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生活在運城的人對鹽池的認知也往往是個表象。就是這一方水,古稱鹾海,雅稱鹽湖,俗稱鹽池,外稱死海,其曆史性和獨特性被人樂道,舜撫琴唱《南風歌》,蚩黃涿鹿之戰,夏商鳴條之戰,都源于它,從地質演變角度看這是華北平原海陸變遷的唯一活證,是古海在内陸最後的殘留,華北最大的無機鹽基地,史上極具戰略地位。
扯這些閑淡老百姓或許不大愛聽。鹽池是一個很感性的東西,尤其是自跨湖大道橫穿池心後,鹽池每年在快速的變化,曾經荒涼寂寞的鹽池被城市化浪潮席卷的熱鬧起來,曾經的粗犷、野性、神秘,還有那些漫長時光留存的感性印記,似乎被這種改變沖淡了,尤其新生代的娃娃不待去觀察它品味它,人類改變它,景觀模式化,早已失去了原汁原味,我們不言傳,多少年後在後人的追憶裡,鹽池的從前說到天邊去不就是光秃秃、荒涼涼、臭烘烘一池苦鹹水嗎!
不是這樣的,世居池畔的原住民可不這樣認為,在我的眼裡鹽池是神秘而充滿愛恨的一方水土,即便是生活在環池周圍的人,池南和池北都有不同的感覺。
就說池南人,從小在池畔耕作,南望中條橫亘,北眺鹽池阻隔,生存空間被壓縮在狹長地域,總有一種窘迫感,小學時老師講愚公移山,我就有一個宏偉夢想:搬掉中條山,填平鹽池灘,平整土地好種田。
因為我們地少,饑餓是與生俱來的危機意識。當然,人類生存了260萬年,饑餓了259萬9千9百60年,消化系統進化少了一個控制開關,那就是營養過剩調節閥,所以人隻有強烈的食欲沒有禁食欲,現代人為減肥苦惱,肥胖是啥?是動物攢膘慣性使然,是漫長進化的産物,糖尿病就是這種進化缺陷的指症,假如從開頭就能吃飽,體内必然有一個完善的跌膘系統,達到進出口平衡,肥胖就不會出現,人類進化遠遠趕不上工業化。
似乎扯得遠了。源于鹽池阻隔,我們人稠地窄,就産生一種破繭而出的強烈沖動,所以池南人性格倔,但眼界窄,我小的時候就有這種感覺,在池邊種地,看見湖對岸的鹽化二廠煙囪林立,就向往城市的繁華似錦,北望運城,眼前的鹽池就是一道天塹。隔絕了對外交往,以至于池南人生活習俗、思維方式、行事做派、語言風格都與外界迥然不同,就連婚俗喪葬也是别具一格,池南人結親不出村,長此以往婚套婚親連親,滿村都是轉折親,有一種婚俗叫換親,就是我家的哥娶你家的妹,你家的哥娶我家的妹,兩家都不計較彩禮,姑嫂關系也好處,我老爺就是這樣的。換親固然與當時的普遍貧困有關,但地域狹窄選擇範圍小也是主要原因。
當然最直接的現實問題還是交通阻隔。我兩歲時得了百日咳,那是一種痛苦的病,咳起來幾乎氣絕,爺爺是個讀書人,覺得要想個辦法到城裡弄點西藥,當時鹽池沒有路,進城要行船擺渡,上渡口前要淌一段淺水灘,爺爺就帶了一雙雨鞋,上船時把雨鞋脫掉放在碼頭邊的草叢裡,穿上布鞋步行幾十裡進城,藥買回來,雨鞋被人順走,爺爺很心疼,成為幾十年挂在嘴邊的話題,當然,那時青黴素藥效好,打了幾支病就好了。
自古鹽池無路,交通阻隔,池心區人煙稀少,日本人來時為了掠奪資源,修了一條橫穿鹽池的土便道,當地人俗稱七步腳套,由于路基太低,時常随池水漲浮而淹沒,解放後鹽化局幾次倍土加高,勉強可行車,雨天道路泥濘時常趴窩,随着池神柏口大道修建七步路逐漸廢棄,被後人遺忘,但它是池西南人通往運城的捷徑,據說這條路不幹淨,常常鬧鬼,夜裡沒有急事絕少行人。
