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是誰好看嗎

我是誰好看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07:08:19

我是誰好看嗎(請回答我是誰)1

來源:正心正舉公衆号

文/南鸢

内觀己心,外察世界

哲學中有三大靈魂性的拷問:

1、我是誰?

2、我從哪裡來?

3、将往何處去?

對于第一個問題,按物種劃分,答案可以是——我是人。但這也不是一個終極的答案,因為你還會繼續追問——何為人?

如果回答人是動物,對不對呢?

按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來看,人當然是高于動物的。人是靈長動物,人是萬物中最靈,是這個世界的價值核心。價值,永遠是對人而言的。

但我們又往往搞不清楚真正的人該為如何?我們會罵一個人衣冠禽獸,甚至禽獸不如。

因為人是欲望的動物,會追名逐利,會利欲熏心,還會殘害同類。

所以,僅僅是有别于動物并不能準确回答“何為人”這個問題。

我是誰好看嗎(請回答我是誰)2

啟迪多元思維

孟子有道:“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意思是,人與動物的差異能有多遠?

進化生物學有研究顯示,人與黑猩猩的各種蛋白質的氨基酸順序至少有99% 以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說,人與黑猩猩的基因基本相同,差異可能僅僅是少數幾個調控基因。

顯然,按生物性來區分動物與人,差異是極少的。

所以,很多人用“食、色,性也”的基本生物性來将自己更多的欲望合理化,這一觀點也并不可取。

因為你不能在享受人類中心主義帶來的優越感的同時,又将最基本的欲望擴大化,掩蓋了人之價值的應有體現。

正心正舉

那麼,人之有别于動物的價值在哪裡?這個問題也是千百年來思想家的重大課題。

亞裡士多德關于人的本質有兩個廣為流傳的命題——人是理性的動物和人是政治的動物;盧梭認為“人是語言的動物”;恩格斯認為人的本質在于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卡西爾說“人是符号的動物”。而為我們所熟知的是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定義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仿佛就“何為人”這個問題畫了一個圈一樣——在現階段的人類社會中,人逃脫不了社會,人是群居的,一個人的身上有千絲萬縷的其他社會關系的牽引。

現在我們再回歸到“我是誰”的問題上,因為人處在社會關系之中,所以必然要扮演各種的社會角色。從出生到終老,人的社會角色會是兒女、朋友、同學、兄弟姊妹、丈夫、妻子、父母、員工、雇主等等。

這一系列的角色轉換可以在現階段的人類社會中回答“在社會關系中何為人”這個問題,但還是不足以說明“我是誰”的問題。

思想家們幫我們回答了人的本質問題,但每一個人都要靠自己解決“我為何人”的問題。

無論說人是符号化的還是理性化的,一旦我們真的隻相信了這些,我們就真的“被符号化”和“被理性化”了。

我們會看到街邊很多人在聊天在讨論,他們看話劇,他們聽戲喝茶,他們做生意、喂孩子,都在踐行一個理念,他們在聊天與做事中尋找自己的存在感,人們稱之為生活或者工作。

但是稱作什麼并不重要,人們不過是在尋找自己。

人們會在是非評論中不自覺地占據道德高地,人們會在自己的取舍中标榜了自己的眼光和價值觀,人們在待人處事中流露了内心中對角色身份的定位。

我是誰好看嗎(請回答我是誰)3

這猶如孟子所說的,诐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一個人一說話一做事便如武俠小說中的出招一般——講話有偏頗就可知道他的片面局限在何處,遮遮掩掩的話語就知道要隐藏什麼,說得過多的時候就知道他要彰顯的是什麼,太偏離的話也就知道他離正道有多遠……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所指的應該是一個人先要從社會關系中去尋找自己是誰。許多角色的扮演就像天之陰晴一般,在某種程度上是必須的、自然的事情,人們要在通過與他人的互動中去摸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對事物的分寸掌握。

關于人要忠實于自己的言論,在當代沒有比克裡希那穆提說得更多的人。他說的忠于自己,是指不要倚賴任何的權威機構、言論、主義、組織,而隻是聽從自己内心的聲音。

撥迷見智

《論語》中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之一的——為人謀而不忠乎,意指與人忠又要與己忠。

儒學中的許多警句不僅僅隻是箴言,更是哲學思想。

開啟自在之門

一個人一旦忠于己,“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會漸漸顯露出來。這種顯露不僅僅是閑居獨處時的扪心自問,而是在所有的行為、處事中的一以貫之的呈現。

有些海外研究者将中國的魏晉時期的文化盛況稱為中國古代的“文藝複興”。我們先肯定它的積極一面,因為這個時候的名士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與文藝複興時期人們重新發現人的價值有異曲同工之處。

我是誰好看嗎(請回答我是誰)4

《世說新語》中有對魏晉名士言行的記錄:

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雲:“我與我周旋久,甯作我。”

桓公年輕的時候和殷侯齊名,他常常有跟殷浩一較高下的心思,桓公問殷浩:“你和我比起來,怎麼樣?”殷浩說:“我跟我自己比較已經很久了,(現在)甯願做回自己(就足夠了)。”

如此,過了上千年,我們即便無法求證桓公與殷浩在當時的功過之高與低,卻可以從殷浩的“我與我周旋久”的話中看出殷浩比桓公活得更通透。因為對于哲學問題的回答才是永恒的——我才不與人争高低,我這一生隻與自己周旋就夠忙的了。或許對于“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中的“幾希”的回答不必上升到物種差别、基因排列的問題,而可以是——“人之所以異于昨日之己幾希?”

對于“我是誰”這個問題的回答同樣如此。

·end·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文章版權歸本平台所有 轉載請聯系“正心正舉”

本文由正心正舉研究院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