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産量創新高安全發展添底氣?來源:人民日報開欄的話,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糧食産量創新高安全發展添底氣?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來源:人民日報
開欄的話
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好初級産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産,搶農時、抓田管、促春耕,落實落細各項糧食穩産措施,春播工作進展順利,夏糧豐收基礎不斷夯實,糧食生産形勢持續轉好,“三夏”工作正在全國逐步展開。
今天起,本報推出“糧食生産一線探行”專欄,報道各地穩糧保供的新實踐、新成效,展現我們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信心和底氣。
強調:“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産年年要抓緊。”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采取更大力度、超常規舉措,紮實推進糧食生産。據農業農村部相關數據顯示:今年春播糧食面積9.4億畝左右,比上年略有增加;截至5月25日,全國春播糧食過九成,進度同比略快。
吉林省東豐縣東豐鎮橫道村田間,插秧機來回穿梭,村民王海波邊忙活邊說:“機器插秧,省工省力效率高。”
湖北省秭歸縣沙鎮溪鎮長春村,村民們正在插栽中稻,種糧大戶梅朝輝說:“政策實惠,灌溉方便,今年繼續種高山冷水稻。”
廣袤田野,農機縱橫馳騁,農民辛勤耕耘,糧食生産形勢持續轉好,為完成全年糧食生産目标奠定良好基礎。
強政策,抓田管,夯實糧食豐收基礎
強調:“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确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今年以來,面對冬小麥晚播、農資價格上漲、國内疫情散發等因素影響,各地區各部門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落實落細各項糧食穩産措施,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條底線。
——政策給力,穩住種糧預期。
“種地有補貼,價格走勢好,種雙季稻的勁頭更足了。”江西省安福縣洋溪鎮塘裡村種糧大戶肖泉說。
政策穩預期、強信心。中央财政在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200億元的基礎上,近日再次下達100億元一次性農資補貼。今年,國家繼續在部分主産區實行小麥和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小麥、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購價格水平全面提高。
——田管有力,穩住糧食生産。
“玉米不減産,多收一季豆。”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金豐農場負責人龐增華,今年決定發展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專用播種機成了好幫手,種子肥料一起下地,一天作業面積260多畝。”
今年山東省開展“攻堅克難奪夏糧豐收”“科技壯苗”等行動,6.8萬家糧食種植合作社、近18萬個家庭農場帶動新技術推廣應用。江西省出台政策支持集中育秧,提高農戶種植雙季稻和“稻稻油”的積極性,目前新建水稻機械化育秧中心163個。
——服務到位,确保農業生産順利開展。
河南省開設農機轉運綠色通道,對轉運農機的車輛和自走式農機實行優先查驗、優先放行。黑龍江省采取精準防控、分類管理等手段,最大限度減少疫情防控對春耕生産的影響,做到歇人不歇機,全力搶播快種。各地區各部門科學做好組織引導,保障外出農民回鄉務農、農資入店進村、農機通行、農技人員下沉服務,确保不誤農時、應種盡種。
穩面積,穩産能,為糧食豐收保駕護航
強調:“農田就是農田,農田必須是良田。”“讓農民掌握先進農業技術,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糧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今年下達中央補助資金近1096億元,繼續支持各地加強高标準農田建設。各地區各部門抓好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強化科技支撐,為糧食豐收保駕護航。
——堅持“藏糧于地”,更多農田變良田。
“高标準農田旱能澆、澇能排,小麥豐收穩穩的。”河南省渑池縣天池鎮東楊村黨支部書記古保民算起增收賬:小麥加玉米,一年兩季,每畝能賺2000多元。
耕地提質量,種糧增底氣。江蘇省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已建成高标準農田4600萬畝,中高等級耕地占比達83%。山西省提出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特别是口糧生産,高标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産……到今年底,我國将确保全國累計建成10億畝旱澇保收、高産穩産的高标準農田,保障糧食産能在1萬億斤以上。“十四五”期間,以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為重點,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産業帶,實施高标準農田建設工程,到2025年累計建成10.75億畝高标準農田。
——堅持“藏糧于技”,糧食生産節本增效。
“施用有機肥,促進微生物繁殖,黑土地又肥又松,水稻秧苗整齊,科技種田深入人心。”黑龍江北大荒前哨農場螯蟹稻養示範戶蘇豔玲說。
一排排自動化溫室整齊排列,玉米長勢良好。“我們正在研發的玉米新品系,抗除草劑、抗蟲效果好。”先正達集團中國楊淩技術中心團隊負責人吳純仁介紹。
截至目前,我國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良種在農業增産中的貢獻率超過45%,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保障糧食安全的底氣越來越足。
提品質,優供給,綠色成為糧食生産主旋律
強調:“要在确保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上,着力優化産業産品結構”。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盯着市場調結構、調品種,不斷釋放農業發展新動能。農業農村部提出,今年确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6億畝,大豆油料面積要恢複增加。
——調好品種,實打實地調整結構。
四川省旺蒼縣白水鎮光明村種糧大戶苟天明,今年全部種上了大豆,“專家在線指導,政府提供補貼,咱種豆底氣足。”
今年以來,各地将擴種大豆任務分解到市縣、落到具體的田頭地塊。政策支持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今年在西北、黃淮海、西南和長江中下遊地區新增1500萬畝以上。
——調順方式,綠色生産加快發展。
“一水兩用,清水養魚,魚吃稻蟲,魚糞肥田,稻香魚、有機稻都能賣上好價錢。”江西省安福縣新通養殖家庭農場負責人劉新益說,“我拿到了有機産品認證,每畝收益3500多元。”安福縣今年綠色水稻種植面積将突破17萬畝。
一項項綠色生産技術落進田野。目前,我國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連續5年負增長,三大糧食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超過40%,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6%。“十四五”期間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6000萬畝。
——調優品質,綠色農産品越來越多。
整地、翻耕、起壟,農機馳騁。“趁着天氣好、墒情足,趕緊種上良種玉米。”山東省平度市明村鎮小張戈莊村種植大戶陶興亮忙得起勁,“用上水肥一體化技術,1人能管100多畝地,一茬莊稼少用40斤化肥,産量穩定在1500多斤。”
在中央财政支持下,農業農村部繼續實施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選取300多個重點縣,集成推廣高産高效、資源節約、生态環保的技術模式,增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今年一季度,全國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5%以上,綠色、有機和地理标志産品數量累計達到6.2萬個。
當前,“三夏”工作正在全國逐步展開。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一定能完成全年糧食生産目标任務,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赢得主動。(來源:人民日報;記者 高雲才 王 浩 常 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