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縣,隸屬于湖南省常德市。在地理位置上,澧縣位于長江中遊,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與長江直線距離80公裡。澧縣北連長江,南通潇湘,西控九澧,東出洞庭,自古就有“九澧門戶”之稱。在中國古代曆史上,澧縣因澧水貫穿全境而得名,始見于《尚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别為沱,又東至于澧。”同時,澧縣總人口超90萬,就澧縣的“澧”字,非常容易被讀錯,其正确讀音為(lǐ)。
一
首先,澧縣地域呈彎月形,東西極度長約83公裡,南北極度寬約46公裡,呈現東西距離相對狹長,南北距離相對較短的狀況。就澧縣的曆史來說,春秋、戰國屬楚,秦屬黔中郡,漢屬武陵郡零陽縣,三國、西晉、東晉、南朝屬天門郡。公元555年,南朝梁在該地區設立澧州。由此,對于該地區來說,建制曆史已經超過1400年了。對于澧州的“澧”字,得名于澧水。澧水,因澧水上遊“綠水六十裡,水成靛澧色”而得名,又因屈原“沅芷澧蘭”詩名曰蘭江。
二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設立澧陽縣,屬澧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澧州為澧陽郡。公元758年,又改為澧州,澧州治澧陽縣。宋代澧州治澧陽,隸屬荊湖北路。轄澧陽、安鄉、石門、慈利4縣。元朝這一曆史階段,在該地區設立澧州路,隸屬湖廣行省江南北道,澧州路治澧陽。公元1275年,改為澧州路總管府。轄澧陽縣、石門縣、安鄉縣、慈利州、柿溪州。公元1364年,朱元璋改澧州路為澧州府。公元1376,明朝将澧州府降為澧州,并裁澧陽縣入州治,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常德府。
三
最後,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澧州隸湖南省嶽常道(上荊南道改為嶽常道,駐澧州)。雍正七年(1729年)升澧州為直隸州,隸屬嶽常澧道(嶽常道更名為嶽常澧道,駐澧州)。轄安鄉、石門、慈利、安福4縣。在清朝這一曆史階段,今常德市澧縣一帶屬澧州這一建制。到了1913年9月,改澧州為澧縣。1916年,澧縣劃歸湘江道管轄。1922年,澧縣直屬于湖南省。1988年6月,設立地級常德市,澧縣屬之至今。截至2017年,澧縣總人口約為96萬人,為湖南省人口較多的縣。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