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初創企業如何做組織架構

初創企業如何做組織架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7 05:36:50

初創公司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什麼?人才。人才管理得好,公司才有可能做大做強;如果失去了“民心”,公司就像一盤散沙,不用風吹都會散。圍繞人才這個話題,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創業經曆,總結了一些經驗,與你分享。

初創企業如何做組織架構(初創公司如何構架自己的團隊)1

有這樣的一個段子:初創公司是緻力于向各大名氣輸送人才的第一驿站。

其實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立刻能夠聯想到的佐證就是我評論區裡點贊很高的一句評論。

初創公司不就是一個人當一個團隊用麼,用最少的預算壓榨最大的功能性,能上12小時班絕對不早放一分鐘。

想來說這句話的人應該是一個職場人,但說的人隻是抱怨,聽的人應該引起重視,今天和一個朋友探讨一些問題的時候,裡面提到了人力成本甚至是項目選擇的相關問題。

再追思過往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規律:第一次創業的人都是從上一家公司離職後團結在一起創業的。成也如此,敗也如此。

當然這不是普遍規律,今天這篇文章,如果不算打擾你或者冒犯你的話,不妨跟我一起來思考一下初創公司甚至經營性企業在其基礎盤的時候應該如何去搭建團隊。

初創企業如何做組織架構(初創公司如何構架自己的團隊)2

01 個人從來不是團隊,團隊卻可以個人

首先我提一個問題我們大家一起思考一下:個人創業容易成功還是團隊創業容易成功?

提這個問題的緣故來源于現在大家都提倡個人創業,或者個體崛起這些概念,不去探讨,當你思考過上面這個問題,你就知道自己要不要個人去創業。然後再考慮成功的因素,一目了然。

如果我上來跟你聊團隊,我想這不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刻意賣弄,因為無論是文章還是短視頻這種東西太多了,多到讓人不敢去看。

一家初創公司的基礎盤是商業模式還是團隊?我認為是團隊,因為我失敗過不止一次,我親耳聽過的,實踐過的商業模式都有。正是因為這樣,團隊顯得很重要。

如果放到任何一家職場當中,我說這個話,會被老闆記恨,但是如果把這句話放到一段足夠長期的周期的裡面來看的時候,情況截然不同。也能有效證明為什麼我說團隊比人商業模式更加重要。

首先,商業模式是基于市場變化用戶需求大環境發展叠代從企業的各個部門,從企劃到财務再到風險評估再經曆資本的驗證之後,商業模式從b端到c端保持盈利,從線上到線下保證盈利。

但這其中的問題很簡單,自古以來,商者無奸不商,商人既利潤的代言人。正如商業模式産生的條件。是迎合市場,用戶需求,時代發展而來的。那麼變化,甚至多變性毋庸置疑吧。如果連着都要反駁。我希望你多買些課程學習一下。

A初創公司,更注重團隊協作,任何經手這家公司的項目都成為了這家初創公司的案例。

B初創公司,更注重項目以及商業模式,任何資源人力都圍繞着項目和商業模式。

半年内,B初創公司一定風生水起。因為至少項目是穩定的,商業模式仍舊能産生利潤。但反觀A初創公司就是另外一番景象。所有人試圖通過自己的能力去理解項目和商業模式。并且真的為此出了一份力,一份商業計劃書少了主觀,多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齡,不同的受衆體驗反饋。

但一年以後就有截然不同的情況發生,B初創公司人員流失巨大,崗前培訓結束之後所有新入職員工隻幹一件事情為公司産生營業額。于是大批量辭職,大批量招人。這樣周二複制的問題出現了,那些原本在自己崗位上的主管經理不得不每過一段時間都要重新從管理問題上回歸業務問題上,久而久之他們也帶着自己打拼的經曆離開了這家公司。

而反觀A初創公司,人員沒有離職的,反而原本隻是風一吹就倒的散架子下面,有人子在用自己的知識找到合适的“三角”做着安全措施,有人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氣支撐着梯子,還有人看着天氣預報,提前準确并且詳盡地記錄着天氣變化,以此保證大家在這個散架子下面的安全,還有人從打工變成了創業者,從一個隻會寫PPT的秘書變成了“産品經理”“談判代表”

那麼接着請大家通過上面的思考告訴我一個答案,到底哪個初創公司的團隊框架更容易讓這家初創公司從初創摸索的階段走向經營,甚至是獨樹一幟的創新型經營企業?

