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見習記者 胡 彧 晚報記者 辛春喜 攝影 張衛東
孝道文化一直是我國的優良傳統美德,千百年來無數家庭都将這樣的美德作為子女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特别是已經邁入老年,甚至身染疾病的老人,最能看出子女的孝順,也能從側面反映一個人的品格和德行。
在乍浦就有這樣兩位女兒,為了讓自己行動不便的老父親再回一趟山東老家,不惜花重金租了一輛房車,陪着父母二人一路颠簸,終于讓老父親再一次和遠隔千裡的親人團聚,圓了父親想了兩年的夢。
用房車圓父親回鄉探親夢
一輛黑色房車停在了屋前,父女四人帶着些許疲憊,終于踏進了房門。9天前,當得知即将踏上回鄉探親之旅時,88歲的老父親孔慶鋒輾轉難眠,内心的激動無以言表。
據孔老的大女兒孔淑萍介紹,其實她和妹妹孔淑華每年都會帶上父母回一趟山東曲阜老家。可前年、去年的兩次腦梗和一次心梗,讓父親落下了發音吐字不清、行動不便的後遺症,原本去年回鄉的行程也就此擱淺。
但看着父親日益思念家鄉親人的神情,姐妹倆還是下定決心,今年一定要滿足一次父親回鄉的願望。她們放棄了以前坐高鐵的計劃,考慮到父親行動不便,為了途中方便上廁所,決定租一輛房車出行。
于是,從今年5月開始,小女兒就在網上尋找嘉興地區出租房車的信息。她為了租車,前後跑了4趟嘉興,最終用1500元一天的價格,預定到了一輛3.2米高的新房車。可好事多磨,臨提車那天,新車因為臨時牌照沒有落實好,無法使用,租車公司隻得臨時調來一輛老房車應急。
取車當天,小女兒早早來到嘉興租車公司等房車。因為是臨時抽調的,房車到了晚上才姗姗來遲,回到家時,已經是8月8日的淩晨。在這期間,孔老還連續詢問了三次車子的情況,才肯上床睡覺。小女兒在家匆匆休息了3個多小時,又和姐姐早起收拾要帶給老家親戚的東西,一直忙到淩晨5點多父母起床,一家人才終于坐上了房車,奔赴早已心心念念的曲阜老家。
千山萬水割不斷血濃親情
乍浦和曲阜相隔近千裡,一家人一路上也是曆經磨難。因為高速一些路段修路,原本11個小時的車程,硬是開了13個小時。他們所坐的舊房車因為空間不大,一家人坐在車裡還是略顯擁擠,為此姐妹二人特意囑咐司機,一路上每一個服務區都安排停車,讓父親下車透透氣。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孔老其實是孔子的第73代孫,年輕時因為當兵,很早就背井離鄉。但孔家子孫孝悌文化根深蒂固,孔老兄弟四人也感情深厚。聽大女兒說,父親小時候家裡不富裕,自己讀書的錢,都是他大哥資助的。父親的二哥當年為了給讀書的弟弟送煎餅,要走很遠的路,哪怕自己肚子餓,也不吃一口,隻在路上找些野菜番薯充饑。每次都要經曆一番煎熬,才能将煎餅送到兄弟的手中。
大女兒回憶說,父親當年退伍後到北京工作,每次掙了錢,都會拿出一部分寄回老家。因為常年在外,無法照顧家人,父親一直感到非常内疚,每年都不忘給哥哥寄點錢聊表心意,而這個習慣,也一直堅持到現在。這次回到曲阜,父親的四弟得知哥哥回來了,顧不上已經開刀的眼睛,戴上墨鏡,讓女兒、女婿攙扶着來到父親的住處探望。父親已經95歲高齡的大哥也拖着受傷的腿,在小輩的攙扶下來看望兩年沒見的弟弟。一家人去看望大姑媽時,好幾年不下樓的大姑媽得知自己的三哥上不了四樓,馬上穿戴整齊,親自下樓拉着父親的手叙舊。
姐妹倆說,父親和叔伯親戚們見面,手都是緊緊握在一起的,唠家常的時候,眼睛裡都有淚光閃爍。
深入骨子裡的孝道
作為孔子的第74代孫,姐妹二人受父親言傳身教。大女兒回憶說,從小父親就教導她們,吃飯時不能大聲說話,與人說話要正視對方,不能浪費任何東西,要勤儉節約,還要關心國家大事,懂得幫助他人。她說,從小的家風教育,早已成為一種習慣,時刻體現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
大女兒說,正是有了這樣良好的家風,讓她們姐妹二人在孝敬父母上處處留意細節。去年父親腦梗在嘉興住院期間,姐妹二人輪流,每天早上坐K162的早班車去嘉興照顧,晚上再坐公交車回家。為了适應父親的胃口,她們一日三餐變着花樣做,蔥卷、饅頭、粥、馄饨等小食不帶重樣,哪怕是煮面條,也要弄斷了才煮。在她們的悉心照料下,父親病情好轉出院,但小女兒因為過度操勞,反倒生病住進了醫院。
此次的山東之行,為了讓二老能住得舒坦,方便出門,姐妹二人排除了要上下樓梯的酒店賓館,花重金讓二老住進了别墅。回程時為了不讓父母再遭車馬勞頓之苦,她們又特意讓司機在淮安下高速住宿一夜。雖然增加了費用支出,對工薪家庭來說也不是小數目,但隻要能讓父母休息好,身體健康,她二人就從不計較。
現在已經回家的父親雖然略有倦容,但從他的眼神裡依舊能看出喜悅的滿足。姐妹二人表示,隻要父母身體保持健康,她們就會堅持每年都帶着二老回一次鄉,畢竟,割不斷的是親情。
來源:南湖晚報
特朗普證實美國正在升級核武器!詳細現場視頻,盡在“中國網”抖音(78787445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