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至17日晚,在經曆了首演延期的漫長等待之後,第六屆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重點項目之一,中國歌劇舞劇院舞劇團攜手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聯合打造的《舞上春》,于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成功首演。
2021年,中國歌劇舞劇院舞劇團聯合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次将年度考核展示課從教室搬上了舞台。今年的《舞上春》圍繞着“人與自然之愛”這個東方哲學主題,融合文化和藝術的多維度表達,以“詩書畫”意境為線索,用當代的表現手法,将音樂、詩歌、書法、季節和視覺等與舞蹈元素結合,傳遞中國古典思想對當代的影響。演出将詩、樂、舞融為一體,共分為:序、風逐月、震霜雪、長歌行、墨中影、寫春秋、尾聲七個篇章。
中國歌劇舞劇院副院長許甯也表達了自己的期盼,“舞蹈是一門能表達人類情感的藝術,它的優勢是傳情達意。我希望舞蹈演員能用我們的肢體語言來表達我們中國的民族精神,來展現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内涵。”
《舞上春》海報
中青兩代對話,“隻愛這随風起舞的年華”
《舞上春》以舞者們日常訓練課為基礎,打破中國古典舞訓練中原有的“手、眼、身、法、步”不同部位的訓練框架,重構為更具藝術欣賞價值的展示組合,着重體現了古典舞舞者跳、轉、翻、控四個方面的能力,輔以水袖和劍的技術技法,二者“尚圓”的外部形态和風格表現了中國傳統審美意趣和精神追求,樹立了中國古典舞獨有的美學内涵和民族氣節。
《舞上春》劇照
《舞上春》并不是一出戲,卻道盡了舞劇的精粹與元神。這又是個“本末倒置”的劇,其實就是舞劇團把一年一度的業務考核搬上了舞台,把原本是“山後練鞭”的功架身法——練功是為了演好戲,而當功法本身作為“劇情”直觀呈現出來,反倒讓人耳目一新,擊節叫好。
就澎湃新聞記者現場觀摩,尤其是表演臨近結束之時,舞者們輪番登台緻謝,舞台兩側的屏幕打出了每一位演員的名字及入團時間,現場更是掌聲如潮——從1991年入團的山翀,1999年入團的楊奕等中流砥柱,到2022年入團的毛澤甯新生力量,他們各自擔當着各自的角色,心中始終懷揣着對舞蹈事業的熱誠與摯愛。正如《舞上春》文學編撰範學宜所言:“都說美麗容易凋謝,我卻隻愛這随風起舞的年華。”
“風逐月”“震霜雪”,詩樂舞三位一體
《舞上春》此次演出特别邀請了民樂團現場伴奏,當舞者通過舒展、頓挫的動作,展現古典舞中的飄逸氣質,同時配以民樂曲抑揚頓挫的旋律,使整個作品得以升華。不僅于此,在矯捷靈動的舞姿與悠揚宛轉的中國民樂之間、更流動着盡顯風雅的傳統詩詞,東方美學意境從舞台上撲面而來。詩情、樂意、舞韻三位一體,結合成同源的表達形式,完成多元化的藝術使命。
《舞上春》劇照
演出的每一個篇章都被賦予了相應的詩意,展示男女演員控制能力的組合曰“風逐月”,以踢腿、小跳、轉、翻等技術技巧為主的組合則稱為“震霜雪”,可見民樂及文字内容的介入,牽動了整個作品深層次的文化内涵。近日,《舞上春》文學編撰範學宜在京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
《舞上春》劇照
【對話】
“要說《舞上春》是一部戲,就是一部人生大戲”
澎湃新聞:舞蹈是一門視覺直觀的藝術形式,我想請教作為《舞上春》的文學編撰,你如何将這種藝術感染力行之于書面?
《舞上春》劇照
範學宜:我本人很喜歡古典音樂和古典舞,之前的舞劇《李白》也是由我來撰稿,藝術的創作歸根結底是針對自己内心的情感。
古典舞是傳統舞蹈,它的精神本就崇尚自然。我本人是個詩人,喜歡創作自然主義的詩歌。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就是自然主義,我們講究天人合一,從農業文明的形态到詩文中的借物抒情,無不在印證這一點。我這一次用的是七言的形式,但并不是特别嚴格的格律,希望傳遞出一種古韻。
《舞上春》劇照
澎湃新聞:能否具體舉例說明?
