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識課内、課外積累訓練100題(中)
36.下列對相關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幼孤指小時候父親去世,“孤”在現代漢語中指父母雙亡,而古文中多指幼年喪父。
B.闾泛指門戶、人家,中國古代以二十五家為一闾,“闾閻撲地”指富庶人家衆多。
C.立生祠是古代民俗,百姓為活着的官員立祠奉祀,借此表達對官員的感激與崇敬之情。
D.請老,指古代官吏請求退休,表示此意的詞語還有“緻仕”“乞骸骨”“移病”等。
37.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髫龀:亦作“龆龀”。髫,古時小孩下垂的頭發;龀,小孩換牙齒。合指童年。
B.周易:儒家經典之一。内容包括《經》和《傳》兩部分。後者是前者的解說
C.太守:郡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軍事、科舉等事務。
D.洛陽:中國古都之一。東漢、西晉等先後定都于此,唐、北宋以此作為陪都。
3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張芝:東漢著名書法家,被譽為“草聖”,與司馬遷、張仲景、王羲之、吳道子、杜甫并稱為“六聖”。
B.長史:中國曆史上職官名,最早設于秦代,其執掌職務不一,但多為幕僚性質的官員。
C.季孟:指伯仲之間,不相上下。“孟仲叔季”和“伯仲叔季”,都可以用來表示排行,也可以用來表示四個季節。
D.八分:即八分書,隸書的一種。人們把帶有明顯波折特征的隸書稱為“八分書”,亦稱“分書”或“分隸”。
39.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
B.超遷,遷是指古代調官、升官,超遷是指超越一般的升遷過程,職位得到連續升遷。
C.勤王,指盡力于王事,後多指君主的統治受到威脅而動搖時,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蟒衣,明代創制的一種繡蟒的官服,明初隻限于皇帝左右宦官及得寵親信之人所服。
4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開封,北宋都城,即今河南省開封市。當時與東京洛陽相對,故又稱西京。
B.幕府,因軍隊出征使用帳幕,故指将帥辦公之所,後泛指軍政大吏的府署。
C.起複,指官員遭父母喪時服喪期未滿而應召任職,明清時指期滿出而任職。
D.雩祀,古代祈雨的祭祀;舞雩與之相關,是求雨時舉行的伴有樂舞的祭祀。
4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錄,也是負責記錄起居注的職官名,文中指前者。
B.剖符,指帝王進行封賞時,将符節剖分為二,君臣各執一半作為信守的約證。
C.黃老,即黃老學說,奉黃帝和老子為始祖,因此得名,是道教重要流派之一。
D.安置,與現代漢語意思不同,文中指對獲罪官員的處罰,是“谪宦”的一種。
4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經術,猶言經學和技術,指以經書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術和“六藝”。
B.翰林,即翰林院,古代以文學供奉宮廷的官署,長官為翰林學士。
C.屯田員外郎,唐在尚書省工部設屯田郎中一職,掌屯田之政令。
D.中書令,是幫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負責遞交大臣的密奏等。
43.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假,此處是臨時擔任、代理官職之意,古漢語中還有權、攝、署等詞也有代理官職的意思。
B.受禅,指古代王朝更叠,新帝承受舊帝讓給的帝位。後來也有以禅讓之名,行奪權之實的。
C.可汗,指的是我國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遊牧民族建立的汗國的最高統治者。
D.母憂,亦稱為“母艱”“内艱”,如若母親去世,古代朝廷官員按制須離職回祖籍守制三年。
4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主簿,古代官職名,是一種屬官,一般負責掌管文書、辦理具體事務。
B.大篆,漢字字體;秦朝創制小篆後,将此前筆畫比較繁複的篆書通稱為“大篆”。
C.殿下,本指殿階之下,後來成為對站在殿階之下官員的尊稱,文中指文惠太子。
D.改容,文中指文惠太子改變神色,神情變得嚴肅起來;現在還可指改換面容。
45.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散夫,與“匠”相對,指服勞役的人,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從事卑微勞作。
B.哭踴,古代一種喪禮,亦稱“擗踴”,頓足拍胸而哭,表示極大的悲哀。
C.服除,亦稱“除喪”“脫服”,民間稱為“脫孝”,即除去喪禮之服,指守喪期滿。
D.太守,一郡的最高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自行任免所屬掾史。
46.下列對選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河北,現指河北省,古屬冀州、直隸,簡稱“冀”。文中指黃河以北地區。
B.司馬,官職名,将軍手下的屬官,掌管軍事,司馬有左司馬和右司馬之分。
C.棄市,古代刑罰,是在人衆集聚的鬧市,對犯人執行死刑,以示為人所棄。
D.本紀,《史記》中體例的一種,西漢司馬遷所創立,隻用于對帝王的傳記。
4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西京,文中指位于京都以西的陪都。北宋都城為汴梁(開封),洛陽為西京。
B.古文,文中是指先秦兩漢以來用文言寫的散體文,是相對于六朝骈體文而言的。
C.參知政事,宋于宰相外,别設參知政事,為宰相的副職。範仲淹、王安石也曾任此職。
D.文忠是古代官方封給大臣的谥号,這種谥号隻有兼具文武之功的人才能獲得。
4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監國,古代國君外出時,由太子留守代為處理國事。也指君王未能親政,太子代理朝政。
