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端午的風俗和由來

端午的風俗和由來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0-01 17:59:55

在我國有四大傳統節日,分别是春節、清明、端午和中秋。其中的端午可是一個很傳統的節日。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更被列為了法定假日。那麼端午到底有着怎樣的來曆呢?這裡面有什麼有趣的習俗嗎?

端午的真實由來——

端午的風俗和由來(端午的真實由來)1

端午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在我國它可是第二個盛大的節日啊。過完了春節,人們恐怕盼得最多的就是端午了。那麼端午又是怎樣來的呢?

說到端午,這裡面的傳說可還不少呢。但流傳最廣的還是“紀念屈原”。

屈原是戰國後期的楚國人,他還是貴族出身呢。屈原年輕的時候就顯示出了高人的才能,一直做到“左徒”,這地位僅次于宰相。當時秦國野心勃勃,企圖一統六國,屈原已經看出當時的形勢了,于是他就對楚王進言說,楚國應當同東方的齊國結盟,聯合兩家共同的實力才能對抗強秦。但是楚王卻聽信了旁邊讒臣的話,決定不得罪秦國,而且還把屈原奪權流放了。而後,在沒有屈原的情況下,楚王竟然做出了更糊塗的決定,他同齊國斷交,還前去秦國準備與秦結盟。屈原得知後,不顧性命地闖進楚宮,想要阻止這一切,可楚王哪能聽得進去忠言,結果被扣留在了秦國,落了個客死異鄉的下場。後來即位的頃襄王竟還厚顔無恥地叫秦王為嶽父。但戰争始終還是來了,公元前278年,楚都被秦軍占領,整個楚國即将滅亡,而朝廷權貴們就隻顧自己逃生。屈原聽到國都淪陷,國家即将覆滅,深感自己也沒能力挽回一切,随着逃亡的人流奔向南方。心力憔悴的他最終到了汨羅江,就再也不走了。

他來到這裡寫下了《懷沙》,并且大聲朗誦,引來了很多行人駐足觀看。大家一看,眼前的瘋癫之人,不正是三闖大夫屈原嘛。隻見屈原誦讀《懷沙》後,抱起一塊大石便投向江中。衆人本想救屈原,可是水勢太大了,周圍人紛紛駕船想把屈大夫的屍身搶回來,一時間汨羅江上的船隻無數,場面非常壯觀,但還是沒能撈起屈原的屍身。這一日正是五月初五,于是從此之後,人們便在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吃粽子,以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但也有人說,端午節的由來是同伍子胥有關的。伍子胥當年從楚國來到吳國後,訓練吳國軍隊,最後幫吳王稱霸中原,可後來因為聽信讒言,吳王就把伍子胥給賜死了。而後将他的屍身裝進了皮革袋中投進了錢塘江。從此錢塘江經常巨浪滔天,人們說這是伍子胥的鬼魂在作怪。後來伍子胥的女兒到大浪中為父親拜祭,人們都為她的孝心所感動,便陪她一起在每年五月初五駕船拜祭,這樣便有了端午。

據後世學者考證,端午卻是起源于吳越一帶,古代的吳越百姓崇敬龍,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會辦盛大的祭祀活動,還往江中投擲竹筒,而竹筒内是要放進食物的,以此來孝敬龍王爺。此後便成了一種習俗流傳下來。

端午的習俗——

端午節是很盛大的節日,這一天南方的百姓常常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這端午的習俗可還真不少呢。

為了紀念屈原,人們在這一天要賽龍舟,而一直到了了唐代,賽龍舟才真正得到重視,而且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所謂“龍舟”,就是船頭繪上龍頭,船尾雕刻龍尾,這樣從遠處看去就像是一條龍,據說這是為了能夠吓退江中的蝦兵蟹将,從而保護屈原的屍身。在賽龍舟的時候,人們的龍舟都是彩舟,岸上要按節奏擊鼓,所有龍舟一起向前駛去,大家争先恐後,場面異常壯觀。到了宋朝,仕龍舟上,更有指揮者出現,在前面搖旗呐喊,所有龍舟以奪取錦标為目的。熱鬧的場面令人神往。時至今日,南方仍然有賽龍舟的肚景,那場面不次于古人所描繪的。

237

除了運動,在端午這一天,大家都要吃粽子。據說,吃粽子在秦漢時期并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到了魏晉時期,人們才把粽子和屈原聯系到了一起,當時的人講屈原投江後,大魚都想吃他的屍

體,岸上的百姓為了保護忠臣的屍身不受傷害,就往江裡投裹着食

物的竹簡、樹葉,這樣在民間便出現了“為屈原吃粽子”的說法。

後來粽子竟成了我國傳統的美食之一,更具有着獨特的民間文化。當然關于端午的習俗和傳說還有很多,不過最重要的就是,在這個傳統節日中,凝聚了人們對生活美好的期望。

大事記:在漢代、民間就出現了吃棕子的習俗,不過那時吃粽子是為了驅趕瘟疫。

小百科:正月何來?

農曆的第一個月我們稱之為正月、在古代、王朝改變了,這月份的次序也得跟着變。所以這改後的第一個月份就是“正”月、意思就是改正的月份,在皇帝們看來,他們做天下是居于正位、那12個月自然也要正次序,于是便有了正月,後來民間習懂了把農曆的起始月稱為“正月”。

請加關注@秦楚刊号​随時了解更多相關内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