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新一代福克斯發布的時候,福特除了常規車型以外,還在海外還推出了3款細分産品,它們分别Active(跨界版)、Wagon(旅行版)、Vignale(豪華版)。
由于長安福特當時隻引進了普通版福克斯以及ST Line車型,所以我調侃了一句:跨界版求引進!沒想到1年之後,我真的有幸參加了國産福克斯Active的首批媒體試駕。不過要特别說明的是:在國内,長安福特給福克斯Active的産品定位是一款SUV車型。
福克斯ST Line
其實最開始海外官圖發布時,即使是全新福克斯ST Line也并沒有在外觀上第一時間打動我,甚至給我留下了“醜”的印象。不過當我第一次親眼見到ST Line實車時,便對全新福克斯的外觀評價有了很大轉變--她可能沒那麼上相,但本人真的比圖片要美!
福克斯Active
當然,全新福克斯Active也是如此。雖然硬派的前包圍和輪拱防擦條讓Active少了一絲運動氣息,但該車的整體視覺效果更顯大氣,要比ST Line車型更加耐看。
福克斯Active
福克斯Active車尾部分的整體線條以及單邊雙出的排氣尾喉都與ST Line車型相似,隻不過雙色底部護闆配合更高的車身,使得福克斯Active的臀部顯得更翹了。
福克斯Active
福克斯ST Line
進入車内,你會發現福克斯Active和ST Line這兩款車型的内飾很相似,主要差别就體現在2個方面。首先是ST Line車型配備了平底式運動方向盤,内飾闆也采用碳纖維紋理,因此運動感更強;其次Active車型換裝了一塊12.3寸的中控觸屏,在科技感方面要勝過ST Line車型。
值得一提的是,福克斯Active并沒有沿用SYNC 3這套人機交互系統,而是換裝了SYNC 多媒體系統。這套系統并非是SYNC 3的叠代産品,而是福特與百度合作,針對中國市場而特别研發的。
SYNC 的使用感受真的非常好,語音識别精準且智能程度較高,上手操作起來沒有任何難度,觸屏響應速度也ok......毫不誇張地說,福克斯Active是我覺得人機交互系統最好用的福特車型!
至于其它配置方面,我所試駕的車型還帶有福特Co-Pilot輔助駕駛系統(包括自适應巡航、車道保持、自動泊車)、B&O音響、無線充電、自動空調、主駕電調座椅等配置。至于有哪些是标配,隻能等到該車上市後拿到具體車型配置表再說了。
福克斯Active的長寬高和軸距分别為4397/1848/1504/2705mm,其中車身高度明顯比ST Line車型提升了不少。
Active後懸 / ST Line後懸
反應在懸挂行程方面,雖然兩款車的前懸間隙都為3指,但是福克斯Active後懸間隙達到了4指半,比ST Line車型的後懸間隙多出1指半的距離。
盡管福克斯Active的車身長度稍有變化,但由于軸距保持不變,因此該車的後排空間跟福克斯ST Line一緻,我(173cm)按照自己駕駛習慣調整好前排座椅後,後排的頭部空間為1拳,腿部空間将近2拳三指左右。
福克斯Active沿用了全新福克斯家族1.5T三缸(174匹、243牛·米) 8AT的動力總成,總體平順性表現很不錯,達到了主流四缸機的水平。不過我在怠速時還是會察覺到一點點來自于發動機的震動,這份敏感可能是因為我經常拿電動車代步所導緻的。畢竟在買了幾何A之後,家裡的另一輛車--雷克薩斯IS200T也無法在NVH方面令我100%滿意。
行駛過程中,福克斯Active的NVH表現要相對好于福克斯ST Line。主要原因歸結為兩點。首先,福克斯ST Line的調校更偏向于運動,因此需要引擎和排氣聲浪共同營造出一種激進的駕駛氛圍。
其次,兩款車配備了不同品牌、不同規格的輪胎(福克斯Active為固特異禦乘Efficient Grip 215/50 R18;福克斯ST Line為米其林PS4 235/40 R18),使得福克斯Active的胎噪要相對更小,更加符合家用的定位。
福克斯ST Line
去年全新福克斯剛剛上市的時候,ST Line車型憑借出色的操控表現俘獲了不少媒體老師的芳心。确實,優秀的底盤素質、積極的車頭響應、敏捷的車身跟随性、精準的轉向調校......這一切都讓福克斯ST Line成為了同級别車型當中運動感營造得最棒的選手。
除了轉向阻尼稍加欠缺,實際加速也沒思域快--這兩點以外,給福克斯ST Line貼上“同級别最運動”的标簽一點都不為過。那麼問題來了:如此驚豔的運動DNA究竟在福克斯Active上面保留了多少呢?