不用着急回答,也不用那麼明确的就确定答案。接着往下看。

初創企業如何做組織架構(初創公司如何構架自己的團隊)3

02 沒有安樂窩,何來順遂事

道理,技法,甚至管理課,某某大廠人事總裁的講座等等這些東西你們聽了太多,我也聽了太多學了太多。

但顯然我不準備說那些,不是賣弄,真心不是。如果當你從這個世界上最低的地方去看這世界上最高地方時候你能感受的是踏實,而反過來當你從世界上最高處看往最低處的時候你能感受的是渺小。

這源于我隻的父親,一個隻會種田,種了一輩地和泥土摸爬滾打了一輩子的農民在我十幾歲叛逆的時候講過的一段話。

“孩子,你現在眼裡是千家萬戶的事情,你眼裡是别人家的孩子住的是樓房,父母都光鮮亮麗,你的眼裡是這個家對你的百般虧欠,你的眼裡隻有我這個不中用的大人騎着小破車販賣蔬菜。但我親愛的兒子:你要學會去看抛卻這一切之後的東西。安樂窩最是暖人心,世上的任何事情沒有真正順遂的,順遂是你今天要學費,我找人借了給你不讓你委屈,順遂的是你上次找我要山地車,我買不起,但我給你找了打暑假工的地方。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這個家也散了,那個時候你就什麼都不想要了。“

我為什麼如此清楚,因為我經曆過初創公司的那些事情,當然我跟感謝初創公司的管理制度,能讓我這種沒有文憑的人都能得到機會。但是我幾乎經曆了一個初創公司的巅峰到沒落。甚至我自己親自帶的團隊分崩離析之後的經曆。

如果一個初創公司的所有員工都願意陪着主管一起加班,甚至因為主管努力所以努力成了一種公司的莫須有的氛圍,寫營銷文隻要有爆款第一時間開分享會。幾乎第二天一早都有人傳來好的消息,而他們和這個主管一樣都在半夜還在努力着。

同樣,也掙錢,一個4個人的團隊,一個月30w左右的産出。這并不算差勁吧。不信你可以試試帶着00後做事感受一下。

後來他們辭職的原因沒有說加班,沒有說要整頓職場,沒有抱怨,幾乎所有人都在說這個公司不再像從前。

後來幾乎所有管理層和決策者都會不自覺的說一句話:可惜了我們當初那麼好的團隊和公司氛圍。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把我父親在我小時候教育我的話拿出來說的原因。安樂窩等于歸屬感,後來的諸多不易艱難險阻,是因為這一份歸屬被克服了,因此諸事順遂,因為一個團隊像一個人一樣在面臨問題,解決問題。這難道不是初創公司的樣子嗎?無論是從盈利角度,還是發展生存角度來說。

初創企業如何做組織架構(初創公司如何構架自己的團隊)4

03 利用和使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雇傭關系

這個版塊其實同樣也能說明比如說合夥人創業之間的問題,以及很多小規模創業的問題。接着帶着我在第一段問的問題往下閱讀。

雇傭關系,這是無法逃脫的。除了你的合夥人和投資人,基本上你的工具人們都是建立在這種雇傭關系上的。

而在這種雇傭關系之下,有兩種不用的方式。正如小标題:利用和使用

因為我經曆過初創的全過程,我明白找到人才是有多麼的不容易,也因為我帶過人,所以我也明白要留住人有多麼的不容易。但過去這麼久了,我幾乎看了各個類型管理型的知識能讓我明了的,也無非就是這四個字。

我給大家舉個具體的例子:比如說我接下來可能要買課程,我成本更低的方式效率更高的方式是招人,不間歇招人,然後準備好營銷文案,讓這些人來到我公司以後,直接能掙到錢,但是同時賬号可能會因為涉嫌營銷引流封禁。但我仍然通過流水席一樣的方式維持我的盈利。