範學宜:比如(第一個章節)《風逐月》,我的首句“光陰暖來春草生,花兒展枝翠鳥鳴”就是同她們的動作有所對應。這裡面有相關的文化聯想,如果我用現實主義的詩歌就很難對得上。
澎湃新聞:在我看來《舞上春》并不是一出戲,卻道盡了舞劇的精粹與元神,是把演員日常習練的功法本身作為“劇情”呈現了出來,你怎麼看?
範學宜:《舞上春》本身是一次業務考核,它并沒有嚴格的劇情,屬于非叙事性。這個時候,詩歌和音樂就成了舞蹈的内在情緒,它們和演員的肢體、動作間形成了一種互文的交融。
澎湃新聞:都是文字工作者,觀看演出後我覺得《舞上春》有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這個美可以直擊心靈,卻難以言說,所以想請你再談談這一點。
範學宜:《舞上春》雖然是考核,但在我看來它還體現出三個層面的藝術維度。首先是舞蹈演員和舞蹈演員之間,自身的考核,要講求技術技巧;其次,這個“考核”,其實也是舞劇團整體精神風貌的考核;最後,它還是這些優秀的舞蹈演員們和别的藝術門類傑出藝術家的合作。你比如我們這次的鋼琴演奏薛汀哲,他同時還是《舞上春》的藝術總監和作曲,非常有才華。再比如此次《戰鼓》的領奏王佳男,鼓槌一落可以說是驚風雨,很好地引領了觀衆的觀賞情緒。
《舞上春》劇照
可以說此次的音樂是貫穿了《舞上春》整個的情緒表達,我想這也是你來觀看我們排練和現場演出能體會出完全不一樣的藝術感受。而詩詞此次則成為《舞上春》的一股暗流,它在每一章節的字幕階段行雲流水般出現,并不打擾到舞者演出,卻不僅提示了觀衆,更同舞蹈一起回望了我們的傳統文化究竟有多麼美。
澎湃新聞:我還是非常想知道,這些詩詞與舞蹈間的關系,有沒有哪句詩詞是你在觀看了演員的排練觸景生情,妙手偶得?
《舞上春》劇照
範學宜:像(第二章節)《震霜雪》主要展現的是跳躍的舞蹈動作,那種感覺一定是升騰的,展現了男性的遒勁與陽剛之美。“震霜雪”這三個字可以說是馬上就浮現在我腦海裡,它既展現了這種美感,也揭示了舞者為之付出的辛勞,他們真的是“夏練三伏,冬練三九”。
到了第三章《長歌行》,所謂起承轉合,這個章節要“轉”了,成為一種情景的抒發,裡面弦樂的部分也是如此,不再是技術、技巧的呈現,而是訴之于一種對人生與物理的感慨——其實你要說《舞上春》是一部戲,那它就是一部人生的大戲,每個個體都是一部戲。某種意義而言,它更宏觀、更抽象但又更概括。好的藝術一定是抽象的,或者說它給人的藝術感受應該是很大的。包括我這次起名字,“舞之春”不行,“春之舞”也不對,隻有“舞上春”它一聽就是舞蹈,又展現出一種勃勃向上的生命力,有一種引領和感召的力量。
其實我在為《舞上春》做文學編撰的時候,是不分你我他的。不是說我要為這個劇做配飾,而是我希望詩歌可以給舞蹈一個更寬闊的世界,更寬廣的懷抱。讓舞蹈在中國詩意的語境裡去展現,中國畫講究“皴擦點染”,最後一筆一定是皴法或者暈染,才能意境全出。如果一幅畫都是白描和線條,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麼。
《舞上春》劇照
澎湃新聞:你怎麼理解《舞上春》這個劇呢?
範學宜:《舞上春》整個的主題就是人與自然之愛,我覺得它不能僅僅視作是一出舞劇,它應該在文化現象層面去讨論。如果就舞蹈本身談舞蹈,它是個“作業”,沒法搬到舞台上,舞台和教室畢竟是兩個空間。但我們這次又做到了,用舞蹈的展示不僅把考核的技術技巧全部包容了進去,還體現出它獨有的文化意涵和藝術美學。假如把我的詩比成舞蹈的語言,那它就是舞台的道白。它講的不是具體的離愁别恨、家長裡短,它和舞蹈是一體兩面。
“把演員的身體還給了身體,把舞蹈者還給了舞蹈”
澎湃新聞:尾聲将舞劇團之前的作品《孔子》《恰同學少年》等的經典造型、舞段悉數呈現于舞台之上,你作為詩人如何解讀?
