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司馬相如賦詩命名的橋,存在2192年後成為成都最大水果批發市場
| 成都回憶系列022
01 如何從“升仙橋”變為“驷馬橋”
成都曾經有這樣一個地方,從漢朝起至清朝不斷有文人雅士在此賦詩留念。
現在有史可查的第一位賦詩的是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這位生于蜀郡成都的著名文人最著名的便是一曲《鳳求凰》追得卓文君,引得史上著名的一次私奔,而後還有逼得文君當爐賣酒的故事。不過這些事之前,這位西漢大辭賦家還有一件轶事。
《華陽國志》上有記載,成都城北十裡處有一座升仙橋,有一座送客橋,司馬相如第一從成都出發去往長安的時候,出北門過升仙橋,豪情滿懷,題其柱曰:‘不乘高車驷馬,不過汝下’也。”
不過顯然這位大辭賦家第一次出川歸來的時候沒有實現他的豪言壯語,按照他的本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的描述,“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圖片源自網絡
這座升仙橋就是後來的驷馬橋,後人便取了司馬相如題字之意,将此橋更名“驷馬橋”。而升仙水的河道就是後來成都人熟知的沙河河道。
且不提為了生計,文君再次回到臨邛開間小酒店,引出“相如滌器,文君當垆”的故事,也不說卓文君的父親,當時的首富卓王孫老臉挂不住送了“錢百萬、仆僮百人”的陪嫁。
司馬相如帶着嬌妻和萬貫家财榮歸故裡,後來一篇《子虛賦》使皇帝龍顔大悅,竟然說道:“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幾年後司馬相如被任命為中郎将,兩次出使西南夷。回到成都豈止是“高車驷馬”,而且是“令蜀太守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
地鐵七号線驷馬橋站,圖片源自網絡
世人都記得司馬相如是一代文豪,又與卓文君有千古風流韻事,卻選擇性地忘記了他曾經的困頓和心機。
于是乎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寫了一首《升仙橋》懷念司馬相如,“長橋題柱去,猶是未達時。及乘驷馬車,卻從橋上歸。名共東流水,滔滔無盡期。”晚唐第一毒舌詩人羅隐也曾做了一首《驷馬橋》。
到了宋代的時候,成都曾經有一段時間有兩座驷馬橋。北宋時期,成都知府京镗在府河上重修了一座橋,他以為重修橋的位置就是司馬相如題字的橋的位置,便将重修的橋命名為驷馬橋,還刻有《驷馬橋記》于石碑上,于是成都就留下了“一北門一府河”兩座驷馬橋。
唐朝以前“驷馬橋”和“升仙橋”都有人稱呼,在這兒以後“驷馬橋”這個飽含故事的稱呼就一直沿用至今。
直到清代還有《竹枝詞》寫道:“北走燕京路一條,當年題柱氣沖霄,誰人學得文君婿,驷馬方過驷馬橋。”
圖片源自網絡
驷馬橋之所以能吸引諸多文人墨客留下墨寶,除了司馬相如留下的引子,其本身的地理位置也是得天獨厚的。成都北門曆來是出城的重要通道,但凡想要從成都出發出入中原都會從北門出發。古人是重離别的,在那個交通不發達的年代,誰也不知道這一次離别是不是永别。
所以在離别的地方文人總是多愁善感,一首首傷離别的詩詞有感而生。一來二去,驷馬橋也自然名聲在外。
02 曾經成都最大的水果批發市場
一座因為司馬相如題詩而出名的橋,如何成為了成都最大水果批發市場。
這中間有直接原因,也有間接聯系。
圖片源自網絡
在成都近代史裡,驷馬橋曾經也“整容”過幾次。随着一次次改建的過程,驷馬橋片區交通和配套也逐漸趨于完善。
