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曲
薩都剌〔元代〕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兒将斷腸。
绛袍春淺護雲暖,翠袖日暮迎風涼。
鯉魚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飛木葉。
蕩舟何處采蓮人,愛惜芙蓉好顔色。
初看此詩,以為寫的是木芙蓉,唐人高蟾科舉不中,寫詩抒懷“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這生在秋江上的芙蓉,指的是木芙蓉。
木芙蓉花姿妩媚,有牡丹芍藥的氣度,于寒風凜冽之時綻放,為蕭瑟深秋增添了一抹生機。
木芙蓉還有個品種叫做醉芙蓉,花色一日三變,初綻之時,色白如雪,而後漸漸粉色,如朝雲晚霞,到了傍晚,花色定格于绛紅嬌豔,如美人醉靥。現在很多地方都種了這種醉芙蓉,深秋時節,也是淺紅粉白,仿若春景。
不過這首詩裡的芙蓉并非木芙蓉,而是水芙蓉,也就是荷花。
開篇第一句的場景頗浩大,秋水之上,煙波浩淼,要在如此開闊的地帶實現“芙蓉芳”的效果,必定是百花綻放,争奇鬥豔才是。
那麼問題來了:秋天怎麼會有荷花呢?荷花人稱六月花神,在六月前後綻放,及至秋日 ,荷花早已凋零。
李商隐曾說: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才是秋日水芙蓉的真實寫照。
倘若撇開詩歌脫離實際的部分,隻看意境,卻是哀婉動人了。
詩中的女主是秋江女兒,按照古人的說法,未嫁為女,已婚為婦,秋江女兒該是一個閨閣女子,"斷腸“二字有閨怨意味,而接下來的兩聯都是圍繞這位秋江女兒展開的。
這位女子春日穿绛袍,夏日着翠衣,于深秋落木蕭蕭之時偶遇采蓮人,勸告其愛惜芙蓉,莫要損傷。
我看第二聯詩的時候,便覺得這對仗雲遮霧繞,不得其解,路過的你若是知曉,不妨為我解惑。
“绛袍”“翠袖”對得不錯,顔色搭配也雅緻,“春淺”對“日暮”卻有錯位,私以為若要體現季節更叠,換做“夏濃”豈不是更好,“護雲暖”與“迎風涼”的對應更令人費解,“雲暖”是何物?倘若是以“雲”來比喻女子,卻是略顯牽強了,也查不到典故的出處。費猜,費猜。
到了第三聯,鯉魚風起,鯉魚風是什麼?鯉魚風就是九月的風。
李商隐說“後溪暗起鯉魚風,船旗閃斷芙蓉幹”,可見其風力不小,船桅為之折斷。詩中寫“吹浪江波白”,倒也貼切。
狂風既起,霜降其後,這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再往下走,就要入冬了,落葉蕭蕭,江水浩蕩,這樣的天氣,居然還有采蓮人?
深秋霜降,狂風怒吼,采蓮人,采蓮蓬,身邊籠着荷花叢。
可能嗎?
采蓮人采蓮,總是在夏日農閑的時候,到了鯉魚風起的九月,農人大概沒有這等奇遇,也沒這般閑暇。
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九月築場圃
九月宜拾秋麻籽,宜采摘苦菜,宜砍柴,宜修築場圃。
此時蓮蓬早已被人摘走了,荷花也沒有好顔色。
唯有落木蕭蕭下,殘荷聽雨聲。
這詩啊,差點意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