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發現有什麼地位和影響?三大主要說法,先秦、戰國、西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甲骨文的發現有什麼地位和影響?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三大主要說法,先秦、戰國、西漢。
其部分内容,據考據,有先秦到西漢這段時間的已成書的内容和寫作習慣。
最後的概念是:成書時間從先秦到西漢。
作者,現在一般認為是曆史智慧的結晶,古人集體創作的産品。即便到西漢,20萬字的一本醫術專業的專著的整理、彙編,也非一人之能力可為。
西漢黃老之學興起,這促成了基于陰陽五行基礎模型的《黃帝内經》的彙編。在這之前,五行數理模型的發展是壓抑的、潛在的發展。
書名為黃帝内經,僅僅是追本溯源的一種尊号起名方式,這也是古人常見手法。其部分内容是否為黃帝所說,也不可能知道了。這種手法,與道教追溯老子的方法是一緻的。
兼容數理身份的董仲舒董仲舒是儒家,但兼有道家、陰陽家的思想,同時,由于他将五行、周易、陰陽一統,而獨尊儒術,造成了一個問題。五行的五被神聖化。
從後來曆法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四季增加了一個長夏,變成了五季。而這又和獨立發展的基于12進制的農曆相不容。這在後世也就逐漸被放棄了。地支的12被牽強的湊數。最可恨的是音樂原本七個音,這回把半音去掉,變五個了。一些古曲是隻有五個音的。這種五的禁锢,可見影響之大。
上古使用河圖,為數理一統,一年分四季,後來有了五行,為湊出一統效果來,夏天後面多了一個牽強的長夏,
所謂古代的數理一統思想,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實際隐含了兩個條件:簡化、不許帶小數點的。當然,東方古人重視人文了,這種整數化實際是一個簡化,對人文的數理影響并不大,差不多就行。而西方古人開始重視數學,這些叫不準的精細部分,滋生了後世的數學。
中國古人也有一部分認真這種差不多部分的人,例如引以為傲的祖沖之,可是他的書全部失傳,可見當時對數學的重視。後來這類人都幹了類似鑒天監這種工作,相當于搞曆法、天文、同時順手搞搞儒教的天象迷信。
例如《雍正王朝》中彈劾年羹堯的理由,居然是山東大旱,這是因為出了年羹堯這個奸臣造成的。雍正心裡明鏡地知道禦吏扒蝦,但古代儒家就是這麼幹的。
例如火星淩日這種現象,地球上會發生點什麼曆史變遷。這本扯淡的東西,月食常見,自然現象而已,沒有什麼事件與之配合。這些東西後來被演變為迷信。
五的禁锢,從音樂說起談談怎麼禁锢我不是中醫,中醫中有關五的,這内容還是中醫專業探讨,留給中醫醫生吧。
現代考古發現的最早的笛子是七、八個孔平均分布。這種古笛更像箫,應是豎吹,而非橫吹。
中國最早的笛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管樂器之一。1987年在河南舞陽賈湖出土的一批新石器時代的骨笛,經“碳十四同位素放射”及“樹輪校正”等相關于測試,這批骨笛距今有八千至九千多年的曆史,被譽為“中華第一笛”。
也就是上古已經是七音樂律。古人能通過笛子或箫發現每七個音節是一個調,升調就需要嘴上技巧,而非手指的指法了。
戰國時候曾侯乙墓的編鐘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 這時候儒家不成勢,可是後來,就剩宮,商,角,徽,羽了。
後來有了五行,為了數理一統,音樂變成五個音了。4、7這兩個半音被淡化。
從春秋、戰國開始這種影響已經存在。這種影響不僅來源于五行,當然也來源于河圖、洛書中間的五。
《孫子兵法》:“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勢》篇)
4、7的确如孫子形容的,但由此衍生出色不過五、味不過五,這是什麼道理?現在使用的像素最基礎的是乾數256種單色像素。色不過五,這事并不靠譜。當然,隻說重點,這又比陰陽多考慮三個重要因素,在當時算進步了。後世讀書者如果把五當成定數,其害極大;但又有幾人能跳出去的。
《禮記》說:“聲成文謂之音。音之數五。”五音,是指宮、商、角、征、羽五音。
編鐘是戰國的,禮記是儒家的,當時儒家說話不好使,所以編鐘是八度七音。
《史記·荊轲傳》曰:“高漸離擊築,荊轲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宋人亦有稱變為閏,曰閏徵。
《晉書·律曆志》雲“清角之調(音階)以姑洗為宮,……太簇為變宮”。有以變宮為主音為結聲構成的調(式)名。
雖有變徵、變宮之說,但是最早的“宮商角徵羽”的名稱見于距今2600餘年的春秋時期,在《管子·地員篇》中,有采用數學運算方法獲得“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的科學辦法,這就是中國音樂史上著名的“三分損益法”全無“發、稀”兩音。
也就是原本有4、7,七音、五音方法并存;而儒家認為五個音好聽,把4、7幹掉了。 僅僅是因為好聽的關系嗎?不是,還是古代數理文化的問題。
《禮記》中寫到:"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趨以采齊,行之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锵鳴也。"
連身上當時時髦的佩玉,都是按着五音來的。這樣才算禮。這是儒家搞的。古之君子,這話含糊,實際是一種下定義的表達方式。你不這麼幹,就不是君子了,就不懂禮數了。這是宗教使用的文筆手法。
七是道家後來公認的數理數字,五和八是儒家後來公認的。後來天文的28天罡,是沿襲河圖道家思想的擴展。為了把這個五合理合法化,儒家搞了不少事情。以說明這個五的天經地義。
好在古人正經事情上,并未拘泥這個五,該是幾還是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12個時辰、28天罡、12個月、四季等等。而現代人依然有把五當教義的。
《律曆志》說;“宮者,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為四聲之徑。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觸也,陽氣蠢動,萬物觸地而生也。征者,祉也,萬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複之也。”
這是五音與洛書兼容的解讀方式。
《樂緯》說“孔子曰;丘吹律定姓一言得上曰宮,三言得火口征,五言得水曰羽,七言得金日商,九言得木日角,此并是陽數、”則進一步明确了宮為土、征為火、羽為水、商為金、角為木的配比關系。
這是五音與奇數的關系。
宋朝沈括說:“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納六十音也、尾氣始于東方而左行。音起于西方而右行,陰陽根錯而生變化、所謂氣始于東方者。四時始于木,右行傳于火,火傳于土,土傳于金,金傳于水、所謂音始于西方者,五音始于金,在旋傳于火,火傳于木,木傳于水。水傳于土、”
這是音律與60循環兼容的解讀方法,同時解讀與四向、起點的關系。這已經是宋朝了,後世用的,基本是按這個方向走的。
一些人以為這是邏輯分析的結果,但這實際是基于數理的下定義。你隻有按着這種定義走下去,才能知道他下面說的什麼意思,否則,沒法看明白。
因此要了解古代的中醫文化,需要了解古代的這些前提定義。
而這些定義基于什麼,數理大一統思想的數,有些是數學原因,有些是并不數學的數理原因,十二湊到5n,你可以看看古人的數理辦法,這不是數學。
這用數學怎麼解釋?不用想了,數學解釋不了。
數理,數理,你真當是全部是用數講理嗎?當數講不出道理的時候,理就是理了。如果你不信,就跟你亮胳膊,動粗了。
現代西方基于數學的數理文化一樣存在這問題,數學真的解決所有問題了?沒有!僅僅是數學進化到你已經不了解的地步了。不過亮胳膊變得文明一些了,重點先靠忽悠了。
待續。。。。。。
明天開始用數學分析五行數理中數的表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