我就親耳聽老人講,有一個人晚上獨自從城裡回家,在七步腳套遠遠看見一個穿白衣服的人,就想和人家結伴而行,于是加快步伐趕過去,結果人家越走越快,他情急之下喊了一聲:“夥計,斯趕上”,那白衣人一聽,“吱~~~~”的尖叫一聲,從路邊的水面上飄然而去,那人一看遇見了鬼,連爬帶滾跑回家,拉稀不止,不久便吓死了。
當然,鹽池路上最危險的還是人,晚上獨行常遇到劫客,茂林哥在城裡上班,年輕氣盛,夜班後常騎自行車回家,有天晚上車騎到涵橋的窄路口,影影綽綽看見當路站兩個人,手裡還惦着家夥,他心裡咯噔一下——強人,有心折返回去,覺得不忍,咬咬牙決定沖過去,剛好上橋是個慢坡,他嘴裡大聲說:“夥計,坐穩,要上坡了”,那兩個強人一聽不是獨行客,怔了一下,就在這當口,茂林哥騎車沖過橋頭,急中生智甩開了兩個劫客,自己吓的通神濕透,從此再也不敢走那條夜路。
劫财的沒有得逞,劫色的卻得手。75年,池北有一個女孩在俺村上高中,每個周末回家都要過鹽池,村裡有個光棍(名字我不告訴你),在池邊的蘆葦地裡割草為生,時常看見這個美貌姑娘獨自騎車路過,起了歹意,便蟄伏在草叢裡伺機下手,在一個寂靜的午後,女孩騎車回家,這厮脫得一絲不挂,手拿一把鐮刀擋住去路,女孩見狀吓懵了,被拖到旁邊的蘆葦地裡行了非禮,傳統女人的悲哀就在于不願聲張,怕壞了名聲,雖說此後再也不敢走那條路,卻也沒去報案,這事被一個路過的外村人遠遠看見,礙于光棍的淫威沒有挺身而出,卻把這事當花邊新聞傳開去,不久女孩轉學他鄉,時間長了,此事便在坊間淡忘。
當地人知道路緊,外人卻無知無畏。我老婆雖說祖居池南,她可是從小在外長大,不知道鹽池的厲害,81年初夏在西安學習,中途家裡發電報說爺爺病重,速回,連忙買了些禮品趕火車回來,下車後天還沒黑,那時池南不通汽車,急切之下扛着行李獨步回家,行至七步路已是夜裡十點,天上也下起瓢潑大雨,方覺恐懼,有心返城,十幾裡路遙,而且投宿無門,有心摸回家,大雨如注,天黑地暗,道路泥濘,池水波湧,白浪滔天,離家還有十幾裡,這個16歲的姑娘感到空前的無助,思家心切,還是咬咬牙艱難前行。
如果此時要拍紀實片的話,你會看到一個白衣女孩,肩扛鋪蓋,背負馬桶(當時流行的背包),長發淩亂,活脫脫一位現代神雕俠侶。在孤獨和恐懼當中,她看到前面一個推自行車的男人,就像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也不管好人歹人,追上前去,那人回頭一看,半夜裡一個白衣少女披頭散發追過來,又是在七步路上,早吓掉七魂六魄,不逃才怪呢,那人車也推不動,索性扛在肩上發瘋地往前逃,就這樣一個在前逃,一個在後追,終于出了鹽池那恐懼地帶。當她回到村裡推開家門,滿院的家人都驚呆了,這孩子哪像個人!此時,爺爺彌留之際,還有一口氣,看見心愛的孫女從外地趕回來,沒了牽挂,不久便合眼而去。
鹽池自古就是一個神秘地境,夜裡去撈鹽常常遇到鬼打牆。古時候為了産鹽,在池心一帶開挖了很多湖中湖,俗稱“圈”,那是一種古法曬鹽,村民們為了生存,夜裡避開鹽警摸到“圈”裡偷鹽,返回來一夜走不出鹽池,就在池灘打轉,挨到天亮才能摸出來,有人會這樣累死在鹽池裡,也有人凍死在那,早晨被人發現,能看到灘地上圈形腳印,說明那人空轉了一夜。所以大人都吓唬小孩,沒事别往鹽池跑,有迷糊鬼。
