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人心目中,提到“羽扇綸巾”這個詞,總會聯想到三國時期的兩個人,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周瑜。
那麼,“羽扇綸巾”到底指的是諸葛亮,還是周瑜呢?
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一定會覺得是諸葛亮。因為羅貫中在書中,是這樣描述諸葛亮的: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持羽扇,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這一份舉重若輕的神态,最主要的是,人還帥得一塌糊塗。
大抵就是下面這副樣子。
然而,諸葛亮的這個形象,好像隻是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頂多也就是從明朝開始。把時間再往前推的話,這個形象似乎就應該是周瑜。
比如蘇轼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裡,就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
實際上,“羽扇綸巾”這個詞,就出自蘇轼的這首詞。
那麼,這是不是就說明,“羽扇綸巾”實際上指的就是周瑜呢?至于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什麼成了這個形象,則很可能是羅貫中張冠李戴?
事實上,還真不是這樣。
南北朝時期,有一個叫蕭衍的人,建立了南梁,史稱梁武帝。一個新王朝的建立者,該如何宣揚自己的功績呢?當然是修史了。
不過在修史的同時,蕭衍還幹了一件事,就是把正史不收錄的一些邊角料,讓一個叫殷芸的人,另外編撰成一本書。這本書就叫《殷芸小說》,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
在這本書裡,有這樣一段記載:
武侯與宣王泊兵,将戰,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見武侯,乃乘素輿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三軍随其進止。宣王歎曰“真名士也”。
這段話說的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兩軍對壘,眼看就要開戰了。司馬懿一身甲胄,在軍營裡處理事務。突然他很好奇,想知道諸葛亮是怎麼處理軍務的,便派人偷偷去看。就見諸葛亮坐着四輪車,頭戴葛巾,手拿羽扇,在軍營裡指揮三軍。
司馬懿聽後,感歎道:真是名士啊!
由此可見,“羽扇綸巾”這個形象,實際上指的就是諸葛亮。真正把這個形象張冠李戴的,并不是羅貫中,而是蘇轼。
本文為“索彥聊詩詞”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