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我們在做産品設計時,如果沉浸于自己的設計成果中,盲目自嗨,很容易讓陷入産品設計的封閉系統,收集不到其他的信息。因此,作者分享了産品設計中“自嗨”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的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直以來,鏡同學都有兩大煩惱,一是長的太帥,這點衆所周知;二是,音色太好,每次去卡拉OK蹦迪,我都沉浸在自己公鴨嗓子中,無法自拔,自嗨到旁人都因羨慕而昏倒。
每次他們都說,這不是要錢還是要命的選擇題,也不是掉河裡先救誰哲理題,事實上,這是用我的命運無情地給他們宣判。
這幫無恥之徒,鏡哥自嗨一下,都不帶和他們對線的,怎麼還會對他們造成了法術傷害?尤其是二傻子,借口精神損失,非讓我給他加個鐘,明明自己裝備差,特麼沒有魔女鬥篷,還怪我?
還什麼命運宣判?不知道我霸王本色麼:命運不配和我作戰。
自嗨才是王道,自嗨是一種生活态度,我不光生活中自嗨,工作中也要自嗨到底,就連産品設計我也要自嗨。
可就在上周,鏡同學被無情打擊了,當鏡同學拿到缺斤少兩的工資條,這才深深地體會到産品自嗨所帶來的物理傷害,眼瞅着W就變成了V,我自責于自己的年幼無知,發誓要痛改前非,一雪前恥。
有些喝醉的人說,命運所在,别無選擇;有些醒着的人說,我命由我不由天。
今天鏡同學就豁出去了,願以二傻子祭旗,向命運發起挑戰,以現身說法,聊聊産品“自嗨”這些事兒。
一、表現與原因自嗨,原本是網絡流行詞,就是自娛自樂的意思,形容自己一個人嗨一個人玩的,很開心的一類人。
對我們産品經理來說,産品自嗨主要是指對于自己所負責的産品設計,在自己的認知局限内自我陶醉,對于合理的建議,憑直覺錯誤否定而又固步自封,就像是坐井觀天的青蛙,不願且無法找到出口。
産品自嗨在實際工作中也很常見,對于産品經驗稍微欠缺的新人,在沒有完善的培訓機制或者負責的領導時,很容易在自我茫然的過程中被動地陷入到“自嗨”境地;對于經驗豐富的負責人時,往往也會在産品權威左右下,容易忽略潛在的風險,主動地掉進“自嗨”的陷阱。
産品自嗨的常見表現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紅燈思維下主導:這個需求做不了。
什麼是紅燈思維呢?
紅燈思維其實是一種慣性的認知誤區,是指本能的否定外來事務,不允許不同聲音的存在,不能接納不同,隻相信自己的判斷。當有人和自己的觀點不一緻時,紅燈思維第一反應會認為,别人的一定是錯的,隻要和我想法不一樣,就是有問題的。
舉個例子:
你:好多人做短視頻都掙了錢,我們做短視頻也一定能掙錢。
張三:我不這麼認為,正是這麼多人都做短視頻了,賽道肯定擁擠,我們現在再去做肯定掙不到錢。
或者:
你:好多人做短視頻都能掙了錢,賽道十分擁擠,我們現在去做恐怕很難掙到錢了。
張三:我不這麼認為,别人能掙到錢,我們怎麼就掙不到錢呢?
生活中,大家身邊可能都會有一兩個這樣的同學,無論你說什麼,他總是本能的反對,沒有任何深度思考和論證,完全無視你的前提條件,也不看你的論據,張口就是你說的不對,而且還能講出一大堆反對的理由,通過标新立異來彰顯自己的與衆不同,滿足心理優越感,這就是典型的紅燈思維。
生活中遇到這樣的同學,我們繞着走就是了,可工作中遇到這樣的同事,你就會覺得協作成本極高,工作開展很難。
我們産品規劃或者設計時,也會遇到這樣同學,對于陌生的産品工作,紅燈思維主導,本能覺得不行,甚至為了能挑出反對的理由,花大心思去論證不可行性,而從不去深度思考,科學的去論證可行性。
這其實就是典型的産品自嗨,在自己固有的有局限的認知下,自我陶醉,對于新的産品設計持否定的态度,把自己活成了封閉系統,自己關上了對外的接口,屏蔽了所有的反饋渠道,把自己關在了産品的小黑屋裡,自我欣賞。
第二,性格和制度雙盲區:我的産品我做主。
正所謂,文章總是自己的好,不少産品經理會有一個偏頗的觀點,認為自己所負責的産品設計一定是自己說了算,别人最好不要指指點點,即使說了我也有權不聽。
這時候,如果所處的環境,沒有相關制度,又或者直接領導認知也有局限,從流程上給了自己完全做主的合法性,這就會屏蔽可能優秀的聲音,包括同級産品經理的設計建議,業務或技術等上下遊的合理反饋。
實際上,有些産品性格使然而又能力有限,這其實客觀地促進了産品自嗨,為其營造了便利性,相當于是為生存土壤提供了有機肥料,沒有碰撞的封閉環境,當然有利于固守己見的錯誤生根發芽,卻不利于優秀的産品誕生。
所以,在個人性格和制度形成的雙盲區下,就容易形成鴕鳥效應,埋頭沉浸在自我娛樂中,絲毫不考慮外部的良好建議。
二、自嗨的危害
根據鏡同學的經驗,以及收集到的相關信息,産品經理一旦形成了封閉系統,就會主動或被動地陷入到産品自嗨,從而會為産品工作帶來不少危害與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産品專業技能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如果在産品設計時,固步自封,聽不進去建議,隻是一味的産品自嗨,最直接也是最明顯的危害,首先就是自身的産品專業技能無法得到持續有效的提升。