B.星象,指星體的位置,及明、暗、薄、蝕等現象。古代星相家據此占測人事的命運吉兇。
C.南渡:晉宋兩朝皆渡長江于南方建都,史稱南渡。此處指宋因金人南下遷都南方。
D.蟒衣:袍服名。明代皇帝對有功之臣的“賜服”,衣上繡蟒,蟒與龍形相似而少一爪。
4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孝景,是西漢皇帝劉啟的谥号,皇帝的谥号是後人根據他生前的行為賦予的美稱。
B.縣官,舊稱一縣的行政長官,也可以指朝廷,西漢時常用縣官來稱代政府或皇帝。
C.外繇,戍邊徭役,漢時戍邊者由官府供給衣食雜用,不去者可每年出錢三百代役。
D.關内侯,指漢代軍功爵級中高于大庶長低于徹侯的爵位,有封邑,可以收取租稅。
5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廷诤,也寫作“廷争”,指在朝廷上向皇帝呈遞奏章進谏。
B.棄市,指古代在鬧市執行死刑,并将屍體暴露于街頭示衆。
C.鳳閣鸾台,指中書省和門下省,武周時改稱為鳳閣、鸾台。
D.革命,古代認為帝王受命于天,改朝換代乃變革以應天命。
5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巡狩”即“巡守”,意為天子出行,巡行視察諸侯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國州郡。它是上級對下級的關系。
B.“四夷”是古時華夏族(漢族别稱)對中國四方邊區文化較低各族的泛稱。即東夷、南蠻、北戎和西狄的合稱。
C.“黔首”是戰國時期和秦朝對百姓的稱呼。平民以黑巾裹頭,故名。含義與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
D.“五刑”是中國古代五種刑罰的統稱。商周時期,五刑指墨、劓、剕、宮、大辟,唐代有笞、杖、徒、流、死五刑。
52.下面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編戶,官府把民戶的詳細信息登記在冊,并據此征收賦稅和攤派徭役。
B.符是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征調兵将用的憑證,如虎符、符節。
C.“遷秩”指“官員被貶黜”,其中,“秩”是“根據功過确定官員俸祿、評定官員品級”。
D.六龍,古代天子車駕為六匹馬,古人認為馬八尺以上為龍,所以稱天子車駕為六龍。
5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甲子,甲為天幹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幹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
B.宗室,是古代社會中對與君主同一宗族血親的稱謂,曆代皇族例稱為宗室。
C.海内,即國内,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繞着大海,故稱國境之内為海内。
D.庶務,指國家的各種政務,後來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
5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犯顔,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長的威嚴,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執着态度。
B.抵極刑,抵刑即處刑,抵極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屍體示衆的極端刑罰。
C.減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災等讓自己感到内疚的情況時,常食素或減少肴馔。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員,大理寺是我國古代掌管刑獄的官署。
55.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土官,指封建王朝封賜的、獨霸一方的、能世襲的官員或統治者,後此官職用于稱呼統治少數民族的官員。
B.巡撫,指京官巡察地方,後成為省級地方長官。古時這種京官先外派後成為地方長官的還有刺史、總督等。
C.幹支,即天幹地支。幹支順序相配,六十年為一周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地支”
D.異姓封王,是指在中央集權時代,當朝皇族以外的、有功社稷的人受封王爵。封異姓為王始于西漢的皇帝劉邦。
56.下列各項古文化常識,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 )
A.箸,夾食的用具,與“住”諧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諱故取反義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個“竹”字頭為“筷”,沿用至今。《廉頗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将。”其中趙惠文王十六年采用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
B.寒食,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日裡嚴禁煙火,隻能吃寒食。是源自重耳追念介子推,表示對自己過失的譴責;端午因“五”與“午”同音,農曆五月初五遂稱端午節。一般認為,該節與紀念屈原有關。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等。
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豬三牲全備為“太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格也有所區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江左即江東。古人以東為右,以西為左。
D.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5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諸生,古代經考試錄取而進人中央、府、州、縣各級學校,包括太學學習的生員。
