經之血”,統稱為瘀血。氣虛、氣滞、血寒、血熱均可導緻淤血形成,另外負重過度或外傷也會造成淤血。瘀血阻于心,則見心悸、心痛(冠心病)、口唇指甲青紫(紫绀); 瘀血阻于肝,則見脅痛痞塊;瘀血阻于胞宮(子宮),則見腹痛、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經色紫暗有血塊或崩漏;瘀血阻于肢體局部,則見局部腫痛、青紫、瘀斑;瘀血阻于面部經絡,則導緻面癱;淤血嚴重會出現舌頭有暗褐色瘀斑、舌底脈絡紫脹。

熱盛緻瘀,采用清瘟敗毒飲加減,以清熱保津、通洩三焦;寒凝血瘀,采用當歸四逆湯加減,以溫經散寒、溫通血脈、健脾養血;氣滞血瘀,采用血府逐瘀湯加減,以祛瘀止痛、引血下行;正虛血瘀,采用補陽還五湯,以補益元氣、活血祛瘀、通經活絡。

五毒月九毒日是迷信還是真的(五毒月)14

6.蟲毒

蟲毒指蛇蟲等所帶有的毒液或毒氣,人體接觸或被咬螫而緻病者,在病因分類上将這類緻病原因稱為蟲毒。體内若有寄生蟲,可出現面色萎黃、睡時磨牙、消化功能紊亂等症狀。

風毒型(以神經毒症狀為主),局部症狀輕,但有頭昏、眼花、嗜睡、昏迷、氣急,重者呼吸困難、四肢抽搐。治以清熱解毒,息風定驚為主。用半邊蓮、野菊花、白芷、川貝母、龍膽草、白僵蠶、蟬衣、全蠍、蜈蚣、甘草煎服。

火毒型(以血循毒症狀為主),局部疼痛、血泡,全身皮下出血等,治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為主。用半邊蓮、鮮生地、丹皮、黃芩、赤芍、黑山栀、射幹,出血嚴重者加犀角,磨粉沖服。

風火相兼型(以混合毒症狀為主),兼具前兩種症狀,治宜解毒、清熱、息風、涼血為主。用半邊蓮、車前草、白芷、夏枯草、野菊花、蒲公英、大薊、白茅根、蜈蚣、全蠍,或用單味藥雄黃、半邊蓮、蚤休等水煎服。如出現腦、心中毒症狀與并發症嚴重者,應中西醫結合搶救。

五毒月九毒日是迷信還是真的(五毒月)15

7.藥毒

藥物本身是治病的,但是藥物使用不恰當,不僅治不好病,反而會變成毒素。例如,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會造成肝髒、腎髒的損害,危害人體健康。“是藥三分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引起本病的藥物,随着新藥不斷增加,種類不斷增多,任何一種藥物在一定條件下,都有引起本病的可能,但臨床上常見的有:1、抗生素類:以青黴素、鍊黴素最多,其次為氨苄青黴素、氯黴素、土黴素等;2、磺胺類:如磺胺噻唑、長效磺胺等;3、解熱鎮痛類:其成分大多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其中以吡唑酮類和水楊酸類的發病率最高;4、催眠藥、鎮靜藥與抗癫痫藥:如魯米那、眠爾通、泰爾登、苯妥英鈉等,以魯米那引起者最多;5、異種血清制劑及疫苗等:如破傷風抗毒素、抗蛇毒血清、狂犬病疫苗等;6、中草藥:文獻中報告的單味藥物有葛根、天花粉、闆藍根、大青葉、穿心蓮、丹參、毛冬青、益母草、槐花、紫草、青蒿、防風、白蒺藜、大黃等;多味藥中有六神丸、雲南白藥、安宮牛黃丸、牛黃解毒片、銀翹解毒片等。

預防此毒,隻能在日常生活中謹慎用藥,萬不得已用藥時,也要控制好劑量和時間。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最“毒”五月,避“六”邪,排七“毒”,隻要能做好這些,就能保你一年康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