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速八百,上一個愛盤串的已美人遲暮,現在的新趨勢是愛咕卡的小粉絲一枚吖!
咕卡!第一次聽到這詞時,我還以為是什麼泰國來的網紅,薩瓦迪卡,卡蹦卡,and咕卡。
全跳海最見多識廣的院辦表妹:“咕卡?那可是文創圈的新頂流,平面裝飾領域的王鶴棣啊!”
圖源小紅書@汐崽崽崽崽
咕卡咕卡,指給卡片貼上各種裝飾物來美化卡片本體。換句話說,就是把P圖轉移到了線下。
雖然不是泰語,但确實和某位亞洲鄰居有關。
咕卡來源于韓國粉絲為愛豆的周邊小卡做邊框美化的民間手藝,“咕”是韓文“裝飾”的發音。
衆所周知,韓國的偶像經濟十分發達,明星在出專輯時會附贈幾張印着本人美照的小卡片,粉絲們為了更好收納和欣賞,會為小卡裝上保護套。
圖源小紅書@虎虎浪嘿 | 46版
後來有人發現這樣簡單粗暴的貼膜不足以襯托我家哥哥姐姐的美貌,于是,開始在他們臉周圍貼上花朵、字母等裝飾物,duang!加特技!
懷疑有些咕卡人上輩子住在盧浮宮,華麗的紋飾鋪滿畫面,繁複程度直逼洛可可。即使衆星拱月,“星”也毫不失色。
圖源微博@壹零_W10
除了元素堆疊,版式設計也有門道,獨特的概念能讓人心甘情願“買椟還珠”。
圖源微博@ _量子破碎_
人是視覺動物,沒有人能拒絕漂亮的東西,咕卡就以一種“沒别的就是好看”的霸道姿态在社交媒體大搖大擺地流行起來。
這兩年,手賬的風潮回落,一大批咕勇者湧入文創圈,用一張張小小的卡片,盤活了大半個文創産業。
越來越多文創店的商品展示從手帳變成了咕卡
了解了咕卡的基本操作後,我總算知道這東西為什麼會火了。
一沓亮晶晶的貼紙,一塊底闆,一支從牙醫診所偷來的尖嘴鑷子,咕卡入門三件套就有了。
圖源B站@尼厚chanchan
其中重磅武器是貼紙,花花綠綠、琳琅滿目的貼紙。
華麗風的花朵,軟萌風的愛心泡泡絲帶,機能風的金屬鎖鍊,還有小衆的Y2K、哥特……通過排列組合來設計出各種作品。
圖源小紅書@咕噜奶泡(随心配)
再後來,進擊的咕卡人已經不滿足于現成的貼紙,美甲貼、PET膠帶、閃粉之類的漂亮小玩意都能往底闆上填。這種到處把亮晶晶破石頭往家裡搬的喜鵲行為喚起我的史前記憶,啊這,不就是咱萌萌二次元的“谷美”嗎!
圖源微博@美貌谷子大賞bot
院辦曾在《為紙片人花十萬,谷圈同人女才是真正的凍鳗高手》裡介紹過“谷子”這個神奇的東西,而對于追星人士來說,“小卡”的地位無異于吧唧之于二次元。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當本體價值足夠大時,你就不吝于花更多代價去凸顯它的價值,價值2k的皮膚才配得上我王者五星的武則天,那我一張三千塊的天價小卡難道不值得一個美美的殼兒嗎?
韓娛專輯裡的“小卡”,其存在大約等于小浣熊幹脆面裡面的水浒英雄卡,有出貨比,有稀有度,有戰力排行(指交易價格),有些熱門的小卡還會擁有自己專屬的昵稱。
圖源B站@甜妹領軍人物
在粉絲眼中,這些縮寫都代表着白花花的鈔票
從專輯裡面把小卡開出來隻不過是在挖礦,小卡的二手市場才是真正的大頭。在小卡交易的超話,熱門卡可以兌換從暑假作業代抄到課程論文代寫服務的一切,失去了小卡的專輯在二手市場被稱為裸專,CD拿手去摸,沒關系,歌詞冊photobook印得再美,也隻配撕下來給小卡做卡套。
圍繞着硬通貨般的小卡,一套日漸成熟的包裝體系應運而生(以下是豪華版本):
給小卡套上起碼20絲(絲:一個厚度計量單位)的軟卡膜
在卡膜外面貼上一張索引貼方便抽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