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16 12:51:27

在安徽有一座曆史名城叫歙縣,有着源遠流長的曆史,這裡早在中國的第一個大一統皇朝秦朝時期,就設置了縣,在宋朝時是徽州府的府城所在地,是中國曆史上徽州文化的中心。

歙縣深受禮教傳統文化的影響,素來有“程朱故裡”、“禮儀之邦”等美稱,在歙縣土地上,傳承上千年的家族比比皆是,其中都有着很多禮教傳統的故事,許村的牆裡門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在明朝初年,歙縣許村有位許姓人家娶了一位胡氏娘子,兩人十分恩愛,婚後不久胡氏娘子就懷有身孕,但許家丈夫卻突然因病去世,此時他的孩子還未出生。

當時年僅二十的胡氏娘子立志為丈夫守節,她丈夫的大哥為此将胡氏娘子所住的宅院用高牆封住,胡氏娘子生下兒子後,一直居住在高牆中的小屋中,不見外人。

胡氏娘子從二十歲守寡,到七十二歲去世,整整五十餘年過着與世隔絕的日子,死後她才算得到了自由,而她當時所住的宅院,也被人稱為牆裡門,成為了如今歙縣的一處著名景點。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她被大伯哥幽禁50年)1

許村牆裡門

許村位于歙縣西北部,有東西兩河在高陽橋下彙合,形成富資水的上遊。

富資水南流,在縣城西關附近彙人揚之水,此後,因江水明淨如練,始稱練江。

練江由浦口彙人新安江、輾轉奔流,經皖浙交界處的街口一帶流人浙江省,幾經周折,最終由錢塘江流至杭州附近彙入東海。

許村位于新安江-錢塘江水系中的節點上,因水運而興旺發達,成為徽州的一處殷實之地。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她被大伯哥幽禁50年)2

在明朝年間,許村有一份許姓人家十分興旺,這份人家傳承到明朝初年時人丁衆多,共有兄弟六人,在重視子嗣的中國傳統農村,這被認為是祖宗積福的表現。

許家在當地已經有很多年的曆史,家産豐厚,兄弟六人中,有的在家管理田産,有的在外經商,經營得十分興旺,家族之中更是有着耕讀傳家的傳統,許家的衆多子侄都會讀書識字,有天賦的會被送去參加科舉考試,如果中舉就能光大門楣,讓家族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許家兄弟六人中的當家人是大哥許伯升,他在許村當地很有名望,用現在的話來說,稱得上是許村的鄉賢了。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她被大伯哥幽禁50年)3

許家六兄弟中,最小的弟弟名為許周安,他娶了一位年輕美貌的娘子,這位娘子娘家姓胡,嫁到許家後,和許周安十分恩愛,不久後就懷上了身孕,眼看就要為許家開枝散葉,再添一位人口了。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就在許周安新婚燕爾、春風得意,眼看就要成為父親的時候,噩運向他襲來,他突然暴病身亡,沒來得及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

許周安去世時年僅二十四歲,而他的妻子胡氏娘子更是隻有二十歲,正值青春年少的時候卻成了寡婦,胡氏娘子在丈夫去世後不知道哭了多少次,還好她的腹中還有丈夫的孩兒,這也是她今後人生的唯一寄托。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她被大伯哥幽禁50年)4

在許周安去世後,許家的當家人許伯升就将胡氏娘子喚到堂前,問她今後的打算。

按照當時的禮教傳統,胡氏娘子自然是要給丈夫守節終生的,尤其是她腹中有了許周安的骨肉,更是要安穩生下來繼承許周安這一支香火。

因此,許伯升作為許家當家人,又是深受傳統禮教文化熏陶的鄉紳,他既要維護家族的利益,讓六弟這一脈能夠後繼有人,又要顧及家族的名聲,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他肯定不會容許胡氏娘子改嫁。

胡氏娘子也是出生于當地殷實人家,受過三從四德的教育,無論是對自身名聲的顧慮,還是出于對去世丈夫的責任和情義,她也從來沒有想過改嫁的事。

她告訴許伯升自己要在許家長住下去,生下腹中的胎兒,不會讓許周安這一脈斷了香火,她打算從此閉門修身,為丈夫守節終生。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她被大伯哥幽禁50年)5

