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經常說儒釋道是一家,就是因為它們之間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基礎是一樣的。那麼今天我們就分析探讨一下儒家和佛家究竟有哪些異同的地方。
第一個相同的地方,就是都講愛心,儒家講仁道,佛家講慈悲。儒家講父子有親,這是天性的親愛,是儒家思想的根源。孟子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的教學就是要把這種發自天性的愛心推廣開來。佛家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也是要把自性的愛心發揮到極緻,沒有分别,沒有執著,對一切人、事、物都要抱有慈悲胸懷。這是兩家相同的地方。
第二個相同的地方,就是都把孝道放在首位。儒家講“孝悌忠信”,第一個就是“孝”字,百善孝為先,沒有“孝”,别的就免談了。佛家也講孝,《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一部專門講孝的佛經,淨土宗修學的基礎,是淨業三福,三福的頭一條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也是把“孝”字放在首位,大家經常聽說的“千裡去燒香,不如回家敬父母”,就是這個意思。
儒佛兩家不同的地方也很明顯。儒家講君子要“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做人要随遇而安,知足常樂,把人的欲望降到最低,這點也和佛家相同,不同的是,儒家隻是要求把妄想執着看淡一點。但在佛家,那就不是看淡的問題了,一定要把貪、嗔、癡、慢斷得幹幹淨淨,要徹底放下妄想、分别、執着。
在教育的方式上,儒家講節制,用禮儀來調和,在一定的範圍内還是許可的,隻要不越過禮儀的規定就行。而佛家講戒除,直接用戒律來約束,必須徹底放下妄想、分别、執着,才能修成正果。
所以,在基本的道德觀念上,儒家和佛教是相同的,根基是一樣的。像兩顆相鄰的大樹一樣,都是同樣的根,同樣的土壤水分,隻是一個長得矮一點,一個長得高一點。儒家是世間法,佛家是世出世間法;一個是以在世間成聖成賢為最高目标,一個是以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為最高目标,就這點不同而已,大家不必過分執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