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研究

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研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9 00:52:41

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研究?教師教育是一項極為複雜的專業教育随着社會及教育發展對教師素質要求的提高,本科師範教育在通常的4年時間内難以全面培養和磨煉師範生的教師專業精神與道德、專業知識與能力等素養品質,已成為無法回避的現實;而随着規模和需求的擴大,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又出現了學生來源多樣、基礎參差不齊等新特點,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研究?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研究(構建本碩一體化課程體系)1

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研究

教師教育是一項極為複雜的專業教育。随着社會及教育發展對教師素質要求的提高,本科師範教育在通常的4年時間内難以全面培養和磨煉師範生的教師專業精神與道德、專業知識與能力等素養品質,已成為無法回避的現實;而随着規模和需求的擴大,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又出現了學生來源多樣、基礎參差不齊等新特點。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的《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提出,要實施高素質教師人才培育計劃,到2025年培養一批碩士層次中小學教師和教育領軍人才。面對新的挑戰和要求,在重點探索本科和教育碩士研究生階段整體設計、分段考核、有機銜接的卓越中小學教師培養模式中,構建本碩一體化課程體系至關重要。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近10年來,在國家《教師教育課程标準(試行)》的指導下,我國各級各類師範院校的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取得了巨大的創新性成就。但研究發現,在分科思維慣性下,教師教育課程結構依然存在明顯的“條塊分割”現象,分科設置的課程仍然占主導地位。新時代卓越教師本碩貫通培養需要克服單純“做加法”的課程改革思維模式,汲取全球高等教育領域“少而精”的課程理念精髓,強化課程銜接的原則,遵循學習進階的規律,在教師教育課程的目标、内容、實施、評價等各個環節,全面、完整地體現貫通、融合、銜接及循序進階的課程理念,努力提升課程教學的質量,從而滿足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對優質教師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

整體設計本碩貫通的一體化課程體系

在卓越教師職前教育的課程規劃中,需要秉持明确的課程銜接意識和正确的課程銜接觀念,整體設計“本科階段—銜接階段—碩士階段”一體化、系統化培養方案,明确各個階段的培養重點。

課程銜接是課程體系構建和課程設計、研制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垂直銜接和水平銜接兩種類型。垂直銜接着眼于不同層級或學段課程之間的連續性,如教師職前、入職和在職三個階段間的課程一體化;水平銜接着眼于某一特定學習階段中各類、各門課程之間及課程不同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和有機銜接。在卓越教師職前培養中,課程建設的關鍵在于加強各類、各門課程間的銜接和貫通,引導師範生注重加強課程學習經驗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習效能的最優化。

我國教師教育實踐中長期存在學科課程與教育課程、教育理論課程與教育實踐課程相互割裂的“兩張皮”現象。創新教師教育課程體系,關鍵在于糾正傳統的“拼盤式”課程結構體系,探尋教師教育課程之間的銜接策略,形成本碩一體、序列化的課程、教學及評價,在學科專業素養、教師專業能力等多個學習領域,開發階梯式、主題式、融合式系列課程,創新不同類型課程間有機聯系的實現路徑,并加強課程銜接與整合的支持系統建設。

全面創新素養為本的整合型課程内容

不同于其他職業,教師職業具有典型的“雙學科專業性”,即教師既要掌握深厚的文理、藝體等學科專業領域的知識和能力,又要具備紮實的教育教學、兒童學習與發展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更要養成自覺将二者有機融合、形成教師專業所獨有的“教學生學習特定學科的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簡稱PCK)”的意識和習慣。這對教師教育課程共同強化文理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的理想目标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我國長期形成的在文理學科專業和教育學、心理學專業領域分科設置理論類課程,并依循“先理論後實踐”的思路設置實踐類課程的模式,往往無助于學生在分割、孤立的課程學習結束後,自動形成以PCK為核心的實踐智慧。因此,在卓越教師本碩貫通培養中體現課程銜接的思想理念,不僅要求課程體系和各類課程之間具有良好的統整性和一緻性,而且要求各門課程在目标、内容、學與教的方式以及評價等各個環節都能夠保持良好的關聯性和連貫性,共同指向教師專業核心素養的養成。特别是在課程内容的“知識選擇與組織”意涵上,需要克服分科主義思維慣性、打破常規的學科知識邊界,以卓越教師的專業素養發展為本,創新課程内容及形态,依據職前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精神與道德、應知應會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等核心專業素養,選擇、組織、創生整合型課程内容,通過各類、各門課程的彼此關聯、相互支撐,為師範生提供廣闊、精深又渾然一體的專業視野,彰顯課程對養成和提升以PCK為核心的實踐智慧的促進價值。

探索促進深度學習的進階式課程實施

“學習進階”概念,是指學習者對某一學習主題的認識和理解随時間推移而呈現出連續發展、逐級深入的變化。教師專業學習也是連續發展、逐級深入的過程,僅僅在課程設置上關注銜接,并不能保證師範生獲得教師專業素養的可持續發展。課程實施是實現課程價值最重要的環節。在卓越教師本碩貫通培養中,提供遵循教師學習内在連續性規律的、連貫的學習經驗和教學指導至關重要。

以卓越教師專業素養發展為本的教師教育課程,需要遵循學習進階的原理,創新課程實施,豐富師範生的學習經驗,促進深度學習。例如,開展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的嵌入式課程實施,從根本上轉變純粹依據邏輯劃分和表述的“理論性課程”與“實踐性課程”相互割裂的狀況。即每一門課程在實施中都注重加強實踐體驗與理論學習、理性反思的實質性整合,将實踐體驗、理論學習、質疑反思、理性探讨等作為師範生在各門各類課程中一以貫之的學習方式,實現美國著名教師教育學者李·舒爾曼所說的,滲透在教師教育所有課程之中、“具有貫穿整個課程的連貫性”、成為“每門課程的參與規則”的“标志性的專業教學法”,“學生從一門課程到另外一門課程中學到了這種标志性的教學法”,才可能學會“像教師那樣思考”。又如,采取問題驅動、互動交流、案例分析、合作學習、學術報告等不同形式,挖掘、調動和創生師範生的教育經驗,促進師範生在學習中運用類比、概念圖、視覺資料等學習策略,開展可視化課程實施,并利用過程性評價推動學習過程的可視化。再如,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教育者合作任教,打破課程“各自為政”“一人一講”的“拼盤式合作”窠臼,與師範生組成學習共同體,以體現課堂教學複雜性、情境性、倫理兩難性等特點的實踐問題為抓手,師生共同開展“基于問題的學習”,在思維碰撞中協作探索、彼此啟迪。

在課程評價方面,需要重視學習評價的導向性,強化過程性評價,精心設計分段考核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例如,對本科師範生進行“二次選拔”、在教育碩士研究生招錄中采取“推免保送”、創新分流方式等,注重培養未來教師的德性、智性修養,促進其可持續發展、終身發展。

總之,教師教育是一個連續、合作、整體的過程。在本碩貫通卓越教師培養模式中,需要遵循教師專業精神、道德、情意、知能發展的規律性和“學習做教師”的特殊性,提供充分、連續的學習體驗,彰顯學習梯度的層次性,提升學習廣度的開闊性,跟進學習内容的前沿性。通過構建一體化課程體系,引導師範生開展深度學習、實現知識整合,主動磨煉并逐漸養成從事教育專業實踐需要具備的教師核心素養品質,推動“強師計劃”全面、深入實施,培養更多基礎教育領軍人才。

(作者系南京師範大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2年07月18日第5版

作者:陳國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