B.禦史,自秦朝開始,禦史專門怍為監察性質的官職,負責監察朝廷、諸侯官吏,一直延續到清朝。
C.宦官,也指太監,是中國古代京城既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為一品二品官員服務的官員。
D.谥,古代皇帝、貴族、大臣、傑出官員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後所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号。
58.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大學士”又稱内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為輔導皇帝的高級秘書官。
B.“振恤”,即赈濟與撫恤,即面對災荒來襲時,各級政府和民間做的相應的反應和對策。
C.“诏”,先秦時代上級給下級的命令文告稱诏。秦漢以後,專指帝王的文書命令。
D.“緻仕”,“緻”意思是“獲得”,“仕”意為“官職”,“緻仕”指獲得官職。
59.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祖餞,古代餞行的一種隆重儀式,祭祀路神之後,在路上設宴為人送行,“祖帳”是指在道旁設帳餞行。
B.丁憂是指根據儒家傳統的孝道觀念,朝廷官員在位期間,如若父母去世,必須辭官為父母守制二十七個月。“憂”又有“内外憂”,其中“内憂”指的是母親去世。
C.奉朝請,給予閑散大官的優惠待遇。古代諸侯春季朝見天子叫請﹐秋季朝見為朝。因稱定期參加朝會為奉朝請。冠蓋,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借指官吏。
D.吏部是中國古代官署,隋唐列為六部之首。長官為吏部尚書,副長官稱侍郎,曆代相沿,吏部掌管全國管理的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事務。
60.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大學,始于西周。唐代改為國子監,設有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
B.冬至是小寒之前的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定一個。曆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所以“小年”就變成了冬至專有的民間叫法。
C.教授原意為傳授知識、講課授業,後成為學官名。漢唐以後各級學校均設教授,主管學校課試具體事務。
D.節度使,官名。唐朝時在重要地區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授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故稱。節度使相當于現在的軍區書記和司令職位。
61.下列各項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春節指的是陰曆中“年”的開始,古人又稱為“元日”“元正”等。春節和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不一定是同時的。
B.元宵節又稱燈節、上元節。古人寫此節的詩詞很多,例如辛棄疾的“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C.寒食節要禁煙火,以紀念介子推。唐代詩人韓翃的詩句“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寫的就是寒食節情景。
D.清明節的習俗有掃墓、踏青、蕩秋千、放風筝、插柳戴花等,天氣轉暖,李清照形容它“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将息”。
62.下列各句加點的詞都有“死”的意思,按由尊到卑排列正确的一項是( )
①永和四年卒
②傷餘心之憂憂兮,悲将軍之不祿
③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④于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
⑤明年,丞相薨
A.③⑤②④①B.③⑤①②④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②①④
63.下列對文中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抗疏,古代指臣子向皇帝上書直言。如“匡衡抗疏功名薄”中,以“匡衡抗疏”暗指自己因抗疏觸怒皇上。
B.訟牒,訴狀,封建社會打官司的文書。訟,訴訟;牒,訴狀,也常指古代官府的往來文書。
C.琉球,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出使琉球群島,诏書中稱其琉球,當時的琉球實際上是中國的屬國。
D.禦史,古代行政官職,自秦朝至清朝,專為史官性質的官職,是負責掌管文書、記錄時事的官吏。
64.對下列各句中劃線的文化知識的解釋,全不正确的一項是( )
①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這是儒者的裝束,代指諸葛亮,他和周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風度。)
②召有司案圖官吏的通稱。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所以稱官吏為“有司”。)
③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禮前,潔身清心,以示虔誠。)
④劾大不敬 , 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大不敬,被指控的罪名。對皇上犯了“大不敬”的罪,在當時是要處笞刑。)
⑤公車特征拜郎中(公車特征,公車特地征召。公車,官方專用車,接臣民上書和征召。)