福克斯Active
我可以先甩出最直給的答案:福克斯Active并沒有ST Line那麼運動。下面咱們再一點一點剖析這個答案背後的原因。
第一,正如在NVH部分所提到的,福克斯Active整體的靜谧性要好過福克斯ST Line,這使得引擎和排氣聲浪都無法調動起駕駛員的激情。由于缺少腎上腺素刺激,所以駕駛員主觀層面的運動感自然就少了很多。
第二,為了提升通過性,福特将福克斯Active的車身高度提升至1504mm,這個設定不僅讓車身在彎道中的側傾更大,還使得整個懸挂幾何發生改變,以至于輪胎在過彎時的側向抓地力稍有下降。
第三,作為車輛與地面唯一接觸的部位,輪胎其實對操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就是為什麼升級輪胎能夠最直接、最有效地提升賽道圈速。福克斯ST Line所使用的米其林PS4輪胎不用我過多贅述了吧,本身抓地力就很強,235的胎寬也帶來了更多的接地面積。相比之下,福克斯Active的輪胎在抓地力方面就要遜色一些了......當然,犧牲掉一部分操控性能,換來更好的行駛質感和更經濟的油耗倒也符合該車的家用定位。
第四,福克斯Active的方向盤指向和油門調校都沒有ST Line車型那麼激進,它營造給駕駛員的是一種運籌帷幄的從容。而福克斯ST Line卻截然不同,當我握住ST Line的方向盤,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幹”!
正所謂有舍有得,既然福克斯Active犧牲掉了ST Line的一部分運動DNA,那必然會在别的方面得到一些補償。除了之前提到過的NVH提升以外,福克斯Active應對非鋪裝路面的能力也要勝過ST Line車型一籌。
比如在通過性方面,由于福克斯Active的底盤更高,因此它能順利通過那些可以剮蹭到ST Line車型底盤護闆的炮彈坑。而且在ST Line車型需要小心翼翼、舉步維艱的路段,福克斯Active都能以相對較高的速度通過。
在懸挂方面,福克斯Active對于連續細碎震動的處理更加積極,配合50扁平比的輪胎,遇到大溝大坎也比ST Line車型更加柔韌。
我原本以為福克斯Active僅僅是一輛定位于90後年輕消費群體的SUV(雖然它外觀真的很跨界),直到接下來這一幕發生,我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蘊藏在家用外表下的運動DNA到底有何本事!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福克斯Active試駕車編隊行駛在一條狹窄的非鋪裝碎石路面上。我由于把大部分注意力都專注在了該車底盤表現上,不知不覺離前車越拉越遠,直到掉隊......為了追上隊伍,我趕緊把駕駛模式調到了“簡陋路面模式”,并開始加油猛追。
在這種駕駛模式下,系統允許車輪發生一定程度的打滑。此時再加上路面附着力不高,我又開得比較着急,因此車身在每個彎道都以一種類似于拉力賽姿态滑動而過......福克斯Active的運動潛能就這樣被我無意間挖掘出來了......
比起ST Line車型來說,福克斯Active在鋪裝路面的表現确實沒那麼犀利,可一旦來到非鋪裝碎石路面,“福克斯”三個字應該展現出的底盤功底并沒有因為Active車型被定位成SUV而缺失,這就是整個試駕環節福克斯Active留給我最深的印象!
其實,福克斯Active是SUV還是跨界車真的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消費者究竟想買一台什麼樣的車!是像ST Line車型那樣,運動感營造得非常不錯的“小鋼炮”?還是像福克斯Active這樣兼顧家用,運動感營造得稍欠火候,但底盤基礎卻依然值得信賴的選手呢?
筆在我手裡,我所能做的是把最真切的試駕感受記錄下來;錢在你兜裡,等福克斯Active上市之後不妨去4S店試駕一下,你會根據自己的用車情況有一個最直觀的判斷。如果你想聽一個折中的建議,我覺得買福克斯Active換PS4輪胎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