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的時間?中新網9月15日電 生态環境部部長黃潤秋15日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水生态環境保護治理體系不斷完善,碧水保衛戰成效顯著,河湖生态保護修複取得積極進展經過努力,過去十年我國水環境質量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生态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的時間?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新網9月15日電 生态環境部部長黃潤秋15日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水生态環境保護治理體系不斷完善,碧水保衛戰成效顯著,河湖生态保護修複取得積極進展。經過努力,過去十年我國水環境質量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
中宣部15日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有關情況。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水生态環境保護工作對提高人民群衆生活質量、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十年來我國水生态環境狀況發生哪些變化?下一步還有哪些打算?
黃潤秋表示,水是環境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水清岸綠、魚翔淺底”,這是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态環境的殷殷期盼,也是生态環境保護工作者努力奮鬥的目标。他指出,轉折性變化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概括。
第一,水生态環境保護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我們修訂了《水污染防治法》,制修訂了《長江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還制定了20多部相關的污染物排放标準,夯實了水生态環境保護的法治基礎。抓住機構改革的機遇,在七大流域設立了水生态環境監督管理機構,強化了水生态環境保護統一監管。”
黃潤秋稱,“十四五”國控斷面總數從1940個增加到了3641個,實現了十大流域、地級及以上城市、重要水體省市界、重要水功能區“四個全覆蓋”。推動建立了跨省流域的橫向生态補償機制,這些年,安徽、浙江等18個省份在新安江、赤水河等13個流域探索開展了跨省流域上下遊的橫向生态保護補償,上下遊、左右岸協同共治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第二,碧水保衛戰成效顯著。在長江保護修複攻堅方面,各地累計排查發現長江入河排污口6萬多個,圍繞“三磷”治理、劣V類國控斷面整治等立行立改了1.6萬多個違法問題,長江幹流連續兩年全線達到II類水質标準。在黃河生态保護治理攻堅方面,已經完成黃河上遊及部分中遊河段1.7萬餘個排污口的排查,實現了黃河幹流全線達到或優于III類水體的标準。
在提升城市水環境方面,這些年生态環境部和相關部門一起做了大量的工作,開展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基本消除了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過去,黑臭水體在城市裡是老百姓反映的突出問題,現在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十三五”期間,地級及以上城市新建污水管網達到9.9萬公裡,相當于繞地球赤道2圈多。1200多家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實現污水集中處理。在保障飲用水安全方面,“我們開展了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累計完成了2804個水源地1萬多個問題的排查整治,讓群衆的‘水缸子’更加安全。”黃潤秋說。
第三,河湖生态保護修複取得積極進展。加強了河湖岸線的保護修複,在長江保護修複攻堅戰中,騰退的長江岸線就達到了162公裡,灘岸複綠達到1213萬平方米,長江岸線的面貌得到了顯著改善。針對太湖、巢湖、滇池、洱海等富營養湖泊,加快了湖泊周邊的産業結構調整,推進退圩還湖、嚴格實施氮磷管控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有效遏制了填湖造地、侵占湖泊水域岸線及違法采砂采礦等違法行為。
黃潤秋表示,經過努力,過去十年我國水環境質量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各地也湧現出了一大批水污染治理的典型。比如,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澱,水質過去長期是劣V類,雄安新區設立以後,河北省堅持補水、治污、防洪“三位一體”統籌規劃、協調推進。2021年,白洋澱澱區以及入澱河流水質全部達到III标準,實現了從劣V類到III類的跨越性突破。
“不管是水質也好,湖岸的生态景觀也好,白洋澱成為一道人水和諧的亮麗風景線。白洋澱裡多年沒有見到的鳑鲏魚等一些土著魚類也在逐漸得到恢複,野生鳥類增加到237種,魚蝦成群、水鳥翔集的生态美景再次顯現,華北平原的明珠重放異彩。2021年,全國有18個案例入選到第一批美麗河湖的優秀案例,取得了很好的示範效應。”他指出。
黃潤秋表示,進入新發展階段,将着力推動水生态環境保護由水污染防治為主,向水資源、水生态、水環境“三水統籌”轉變,尤其是加大水生态系統的保護和修複力度,補齊短闆、提高質效,不斷把水生态環境保護工作推向深入,為美麗中國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