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級聯動謀振興

一級聯動謀振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8:55:18

一級聯動謀振興?——懷化市洪江區易地扶貧搬遷之後寫新篇 ,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一級聯動謀振興?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級聯動謀振興(風勁揚帆犇振興)1

一級聯動謀振興

——懷化市洪江區易地扶貧搬遷之後寫新篇

尹益初 柏 潤 鐘 寅

這是一份難度“加滿”的易地扶貧搬遷考卷:搬遷戶基數少、老弱殘比重大、文化程度不高、青壯年外出務工多,緻富帶頭人稀缺,後續産業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這是一份效果“拉滿”的易地扶貧搬遷答卷:完成44戶128人的易地扶貧搬遷總任務,其中集中購房安置42戶,分散自建安置的2戶;以區外轉移 區内安置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搬遷勞動力全部就業……

近年來,懷化市洪江區咬定“搬遷群衆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緻富”目标不動搖,将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作為全區頭等大事和最重要工作,堅持隊伍不散、工作不斷、力度不減,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并舉、安居與樂業并重、搬遷與脫貧同步,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全力以赴寫好搬遷新篇章。

如今,搬遷群衆的居住環境越來越美,幸福生活越過越甜,一幅風勁揚帆犇振興的畫卷正在五溪大地徐徐展開。

就業扶持穩民心

近日,懷化市易地扶貧搬遷後扶工作獲國辦督查激勵。這份榮譽的背後,有着洪江區的一份功勞。懷化市是全省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任務最重的地市,而洪江區是懷化市任務最重、難度最大的縣(市、區)之一。

盛夏時節,暴雨與暴曬模式來回切換。而位于洪江區桂花園鄉仁園小區的易地扶貧搬遷手工作坊裡,卻别有一番“小天地”,讓人靜心、舒适。

杉制木盆是懷化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搬遷戶鄒小平正在這方“小天地”裡,專注地劈砍着木塊,搗鼓他的箍桶手工制作。2017年5月,鄒小平在政府的幫助下順利搬進了新房,由于他熱愛傳統手工藝,政府給他在住房樓下免費提供了一間40平方米的工作室,讓他實現穩定增收。“以前我住的是簡單的平房,現在不僅搬進了新房,還開了工作室,這都要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鄒小平說道。

這隻是洪江區以就業扶持穩民心的一個縮影。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洪江區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并舉,“安居”與“樂業”同步謀劃,讓一批又一批“一方山水養不活一方人”的貧困群衆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歸屬感。

“以前一下雨就擔心滑坡。現在住上了新房子,又靠近古商城景區,日子越過越好。”搬遷戶王金梅樂呵呵地說。王金梅家原來的房子在洪江區桂花園鄉茅頭園村,屬于地質災害點,需要“靠天吃飯”;現在搭幫洪江區“全域旅遊”戰略,她在城區一家供遊客就餐的餐館上班,每月有工資拿,吃上了“旅遊飯”。

“搭幫易地扶貧搬遷好政策,搬進了城裡的新家。”搬遷戶許有玲說。以前,一家人全靠丈夫一個人務工,日子過得緊巴巴;後來許有玲參加了免費的保育員培訓,順利地拿到了資質證書,找到了工作。

翻開洪江區的易地扶貧搬遷答卷,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搬遷隻是手段,移得出、穩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樂業。”洪江區工委書記劉曉明介紹,洪江區瞄準“零就業”清零目标,按照“一戶一策、一人一計”,将有勞動力的搬遷戶全部納入崗位培訓、就業計劃,通過技能培訓、勞務輸出、開發扶貧特崗等方式實現搬遷群衆就業,奮力書寫易地扶貧搬遷之後新篇章。

洪江區現有搬遷戶中有勞動力38戶77人,除在校學生5人,其餘72人全部就業。其中,區外轉移就業36人、區内安置就業36人。

安居樂業不分家,住上好房子,掙到“紅票子”,才算好日子。如今,該區已實現“戶戶都有勞動力就業,家家都有穩定收入來源”的目标。

基礎建設惠民生

“貧窮落後是過去,小康生活有奔頭……”在桂花園鄉仁園小區的“微菜園”裡,81歲的易地扶貧搬遷戶邱安付正在菜地裡哼唱着自編的“打油詩”,好不惬意。

2017年,邱安付告别了故土,搬進了現在的新家,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但做了一輩子的農民,他總是難舍“進城買根蔥嫌貴”種地務農的習慣。

