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奇妙夜中有一個節目出圈了,水下洛神舞,舞者化身洛神,翩若驚鴻,宛若遊龍,自在如仙,輕盈若雪,給觀衆帶來一場視覺盛宴。這支舞名為《祈》,根據建安才子曹植的名篇《洛神賦》,還有顧恺之的《洛神賦圖》改編而成的。
中國上下五千年,悠悠曆史長河中,曾經浮現過數不勝數的燦爛文化,有詩書,畫作,精美器物等物質文化遺産,還有很多傳統文化習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相比于非物質文化遺産,隻要保存得當,物質文化遺産的價值是極高的,也有很多人願意去花精力和金錢去修複和保護它們。然而,很多傳統文化,就沒有這麼幸運,因為戰火和其他曆史原因,很多優秀的文化在曆史長河的波濤洶湧中,斷代甚至失傳,如今,流傳下來的文化很多都面臨着沒有傳人,即将消亡的困境。
甚至還有一些傳統文化,因曆史原因,流傳到日本和韓國等地,在近幾十年的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抓住了機會,成為亞洲乃至世界都耳熟能詳的印象。比如日本的能劇,是日本的傳統戲劇,而在很多的日本動漫中,也出現了能劇的身影,而動漫不僅在日本大受歡迎,在其他國家亦然。因此能劇也被大衆熟知。可是,很多人卻不曾知道,能劇的表現形式是戴着面具表演,而這和中國遠古時期的傩舞同源。中國原本是通過傩的形式做祭悼,與鬼神溝通,到了唐代時期,由祭祀的意義變成了歌舞。而現如今,在中國,知道傩的人已經不多了,在影視劇甚至小說文學中幾乎從未出現過。大概隻有在相關的文獻中才能找到相關的資料吧。
現在有很多非遺文化瀕臨失傳和消亡,而要怎麼做,才能挽救這種局面呢?
處于瀕危的很多非遺文化雖有政府在牽頭保護,可是隻有政府的扶持是遠遠不夠的,有資金的幫扶,盡快找到傳人,這隻是勉強讓這些非遺不至于消失而已。一旦遭遇意外,很有可能,這些精心保護的非遺就會消失。
在過去,一些老手藝人的工藝品是通過口口相傳,靠口碑來宣傳,他們奉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這樣的銷售模式在過去是很常見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如今時代變了,靠買過的人來推薦是沒辦法和流量比。現在是流量為王的時代,隻有跟上時代的潮流,才能不被浪潮拍打在沙灘上。現在很多老手藝無法傳承下去,是因為巷子太深了,很多人都沒辦法沉下來聞着酒香去尋找好酒,現在人們接受到的信息太多了,每天看到的都是精美,價格低廉的物品。對于他們來說,沒有必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尋找所謂的好東西。
所以,老手藝人不需要堅守着“東西好,就會有人來買”的理念,而要學會去宣傳自己的手藝的精美,讓更多人願意來看和購買。在傳承和擴大影響力的過程中,可以适當做出一些創新和改變,有時候一味的遵循守舊,并不會帶來更多的流量,在傳統文化的土壤中,開出更美的花,才是最好的傳承。
我希望,有更多的傳統文化,像漢服一樣,不僅在中華大地上遍地開花,而且走出了東方,走向世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