就算是閉關鎖國的晚清,有志之士還知道“師夷長技以制夷”,産品設計本來就具備持續進化的特點,不與他人交流的後果,隻會是讓自己慢慢落後于他人,在專業性上,成為井底之蛙。
第二,産品體系的建設存在不平衡發展的局面。
大多數産品團隊都有多個産品經理,也都具備比較完善的産品體系,每個人負責不同的産品線或者不同的産品,共同服務于公司整體的産品戰略。
而當一個人陷入到産品自嗨而與體系建設相脫節時,就會造成整體發展不均衡的情況,拖累全局,就好比是一艘輪船,有個工程師僅憑直覺焊接,最後導緻存在漏洞,最後,大家都得玩完。
就像峽谷的終極生存法則:不是一個人的王者,而是團隊的榮耀。
而産品自嗨,本質上,所幻想的就是一個人的江湖。
第三,影響團隊協作氛圍,不利于團隊建設。
當團隊有一個習慣于自嗨的産品時,對于團隊氛圍的影響也是無比的大,因為産品經理處于工作的上遊,本身又是一個綜合協調崗位,需求設計前後,都需要和各個崗位對接交流,溝通頻繁。
這些内部用戶難免會提出一些反饋建議,可有經驗的“自嗨”産品,總是毫不猶豫的堅決不聽,長此以往,也會形成僵化的标簽,其他團隊成員也不願意與其過多交流。
團隊的反饋渠道被阻塞,良好的互動氛圍一去不複返了,提起某個“自嗨”的産品經理,畫面感十足,氣氛立馬凝重起來了,這非常不利于團隊的協作。
第四,視野受限,産品格局打不開。
因為産品經理是工作的上遊,而且是無授權的領導,需要綜合能力更多,協調解決問題的情況普遍,對多元化思考有更高的要求,這彙總成一句話就是要有大的産品格局觀。
而如果隻顧自嗨,沉浸在自己的産品小圈子裡,隻顧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自我娛樂,那産品經理的上升通道就會變窄,産品格局就始終受限,看不到更遠的詩和遠方。
産品格局對于産品經理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避免産品自嗨,走陽光大道。(年輕人,尤其是産品經理,還是要走大道。)
三、如何避免?
明白了産品自嗨的危害,了解了背後的原因,我們以終為始,重新出發,思考應對之策,既要避免自己成為盲目“自嗨”的那個人,還要知道怎麼和别的“自嗨”人士打交道,可供參考的經驗如下:
第一,提升産品專業性,學會軟溝通。
從自身崗位出發,要避免紅燈思維,提高産品設計的專業性,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掌握的知識越專業,在這個過程中,就越不容易偏離初心,就越發能意識到自身的局限性,也就更有對外學習的驅動力。
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高度重視崗位的專業技能,一旦脫離了專業的訓練和提升,就容易偏離初心,正所謂,離家太遠會忘記故鄉。
除此之外,有很多所謂的自嗨人員,實際是不會軟溝通,結果不知不覺的被貼上了“僵化”的标簽,成了隻會盲目自嗨的那個人。
這就需要多加磨煉,一來是要掌握一些基礎的方法,比如,不要直接就拒絕他人,培養數據論證的意識;二來,要在同理心的指導下,學會換位思考,柔性軟着陸,避免生硬和沖突。
第二,建立反饋渠道,活成開放系統。
建立反饋渠道可能是個人進步最快的成長模型了,有意識地讓别人幫助自己的決策把關,根據反饋調整自己的想法與決定,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有時候是不識廬山真面目,有時候是,能力有限,需要别人的指點。
有了這種意識,再通過實踐,久而久之,就将自己活成了開放系統,既可以沉澱自身的行業經驗,加大深度,也容易拓展視野格局,提升廣度。
這樣來做,就自然不會陷入到産品自嗨的境地。
第三,通過制度約束,避免人為偏差。
成長離不開環境,脫離了劑量談用藥是耍流氓,好的結果不僅需要個人的内部驅動力,外部環境的塑造也至關重要。
面對自己或者他人可能盲目的産品自嗨,除了引導專業性和軟溝通之外,更重要的可能就是需要用完善制度體系,來保駕護航。
比如,産品設計最終是要靠團隊的評審決策,而不是一個人有拒絕接納任何建議的最終決定權,從制度源頭,避免性格驅使下可能帶來的人為偏差,不給産品盲目自嗨提供生存的土壤。
總之呢,我們首先要避免自己成為盲目自嗨的人,隻有自身做到了,才能有所體會,才能以己之矛,攻彼之盾,才能找到破解的方法。
至少有一點,需要牢記:盲目的産品自嗨,是産品職業發展的禁區。
#專欄作家#
産品大峽谷,公衆号:産品大峽谷,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七年B端産品經理,供應鍊物流與金融領域,擅長需求設計、業務指導、商業觀察等。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