範學宜:前面的各個章節展現的是舞者的技術技巧,第一個是“小跳”,第二個是“大跳”,男孩、女孩(舞者)間呈現出了陰陽調和之美。之後經過“抒懷”再到“回望”——是由這些拆分的動作組成了一部部經典的作品,如此《舞上春》才完整了。而所有的訓練與練習,對于舞者而言都要在具體的作品角色中去完成藝術生命的意義,所以就把過往十年來的劇目(片段)再現了出來——既是對過去的回望,也是對未來的展望;這既是一個結束,同時又是一個更艱巨的開始。
澎湃新聞:我非常感動于謝幕階段,舞台兩側的屏幕打出了每一位演員的名字及入團時間。這讓我感受到一代代舞者的生生不息,也顯示了一種“著錄有序”。
《舞上春》劇照
範學宜:我為《舞上春》寫了序和尾聲。序言中,“春風秋雨的路上,總想起你說的話,都說美麗容易凋謝,我卻隻愛這随風起舞的年華。”到了尾聲謝幕則是,“日月有時愛無期,似水流年舞上春。”愛是沒有時間的終點的,但是演員又像是似水流年一樣,一代代地湧現。
澎湃新聞:演出的最後,當這些演員從升降舞台下走上台面,先是三三兩兩,繼而排排行行,終于以集體群像的浩蕩向光而行時,我讀出了藝術家在用身體向藝術本身“獻祭”的味道。你作為詩人如何解讀?
範學宜:其實藝術的讀解本就沒有标準答案。從我們的創作初衷上講,這些舞者是從觀衆席重新走向舞台的,它象征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走上舞台,他們是在帶着觀衆往前走,并且扭回頭來在召喚大家。再者,這些舞蹈演員通常是扮相(演出),這一次他們每個演員就是他們每個自己,我覺得《舞上春》最重要的一點是把演員的身體還給了身體,把舞蹈者還給了舞蹈。這部戲裡沒有“角兒”,每個人都是主角。以前的舞蹈,舞者是為了角色,現在他們的舞蹈是為了他們自己。
《舞上春》劇照
澎湃新聞:這一次我從舞者的身上,尤其能感受到一種豐盈的歡愉和壯懷激烈的豪邁。
範學宜:昨天有個90後的觀衆看完戲,這麼跟我說,“我已經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美好的事情了,看完《舞上春》,我又重新相信這個世界了。”這是觀衆給我們最高的評價。
《舞上春》追求的就是一種真,而隻有求真、求善才能呈現出藝術的大美。每個演員都要經曆起碼幾十年的勤學苦練才有今天的成就。這次的演出者中有的人前天剛剛摔傷,整個膝蓋都是腫的,但他們登台的那一刻,呈現出的精神面貌是那樣的昂揚奮發。舞蹈是一種抽象的美,但舞者的情緒是感性的,是樸實可感而又最真摯動人的。
正所謂,“學海無涯情有信,苦盡甘來蕩輕舟。”(該劇《寫春秋》章節詩句)去年的《舞上春》我不知道你看了沒有,就演了兩場,結果一張票都沒剩下。我當時做監台,在我面前有一對老夫婦,兩位老人在看的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拉着手沒有分開。今年演出也是如此,觀衆實在是太好了,該安靜的時候他們生怕打擾,該鼓掌的時候大家也是一氣給到。
《舞上春》劇照
澎湃新聞:最後能否再點評下此次的舞美設計?
範學宜:詩詞也好,包括舞台的色彩和哲學邏輯,都是在展現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一體。包括燈光和視頻,在我看來也是有呼吸的,它們都在同舞蹈的内在邏輯和情緒一起往前走。
澎湃新聞:用當代的藝術語言傳遞傳統文化,《舞上春》無疑做出一次範例。
範學宜:中國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我們并不是一一再現五千年的輝煌,而是給世界、給未來創造了一種中國方式的藝術維度和視角。《舞上春》融合性和開放性都很好,把演員從教室拉上舞台,在舞蹈史上講,也可以說是中國舞者的一次創舉吧。
《舞上春》劇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