為進一步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不斷提升群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洪江區易地搬遷扶貧工作聯席辦根據群衆所需,充分利用安置點周邊土地資源,讓荒地變“微菜園”,讓搬遷群衆都能有地種、有菜摘。“在家門口就有地種,找到了對土地的情懷和在新家園的‘鄉愁’,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幸福生活。”邱安付和其他搬遷戶對此贊不絕口。

邱安付的幸福生活,隻是洪江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的一個縮影。

走進搬遷戶舒剛于家,隻見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電擺放有序,新家幹淨整潔。“我外孫就在附近的中山路小學上學,門口有公交車去城區。”他高興地說道。

仁園小區安置點位于洪江區文化旅遊拓展區規劃内,距洪江區核心景區——洪江古商城2公裡,周邊500米内正在興建五星級酒店1家、旅遊停車場1個。洪江區政務服務中心就在仁園小區旁邊。搬遷戶下樓,就可以選擇多路公交車直通城區。小區内還有川山村綜合服務中心,距中山路小學1公裡,距洪江一中1.2公裡、距洪江區中醫院2公裡,距新建的洪江區婦幼保健院200米。

社區服務、就學就醫等方面的便利,讓搬遷戶的歸屬感和幸福感不斷上升。

這都得益于洪江區嚴格按照市聯席辦後續幫扶“20條措施”和集中安置示範區标準化建設要求,落實做好配套設施完善、管理服務規範、生活成本降低、社會保障兜底等工作,确保集中安置區配套齊全、組織健全、産業興旺、管理有序、保障有力。

具體來說,洪江區積極補齊仁園小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闆,現完成仁園小區10棟570米道路硬化及368米排水渠建設,有效改善小區環境及排水防澇能力;區婦幼保健院完成外部裝修工程建設并投入使用;仁園小區内建設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便民購物中心和易地扶貧搬遷群衆文化大舞台,提高仁園小區搬遷群衆文明素養和生活品質……

融入新社區,享受新生活,洪江區的搬遷戶們正朝着幸福生活再出發。

産業幫扶解民憂

扶貧扶長遠,長遠靠産業。易地扶貧搬遷不僅僅要讓群衆“挪窮窩”,還要幫助群衆“謀産業”,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搬遷戶潘春英喜歡手工自制泡茶、紅薯粉絲、糖糍粑粑,因為味道好,深受大家喜愛。“以前都是做給自己家裡人吃,有了川山村山貨集市後,多餘的就可放在這裡賣給遊客,換成‘真金白銀’補貼家用了。”說起這個,她樂得合不攏嘴。

“後續幫扶,産業為本。”洪江區管委會主任胡東聲介紹,川山村山貨集市,系洪江區第一家山貨集市,也是洪江區後續幫扶産業配套基礎設施,将農特産品與文旅融合形成産業鍊條,助力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産業産品線上線下銷售,讓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緻富,為鄉村振興提供澎湃的文旅動力。

烘幹、粉碎、蒸、榨油……在桂花園鄉川山村的“洪油坊”裡,村民們分工合作,正忙得不亦樂乎。

在書寫易地扶貧搬遷之後新篇時,洪江區依托傳統的洪油業,大力發展發展生态旅遊、休閑觀光農業和種養加工等後扶産業,确定了“雲峰生态油茶專業合作社 油茶榨制帶頭人 農戶 品牌銷售”一期“洪油坊”生産經營模式,形成了“一代洪商 傳統手工及現代榨油 研學旅遊體驗”二期現代創新農業。

易地扶貧搬遷隻是方法和手段,脫貧緻富才是終極目的。為确保每戶搬遷戶都享有産業幫扶項目,洪江區制訂《洪江區易地搬遷後續幫扶實施方案》,大力支持搬遷群衆依托當地資源禀賦,培育發展适合當地的後續産業,改變生産靠貸款、生活靠救濟的“輸血型”扶貧方式,增強搬遷群衆的自我“造血”功能。

洪江區充分發揮發改經濟發展參謀和項目包裝推動優勢,在川山新區規劃基礎上,通過田園綜合體項目、以工代赈項目、湘西地區開發産業發展獎補項目等途徑進行申報,形成川山經濟規劃,有力推動川山高質量發展。

目前,洪江區有南竹低改、雪峰烏骨雞養殖等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産業項目7個,搬遷群衆分别以勞務報酬、資金入股、土地流轉等方式參與。此外,該區2022年計劃申報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産業發展項目4個,計劃投資450萬元,涉及搬遷家庭收益43戶120人。

潮湧五溪風正勁,鄉村振興正當時。洪江區将繼續沉下心來、撲下身去,發展産業讓搬遷群衆增收緻富、完善配套設施讓搬遷群衆生活便利,讓搬遷群衆“業有所興、居有所安”,交出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的“高分答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