許伯升聽後,十分高興,贊揚了弟妹胡氏娘子識理明義,就讓她回六弟家中安心養胎,今後的生活自有許家照顧,生下六弟的子嗣後,許家也會全力培養。

都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在古代社會,一個女人要想長期守寡,為丈夫守節,就要盡量避免和外人接觸,以免引來風言風語,為此,許伯升做了一件在現在看來似乎不可思議的事。

在和胡氏娘子見面後的第二天,許伯升喚來工匠,先在胡氏娘子居住的宅子後院中打了一口井,定名為福泉井,然後圍繞胡氏娘子居住的宅子,四周團團砌起一丈多高牆,牆上不開門窗,使居宅與外界完全隔絕。

胡氏娘子的日常飲食起居,則由許伯升挑選的兩三位老婦人伺候,日常的米薪油鹽,則定期從高牆外送進牆内。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她被大伯哥幽禁50年)6

如此一來,胡氏娘子就徹底與世隔絕了,後院中有井取水,衣食物品則由外送進來,她從此伴着一盞青燈,就在高牆内默默忍受着時間的流逝。

許伯升這個舉動,在今天看來似乎十分過分,近似于囚禁弟妹了,但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并沒有引來其他人的反感,當時的人們還紛紛傳統許家出了個貞潔烈婦,都是贊揚的聲音居多。

許伯升對弟弟許周安的香火傳承也十分上心,孩子還未出生,他已經想好了名字,他取了吉人天相四個字,曰:“若生男名以天相,生女名以吉人。”這裡面也包含了他對弟弟早逝的感傷和對許家後代的美好祝願。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她被大伯哥幽禁50年)7

許伯升為胡氏娘子安排的衣食供給,都十分周到細緻,經過十月懷胎,胡氏娘子終于生下了一名男孩,按許伯升的意思,就取名為許天相。

許天相出生時,正值明朝洪武二年,眼看六弟後繼有人,許伯升也十分寬慰,等許天相稍微長大些後,他就安排侄子讀書求學,希望把六弟的兒子培養成才。

許天相的母親胡氏娘子,則依然生活在高牆之中,過着從不見外人的日子,因為高牆裡的居宅門窗則一如其舊,形成天下絕無僅有的“牆裡門”,這處奇景也在當地被很多人所熟知。

許伯升後來出任過福建汀州府知府,在五十二歲時,因為積勞成疾,在任上去世,沒能見到侄子許天相娶妻生子。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她被大伯哥幽禁50年)8

許天相在許家一直專心讀書,他勤學奮進,十分争氣,參加明朝的科舉考試考上了進士,實現了伯父希望他通過科舉光耀門楣的期望。

許天相中舉做官後,就把母親被隔絕封閉在牆裡門裡的故事奏明皇上,皇上欽歎不已,準予旌表,并給假回鄉探母。

許天相回到家中,和母親商量立貞潔牌坊的事,但母親卻不願立這個牌坊,她跟往常一年,依然居住在圍在高牆之中的宅院中,過着從不見外人的封閉日子。

如此直到明朝的永樂十九年,胡氏娘子在七十二歲時過世,從她二十歲為丈夫守節開始,她終生沒有踏出過“牆裡門”一步,在這座被圍牆關閉的宅院裡整整過了五十二年。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她被大伯哥幽禁50年)9

胡氏娘子臨終時留下遺願,不要給她立任何的貞潔牌坊,最終,隻有這座“牆裡門”的奇景,訴說着這一段如今令人匪夷所思的幽幽往事。

胡氏娘子的兒子許天相,在明朝時官運亨通,一直做到了觀察使的職位,他子女衆多,許天相一脈一直子嗣繁盛,繁衍至今。

到了清朝嘉慶年間,許家在老宅之南修建祠堂,以供奉祖先,此時牆裡門已經被稱為祥裡門多年了,為此,許家還專門在北側臨街的圓門上刻有“牆裡記”,記錄了許天相和母親胡氏娘子的這段往事。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她被大伯哥幽禁50年)10

據後人考證,胡氏娘子的閨名是胡孺人,清朝嘉慶年間所刻的“牆裡記”上專門稱許她:“而弟媳胡氏孺人,凜凜冰霜,享年七十二歲未曾一出門庭,衆稱為節婦裡。”

至于許伯升的做法,在當時看來也是符合封建傳統道德的,因此,“牆裡記”上記載着:

“蓋專表胡氏孺人,後人曰為牆裡,則兼德伯升公之恩也。”如此一來,囚禁胡氏的做法便成為了對許天相一脈的恩義之舉。

最後,“牆裡記”上記錄了祥裡門的由來并提醒許氏子孫不要忘本:“本《毛詩》“高頌長發其碑”之句,易牆裡為祥裡門,将三百年矣。其惟子孫答之,不知其所以名。祥裡者死于牆裡也,因以牆裡原為胡氏孺人舊居,非所謂不忘其本者耶。”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她被大伯哥幽禁50年)11

如今的許村

牆裡門一直保存至今,成為了如今歙縣的一處著名景點,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這段守節五十二年未出牆一步的往事也令人啧啧稱奇。

胡氏娘子守節的故事,也跟古徽州的曆史傳統有着關聯。

古徽州的鄉土傳統中素來崇尚婦女守節,康熙《徽州府志》的主纂趙吉士曾不無自豪地炫耀:“新安節烈最多,一邑當他省之半。”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她被大伯哥幽禁50年)12

整個明清時代,節婦、貞女的記載,成了徽州不絕于史的主題。

當時徽州重商,徽商更是名滿天下,很多徽州人外出經商,常年不歸,和妻子新婚燕爾後就匆匆告别的不計其數,因此徽州當地風俗極力推崇婦女忠貞守節,保持清白。

徽州當地還有很多類似的記載和傳說,比如許村世德橋南側有一貞節坊,據說,坊主尚未過門時,未婚夫便已去世,她是一個人抱着牌位拜天地的。

此後,這位女子就深居簡出,終其一生清清白白地過日子,終于掙得了一個貞潔牌坊晚年族人為其樹坊,不料最後的坊頂卻怎麼也安裝不上。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她被大伯哥幽禁50年)13

于是,族人便懷疑她是否曾有違反禮教、有辱清白的隐情曲折,在族長的再三追問下,這位無辜的女子終于想起早年的一樁事,她說自己曾見公雞和母雞交尾時笑了一下。

她剛說出這段往事,坊頂就順利地裝了上去,由此也可以看出傳統封建禮教的嚴苛和不近人情。

古徽州的一座座貞潔牌坊下,都是一個個沉重的故事,胡氏娘子當年不願立貞潔牌坊的原因,已經無法考證了,但遺留至今的“牆裡門”,依然讓今後的人能看到那段艱難的歲月。

貞節牌坊在徽州一地為數頗多,除了許村之外,附近的歙鄭村,也有著名的棠樾牌坊群,婦女守節的家風思想在當時有着可取之處,但在新時代,這種傳統封建思想無疑需要取舍和改造。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她被大伯哥幽禁50年)14

在今天的許村,當年的衆多祠堂,依然發揮着不小的作用,許氏東西兩支共十八門,各門原建有各自的祠堂,其下還有支祠、家祠等,一門大緻對應今天許村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

如今現存有敦本堂、昭德堂、惇倫堂、敦義堂等十三個祠堂,按“門”分類則是邦伯門、大墓門、祥裡門、郡伯門、金川門、環裡門等。

許村一地今日的祠堂,所舉行的各類鄉俗活動甚至更為豐富。

以往兩三年才開展一次的活動,當今許村往往一年一辦,許村鎮下轄各村的基層村民組織選舉工作,通常也在祠堂内進行,在舊的宗族管理被終止之後,許村各個老祠堂也煥發出新的生機。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她被大伯哥幽禁50年)15

許村在傳承家風文化的同時,對一些家風中的弊端進行改造,摒棄了其中愚忠愚孝等愚昧思想,也修正了要求女性守節、禁锢女性自由的一些規定。

許村新編村風《三字經》開篇即雲:“承傳統,訂新規,村風正,重受益。”又說:“談婚嫁,索重聘,是陋習,當摒棄”等,對傳統封建陋習作出了更正。

如今的牆裡門,和許村的衆多曆史文化建築一起,以許村古建築群的名義,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許村也入選全國曆史文化名鎮。

在許氏後人的幫助下,歙縣人民政府還主持修建了許村曆史博物館,館内以實物、文字、照片和圖表等形式,介紹許村地區的自然資源、曆史概況、人文景觀及曆史名人,明朝的許天相也在其中。

當年胡氏娘子守節的故事,在許村的衆多遊客中口耳相傳,令人感歎不已。

明朝古村真實傳說(她被大伯哥幽禁50年)16

參考文獻:

《善與孝讀:文獻學視角下的許村家風及其演進》,《宿州學院學報》,2018年4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