⑥舉孝廉不行(孝廉,漢朝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被舉薦的人稱為“孝廉”。)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65.下列詩句涉及年齡的文雅說法,其中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弱冠弄柔翰,卓荦觀群書。(弱冠,是指男子20歲)(左思《詠史》)
B.總角之宴,言笑晏晏。(總角,是指女子13歲)(《詩經·氓》)
C.女年甫及笄,袅袅有容色。(及笄,是指女子15歲)(和邦額《夜譚随錄》)
D.殘年真欲數期頤,一事無營飽即嬉。(期頤,是指100歲)(陸遊《老甚自詠》)
66.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頓首:叩頭,頭叩地而拜。古代的九種禮拜形式之。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舉取士。
C.車駕,原指帝王所乘的車,有時因為不能直接稱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稱。
D.“九品中正制”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的一種官吏選拔制度。
67.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古人把宮、商、角、徵、羽稱為五音,從宮到羽,按照音高的從高到低,形成一個五聲音階。
B.笞刑也是指古代的一種刑罰,是一種用小荊條或小竹闆抽打臂、腿、背的刑罰,隋代把它定為五刑之一。
C.先秦時衣長而裳短,後來變成衣短裳長。古代體衣,在質地、顔色上都有嚴格的等級規定。
D.案,又稱食案,古代孟光對丈夫“舉案齊眉”裡的案就是食案,它形體不大,有四足或三足。
68.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氏”在夏商周時用來區别貴賤,貴者有名有氏,賤者無名無氏。氏可用國名、邑名、官名、職業名、住地名等。
B.“闾裡”可以指鄉裡或城裡平民居住的地方。“闾裡”在漢代也是對城市居民實行監管、宵禁、征役的基本單位。
C.“西域”是漢以來對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的總稱。其廣義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歐洲東部和非洲北部。
D.“谥”分為官谥和私谥、褒谥和惡谥等。君主的谥号一般由禮官确定後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賜予。
69.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京城”“京師”均指當時的都城長安。
B.“薨”在古代指諸侯或大官的死。年幼喪父稱為“孤”。
C.“尚飨”是祭文結尾常用的語言,表示希望死者的靈魂來享用祭品。
D.“十二郎”中的“郎”是對男子的通稱,也稱“郎子”。
70.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各項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千乘之國,指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後期是中等國家。春秋時期,一輛兵車,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稱一乘。
B.宗廟之事,指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廟指天子、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處所。
C.冠者,成年人,20歲以上的人。古時女子和男子20歲行冠禮,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歲的人。
D.小相,諸侯祭祀或會盟、朝見天子時,替國君主持贊禮和司儀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個等級。
36.B
【詳解】
B.“‘闾閻撲地’指富庶人家衆多”錯,“闾閻撲地”指房屋衆多",市集繁華。“闾閻”泛指平民。
故選B。
37.C
【詳解】
C.“主要掌管民政、司法、軍事、科舉等事務”錯誤,科舉由中央政府掌管,太守不掌管科舉事務。
故選C。
38.C
【詳解】
C.“‘孟仲叔季’和‘伯仲叔季’,都可以用來表示排行,也可以用來表示四個季節”錯誤。“伯仲叔季”隻用來表示排行,不可用來表示季節。
故選C。
39.B
【詳解】
B.“職位得到連續升遷”錯誤,職位得到連續升遷指的是“累遷”,“超遷”指的是越級升遷。
故選B。
40.A
【詳解】
A.“當時與東京洛陽相對,故又稱西京”解說錯誤。“東京”“西京”應互換位置,洛陽在北宋時為西京,開封為東京,因開封在洛陽東邊之故。
故選A。
41.A
【詳解】
A.“指古代帝王的言行錄,也是負責記錄起居注的職官名,文中指前者”錯誤,文中起居注是職官名。
故選A。
42.A
【詳解】
A.“指以經書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術和‘六藝’”錯誤,“經術”指“以經書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術”。
故選A。
43.C
【詳解】
C.“指的是我國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遊牧民族建立的汗國的最高統治者”錯誤。匈奴的最高統治者為單于。古代北方阿爾泰語系民族鮮卑、回纥、柔然、鐵勒(高車)、突厥、吐谷渾、阻蔔、女真等部族對首領皆稱可汗。“單于”,是匈奴人對他們部落聯盟首領的專稱,意為廣大之貌。
故選C。
44.C
【詳解】
C.“後來成為對站在殿階之下官員的尊稱”說法有誤。“殿下”是對太子或親王的尊稱。
故選C。
45.A
【詳解】
A.“指服勞役的人”錯誤,散夫意思為短工。
故選A。
46.D
【詳解】
D.“隻用于對帝王的傳記”錯誤。本紀不隻是用于對帝王的傳記,有例外,比如說《呂太後本紀》就不是寫帝王的傳記。
故選D。
47.D
【詳解】
D.“這種谥号隻有兼具文武之功的人才能獲得”表述錯誤。得此谥号的大多是政績突出受人敬仰的文臣。
故選D。
48.A
【詳解】
