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皇帝被視作“真龍天子”,是天命所為。所以皇袍上繡有龍飾就再正常不過了。因此人們往往将皇帝的衣裝泛稱為“龍袍”。“龍袍”是帝王專用的服裝,任何人不得僭越。 于是“皇袍加身”一語,指的是新登皇帝可以淩駕于萬民之上了。
中國曆史上,龍一直被國人視為偉大、智慧、力量、神秘的象征。而曆代皇帝為了表示自己的特殊地位,從來就以“真龍天子”自稱。從周代初期開始,皇帝所穿的袍服上往往飾以龍紋,這種袍服稱為“龍袍”。而除皇帝之外,任何人不得在衣服上飾以龍紋。違反則被認為有謀反簒位之心。必處以極邢。在明清時,皇子、親王、郡王有時候則在衣服上施龍紋。可見“龍袍”是皇權的象征,誰也别想打“龍袍”的主意!據《蘇州織造局志》載:一匹“三潤色正面五爪大龍滿裝袍”,要花人工兩百三十天才能織成。明清兩朝,“龍袍”的生産,由織造局監制,并由親信大臣出任此職。民間織坊是嚴禁染指的,違者工匠處斬,家人發配充軍。穿龍袍的更是嚴懲不貸!可見,“龍袍”是皇權的象征。是封建統治者的專屬!
京劇中有《打龍袍》一出,說的是包公在随州放糧遇到宋仁宗生母李後,回京後,假借元霄佳節之際,故意設一戲,用來諷喻皇上的不孝。仁宗大怒,要斬包公。後經老太監成琳說破當年“狸貓換太子”之事,放才恍然大悟,即刻迎接李後回宮。李後命包工替她責打仁宗,包公不能以臣打君,就以仁宗龍袍”打之。可見封建社會“龍袍”是帝王的一種尊榮。
其實,中國皇帝最正式的衣裝上,不單單有龍形頭案,還有其他的圖形。具體而言,主要有十二種紋飾,即“十二章”,分别為日、月、星辰、龍、山、火、藻、華蟲、粉米等等。但将十二章皇袍與皇帝尊榮完全畫等号,則是對皇袍的一種誤解。除了标識尊貴,皇袍還有更為重要的文化内涵,它還集中反應了全天下黎民百姓對帝王的政治期待。比如,日、月、星辰、象征着皇恩浩蕩,照耀着天下黎明百姓,同時以希望帝王以人為本,為天下勞苦大衆帶來無窮無盡光明與溫暖;而山、象征着帝王擁有如山一般的性格,希望帝王遇事要沉着冷靜,謹言慎行,避免決策失誤;火,象征着烝烝日上的希望,它時刻提醒帝王要積極進取,做臣民們朝氣蓬勃的模範表率......
由此可見,皇袍原來就是封建統治者“權力”與“責任”的統一體,但實際上統治們往往忽略了後者,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甚至不願承任後者,皇袍便失去對帝王的政治約束力,百姓們也不再是“衣食父母”,
從以上放面來說,還是現在的社會主義比較好,國泰民安,人們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全民一起實行“中國夢”。”龍袍“自然也沒有這一說了。我突然再想,龍袍那麼尊貴,難怪再英明的帝王也舍不得推翻自己的王朝。我是不是有點站着說話不腰疼的感覺!我覺得有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