1951年時,修建成渝鐵路時,驷馬橋所在的河道被改道,原來磚木結構的驷馬橋也被拆除,後來新修了一座鋼筋混凝土的平交橋。在1966年和1972年兩次改建整修之後,驷馬橋已經變成了一座公路和鐵路兩用的小型立交橋。這座立交橋也是成都交通史上第一座立交橋。1981年成都地名普查的時候,這座立交橋被正式命名為驷馬橋,向東通往八裡莊的大街命名為驷馬橋路,向北通往昭覺寺的大街命名為驷馬橋街。
地鐵七号線驷馬橋站,圖片源自網絡
至此,成都人熟悉的驷馬橋片區已經初見雛形。接下來登場的自然是驷馬橋片區衆多的批發市場。
批發市場的形成和驷馬橋的地理位置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從地理上說,它是成都北大門上的交通要沖,老川陝公路的起點,陸路北上的唯一通道,當然也是由北南進成都的必經之路,同時成渝鐵路在此也有一站。
就如同魯迅說得那句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老成都的批發市場最初大多都起始于閑散攤販。聚集的攤販多了,來看熱鬧的人多了,市場自然就形成了。成都送仙橋古玩市場是如此,青石橋早市是如此,驷馬橋水果批發市場也是如此。
最初有些來成都販運水果的商家在驷馬橋賣些剩貨,一來二去這裡聚集的水果攤販越來越多,專門來這裡購買水果的市民也越來越多。于是在1987年驷馬橋果品批發市場應付而生。它是成都市最早的專業果品批發市場。因為地理位置方便,周圍還有川渝鐵路專線,有專業的冷庫,驷馬橋批發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逐漸形成當時成都乃至西南地區最大的水果市場。
驷馬橋水果批發市場的群聚效應逐漸顯現出來。到驷馬橋片區整體搬遷之前,已經占地達到1494畝,片區内有批發市場9家,其中果品市場4家,分别是驷馬橋、聯誼、八裡莊、通生(興蜀軍)果品批發市場;凍品市場2家,分别是興蜀軍、海興;建材市場2家,分别是512建材市場、錦滿園不鏽鋼市場;糧食市場1家,是八裡莊糧食市場。
圖片源自網絡
驷馬橋水果市場曾經一度是成都人批量購買水果的首選。那時候一到夏秋兩季,馬路邊上,市場空地上就會出現一排排當街販賣水果的攤位,一箱一箱的水果就這樣沿街擺放在那兒,甚是熱鬧。
那時候驷馬橋就會看到很多騎着自行車來購買水果的老成都人,一箱蘋果綁在後座上,慢悠悠地騎走。有時候能看到幾家人一起來買水果,然後商量着回家怎麼怎麼分的。
不過後來随着城市建設的發展,在成都北改的政策下,驷馬橋市場也面臨着搬遷改造的問題。
發展到現在驷馬橋片區後續拓展的空間狹小,市場的規劃也還停留在九十年代的水平,加之周圍交通經常性的堵塞,附近冷凍設施老化等等一系列的問題,2013年的時候市場整體搬遷到彭州蒙陽四川國際農産品交易中心。
現在我們再去看驷馬橋片區,當年水果批發市場的盛況再也沒法看到了,隻剩下一片片整理好的土地,等着一座座高樓平地起。
03 最後說兩句
按照《易經》上來看,驷馬橋位置是屬于成都的“生門”。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驷馬橋屬于成都北上的交通要道。
驷馬橋的位置決定了它不會默默無聞,從司馬相如為其揚名起,曆經南诏戰亂、升仙橋争奪戰,前後蜀王在此投降亡國,持續26年的驷馬橋批發市場也隻是一個不起眼的過客。
接下來驷馬橋這裡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老成都回憶系列往期精選】
源起千年道觀青羊宮的一場廟會,成都多了三座和神仙有關的橋
一座承載了2300年古蜀傳說的橋,見證成都83年之變遷
一條滋潤了全成都人的河,存在1118年後人為的消失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