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過年講究,不管一年收成如何,到了年根兒,除了一家人要買新衣裳等,還有10件物品農民必買新的。
農村年前,大集上賣這些的小買賣最火爆。
因為農村人講究,大門二門正屋廂房小草屋,統統要貼對聯或福字。炕間牆上,還要貼擡頭見喜,一出正間門的平房牆上,或者南牆上,貼出門見喜,水缸貼川流不息,牲口棚貼六畜興旺。
記得兒時農村老家,生産隊飼養股還貼對聯:“六畜興旺 五谷豐登”。講究者,廁所也貼對聯:“灑清泉如釋重負 施黃金頓覺輕松 橫批 變廢為寶”。
最搞笑的一次,是村裡有個不識字的老農,把應貼在豬圈的“多吃多睡多長膘 有精有肥有銷路 橫批:豬寶多多”,貼到了大門上。
過春節,辭舊迎新,自然要讨個彩頭。這些東西最能烘托節日氣氛,當然必須要買新的。
過年,農村人都要買兩把新筷子。這是因為過年要上供,擺碗,敬祖宗的事情不能敷衍,咋能拿自家用了一年的舊筷子呢?
過年上供擺五個碗,年三十撈聖飯,聖飯上插着三雙筷子,五個碗上各一雙。年三十煮餃子上供,連竈王爺、财神爺、觀音奶奶、祖宗等,跟前都要供上餃子,碗上也要放筷子。
你想想,這就多少了?講究的人家,也圖個新意,來客人啥的,索性也換了新筷子。
這幾樣,過去農村人都自己紮,年三十換上全新的。現在農民自己紮的也少了,但換新的習俗依然保留着,不過是去年根兒大集上買。
有雞有魚才叫年。在農村,一些食材不隻是食材,還是最美好的寓意。
豬頭(至少是豬頭肉)是上供必備,雞、魚、豆腐、丸子等,是上供五大碗必備材料。
吉祥如意,年年有餘,全家都有福,圓滿,有頭有臉有面子,講究太多了。香腸和粉絲代表福澤綿長。
至于蔬菜,韭菜必須的,長長久久。白菜也是必須的,百财。當然還有芹菜,寓意新一年勤勞緻富等等。
竈神保家宅平安,财神保新一年發财,當然都必須有。
臘月二十三日,辭竈,這天要蒸糕,供糖瓜,然後把舊的竈王爺畫像摘下來,燒掉。這就等于送竈王爺上天述職。
請來新的竈王爺,等二十四掃灰除塵後,直等到臘月三十日,挂宗譜,貼财神時,再貼到竈間牆上,擺上供品。
農村過年,沒個響聲一點不熱鬧。小小子都愛煙花爆竹,進入臘月二十,農村村巷裡,就經常聽到零星的爆竹聲了。
在阿兮家鄉農村,放最多爆竹的時候,一個是初一淩晨從十二點到早上,這期間的鞭炮,真是此起彼伏。農村叫“發紙”,是給請回家的老祖宗們壓歲錢和一起慶祝新春的,也是祈求祖上保佑子孫一年平安。
過年,農村民俗裡五更起來要先剝塊糖放嘴裡,叫做新年有甜頭。再剝了橙子,家人每個嘴裡放一片吃,取其心想事成之意。
過年北桌子上上供,當然不隻是五大碗和餃子等,還有五個果盤,放着糖果,點心,幹鮮果品等,所以這些東西,都需要買。
以前農村人,蒸糕,做聖蟲大棗饽饽,都是自己來。現在自己做的也少了,大多去喜慶饽饽訂制。
兩跑蟲,兩盤蟲,十個大棗饽饽,還有幾個小大棗饽饽,這都是上供必備,稿也必須要有,到時候供在聖飯左右,一邊一塊,取其步步高升之意。
在農村,老農都信桃枝有辟邪功能,過年都會把所有門窗和甕,以及一些犄角旮旯處,壓上桃枝。
松枝長青,竹報平安,都是好寓意。一些進了城的農村娃,也會在年三十,捆紮一小把桃枝、竹枝、松枝組成的一束,用膠帶固定在門框頂上。
城裡都不讓燒這些了,可在農村,過年過節,香燭紙錢必不可少。
上墳要燒紙燒香,墳頂壓紙,三十在家裡也要燒紙,燒香,磕頭。甚至年三十下午包的準備初一早上吃的餃子,也要在餃子頂上放一張燒紙,壓上一根桃枝。
農村民俗大年,規矩多,反而有了儀式感與莊重感。現在人啥也不講究了,少了許多繁瑣的規矩,可也少了許多年味兒。
您喜歡傳統過年,還是喜歡現在啥也不講究的春節?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互動。
農村農民農業,民諺民俗民風。歡迎關注阿兮随筆交流互動,為您分享農村事,共同探讨三農話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