78年我在安邑上高中,說來也怪,每個周六不是刮風就是下雨,下雨天過鹽池不是人騎車而是車騎人,刮風天周六刮南風,周日刮北風,來回都逆行,遇到大風車都推不動,回家滿身是硝,照照鏡子像個活鬼,有幾次我把自行車扔到鹽池路上,老子不伺候了,誰愛要推走,第二天風停雨住去推車,仍舊躺在路邊,這鬼天氣鬼地方鬼才稀罕那破車。
懷着強烈的渴望,我發誓一定要離開這裡,80年首次高考失利,希望破滅,我把頭撞在門闆上,不是玩自殘,我憤懑,我歇斯底裡,我想到一輩子都将生活在那一塊狹窄地帶,就有窒息的恐懼,母親硬是把我拉住,我躺在炕上睡了幾天,覺得生活還要繼續,年輕小夥不能這樣靠父母養活,便挑上一副扁擔,去鹽池擔風化硝,我恨鹽池,卻離不了鹽池,鹽池以她火熱的懷抱接納了我。
冬天産的硝俗稱水硝,化學名叫十水硫酸鈉,經過自然暴曬,十個水分子蒸發脫離,便成了硫酸鈉,俗稱風化硝,就是人們看到硝堆上表皮膨松層。每天早晨用掃帚掃集到一堆,然後裝框挑走,酷暑正午的硝堆地面溫度可達攝氏50度,不要說挑擔幹活,就是空手站在那兒,也是汗流浃背,幹起活來汗如泉湧,渴了,水是鹹水,鹹水也要喝,喝了更渴,最熱的時候一口氣能喝一茶壺水,不大一會水都從汗腺排出去,通身濕透,幹了都變成硬邦邦的硝衣,但還是渴,還要喝......
那一年暑假我下池幹了20多天,賺了八九十元,九月份我決定複讀,從頭再來,東邊過鹽池的路跌了跤,就繞到西邊去,到解州高中碰碰運氣。那是一生最心灰的時光,150人的複讀班,我坐到了最後排,眼睛也近視了,不想配眼鏡,每次摸底考試總在八九十名,考上大學的希望很渺茫了,但一想到那塊狹窄的土地,還是堅持下來,來年臨考前一周,我決定放下所有的書本,和幾個同學結伴去山上散心,漫山遍野的走,瘋狂的玩,忘掉一切,進入考場的那幾天,心情反而出奇的放松,考完回村的路上,和同學們商量着今後的打算,就想着買個拖拉機,給城裡拉砂子賺錢,鹽池的路再難還的行。
九月的一天,突然聽到大隊廣播,讓我到隊部取信,當我看到大号的牛皮紙信封和那幾行字,瞬間的喜悅化成了千行淚,我考中了。
上學的日子到了,當拖拉機載着我和我的行李颠簸在崎岖不平的七步路上,我的心五味雜陳,我從故鄉突破鹽池那一灣淺水淌出來了。車在不緊不慢的晃悠着,出了鹽池慢慢爬坡,此時,越過鹽池回望蒼茫的故鄉,故鄉漸漸離我遠去,第一次遠離家門,卻第一次感到依依惜别,淚水止不住的流,這一方土地,我曾經怨它恨它,心裡卻如此愛它,以至于舍不得它。
沒出息的我,四年後還是回到了家鄉運城上班,十幾年的艱辛奮鬥,也僅僅是跨過了那一灣淺淺的鹹水灘......
70年代中期,王國英主政運城,站在路口擋汽車,不管是南來北往的的,來到運城都給我去南山根拉土墊路,于是才有了池神廟到柏口窯的那一段筆直的砂石路。
後來路基加高擴寬,鋪上了柏油。
再後來安上了風能路燈。
再再後來,機頭被南風刮的東倒西歪。
再再再後來,南山開發,才有了今天的摸樣,才有了攝影人鏡頭裡的鹽池晚霞......
今天的鹽池已不再寂寞,傍晚時分,每當情侶們攜手漫步觀景台,享受南風的愛撫和湖光美景時,誰能想到幾十年前,乃至更遠的歲月,腳下曾發生過多少故事......
(張引栓 文/圖)
運城網信備案A00236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