A.“監國……由太子留守代為處理國事。也指君王未能親政,太子代理朝政”錯誤,監國指皇帝外出時,由一重要人物(通常為皇太子)留守宮廷代為處理國事。也指君主未能親政,由他人代理朝政。監國的人通常為太子,但不一定都是太子。
故選A。
49.A
【詳解】
A.“皇帝的谥号是後人根據他生前的行為賦予的美稱”錯誤。谥号有褒有貶。
故選A。
50.A
【詳解】
A.“呈遞奏章進谏”有誤,“廷诤”應指在朝堂上當面直谏。
故選A。
51.B
【詳解】
B.“即東夷、南蠻、北戎和西狄的合稱”錯,應是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的合稱。
故選B。
52.C
【詳解】
C.“‘遷秩’指‘官員被貶黜’”說法錯誤。“遷秩”指“官員晉級”。故選C。
53.D
【詳解】
D.“跟軍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錯誤。庶務,就是指國家的各種政務。亦指這些事務的經辦人員。
故選D。
54.B
【詳解】
B.“抵極刑”,極刑即死刑,“抵”意為達到,意即達到判處死刑的地步。沒有屍體示衆之意。 故選B。55.C
【詳解】
C.“十地支”有誤,應為“十天幹”。
故選C。
56.C
【解析】
C項“古人以東為右,以西為左。”說法錯誤,選項中有“江左即江東”可以推斷出古人以東為左,西為右。古代文獻中的“江左”又稱江東古時在地理上以東,為左,江左也叫“江東”,指長江下遊南岸地區,也指東晉、宋、齊、梁、陳各朝統治的全部地區。“偏安江左”:即長江以東, 即江東,因長江在安徽境内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标準确定東西和左右。所指區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帶,也可指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下遊南岸地區,即今蘇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區稱作江東。《史記·項羽本紀》:“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李清照詩雲:“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赤壁之戰》:“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群英會蔣幹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傑與子翼相見。” 古人在地理上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故江東又名江左。魏禧《日錄雜說》雲:“江東稱江左,江西稱江右,蓋自江北視之,江東在左,江西在右耳。”東晉及南朝宋、齊、梁、陳各代的根據地都在江左,故當時人又稱這五朝及其統治下的全部地區為江左,南朝人則專稱東晉為江左。邵雍《洛陽懷古賦》:“晉中原之失守,宋江左之化畿。”——晉代擋不住匈奴的進攻;劉宋劃江左為王畿。
57.C
【分析】
【詳解】
應是“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
58.D
【詳解】
D項,“緻仕”指官員辭職回家。
故選D。
59.C
【解析】
諸侯春天朝見皇帝叫朝,秋天朝見皇帝叫請。泛稱朝見皇帝。
60.B
【解析】
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冬至确實曾被稱為小年,但小年并非專指一個節日,不同地域,時間和意義也不相同。北方一般為臘月二十三,南方臘月二十四。
61.D
【解析】
D項,詩句“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将息”不是寫清明節。該題考查學生古代文化常識。這方面的内容面廣量大。大家要做個有心人,平時看書做練習時多留心關注,還可以采用聯想記憶法進行積累,比如該題考的是清明節,大家除要知道清明節的時節,還要知道中國還有哪些傳統的節日,分别是時間,有什麼習俗等。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清明節(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 等。
62.B
【解析】
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民曰死
63.D
【詳解】
D項,“專為史官性質的官職,是負責掌管文書、記錄時事的官吏”說法錯誤。禦史,古代行政官職,先秦為史官,自秦朝至清朝,專為監察性質的官職,負責監察朝廷、諸侯的官吏。
64.B
【解析】
①指周瑜,④當時要處以極刑,⑤“公車”,政府機構。
65.B
【解析】
B項錯在“是指女子13歲”。“總角”是指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發型。頭發梳成兩個發髻,如頭頂兩角。後代稱兒童時代。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将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66.B
【詳解】
B項,科舉取士是由禮部主管的。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與考核等,相當于現在的組織部)、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财政等)、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兵部(管軍事,相當于現在的國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獄,相當于現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
故選B。
67.A
【解析】
按照音高的從低到高排列
68.A
【解析】
A項,“賤者無名無氏”應為有名無氏。
69.D
【詳解】
題中,郎,唐代口語,對年輕男子的稱呼。
70.C
【詳解】
C項,“古時女子和男子20歲行冠禮”錯,應該是“古時男子20歲行冠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