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可以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一戰的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列強之間分贓不均造成的結果。其實在一戰爆發之前,歐洲就已經遍布戰争烏雲。
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産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奪全球霸權而爆發了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争,簡稱“一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同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持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着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戰争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于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美利堅合衆國和意大利王國等國則屬于協約國陣營。
原屬同盟國的意大利,考慮到利害的關系,加入到了協約國方面作戰。日本為了在東亞擴張勢力和侵略中國,以1902年締結的“英日同盟”為借口,在1914年對德國宣戰,并迅速占領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勢力範圍。
第一次世界大戰曆時四年多,三十多個國家、15億人口被卷入了戰争,它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上損害。
第一次世界大戰産生的重大成果是它嚴重消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摧毀了地處歐洲東部的基督教東正教國家俄羅斯帝國、地處歐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國家德意志帝國、地處歐洲中部和巴爾幹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國奧匈帝國等歐洲古老的封建帝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帝國主義國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伊斯蘭教封建軍事帝國的奧斯曼帝國也宣告解體。
戰争後期,地處歐洲東部邊陲的俄國無産階級在帝國主義的鍊條上打開了薄弱的一環,取得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戰後初期,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産階級革命運動和亞、非、拉美的民族解放運動出現了高漲的新局面。
這場戰争是歐洲曆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争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之間的戰争,給全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的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各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以及軍事等許多方面大大加強,同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快了人權實現的步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