這是其一。

換一種方式:我現在完全不做任何的準備,單單隻是組建一個銷售團隊。然後交付,産品由我一體來完成,銷售團隊隻解決客戶的問題。我盡力培養他們。我也會明确的說明,方法是公司的,方法是大家一起努力出來的結果,要拿去外面掙錢,給大家一個交代就可以,甚至公司以後也會給予幫助。

可能很慢,可能對人的要求稍微高一些,但是一兩個月之内,一定有一種方法是可以見效的,那麼這個方法就是這個團隊,同樣也是這個公司的生存之路。至此我們可以開始放大這方法。不但我們自己做,我們還可以對外培訓。方法同樣交給團隊去做。一方面測試方法,夯實方法,一方面讓創業這件事情圍繞着團隊展開,而不是個人。

那麼如果是你,你願意去到那家初創公司上班,甚至說以應屆生的身份學習,以老大哥的身份去賺錢?

在盈利上一樣的,都在買産品,甚至從公域到私域方法技巧都一樣。但前者走不久,因為這是我的經曆,這是很多走進過初創公司的應屆大學生以及求職年輕人的痛點。而後者同樣是雇傭關系,但有門檻,跨過了門檻就有回報。

利用人力需要通過手段和一幫本來就不靠譜的人,而使用人力需要通過方法和一幫可能靠譜的人。這中間的差距就是生存與失敗的真實對照。不信你可以參照你現在公司的人力模式。不要久,你往一年後看。一年後,如果是前者,無論你是在哪個平台招人,下面都有無數人的留言和經曆。而前者一年後,他會變成一個優質的團隊。那怕就是一幫初中生作為底層框架的團隊,但會吸引那些真正有才華的年輕人。

年輕人有時候還真的是未必為利而來。如果你年輕過還記得自己年輕時的模樣。而往往真正适合初創公司的人才就在這些人之間。如果你找了一個大廠畢業的,一個部門光他的預算你都給不起。如果你随便找了一堆就想掙底薪混日子的人,同樣的不算你花費的精力,金錢。你的投入回報比是負的。

既然聊到了這裡,想來無論是想要快一些還是真正有所抱負的人,都有一些自己的感觸了。也許答案此刻就在你心裡。我來給大家歸置一下怎麼搭建初創公司的團隊框架。即便是個人或者工作室。

初創企業如何做組織架構(初創公司如何構架自己的團隊)5

04 無規矩不足成方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規矩是一個我們從小烙印在骨子裡的東西,00後整頓職場也未必就是00後不好,可能就是因為職場的風氣不好。一幫眼裡亮着光的孩子,眼裡怎麼容得下暗呢?一幫吃過苦受過罪的孩子,怎麼膽敢仗義執言呢?何況還有那麼一幫人到中年,進退兩難的人呢?

第一步:團隊的概念

團隊僅僅隻是作為團隊存在的,決策從來是少數人決定的,甚至是在團隊之外決定的。要麼你就不要團隊,你自己幹。如果你需要。那麼就給這個團隊作為團隊存在的意義。

人是會适應環境的,我們作為使用人力的一方,無法從環境上下手。但作為被使用的一方要有适應環境的能力,這種能力有時候來源于個人,有時候來源于團隊。(有産出的團隊就是很團結)

第二步:隻要工作範圍之内的結果

工作和生活誰也沒有辦法分得清,就像我很早之前已經無法分得清了,生活的時候在工作,工作的時候在生活,甚至過去了這麼久都在失去生活。

團隊既然存在,我們作為使用人力的一方,我們隻要這個團隊在工作範圍裡的結果。至于他們是否要商量着集體離職,他們是否在抱怨工資甚至其他有的沒的。這是工作之外的事情。

但隻有在工作之内,無論是否定決策還是對抗管理條款。這是工作之内的事情,既然以團隊的方式存在,這就是這個團隊形成本身附帶的效果。這種效果來源于讓他們團結起來的這個人。或者某種概念性的事情。

第三步:初創公司不是适合所有人,它本身就是極其具備創業性質

如果讓團隊存在的意義隻是按時上班,按時下班,那你應該推薦他們去經營型公司,無論是出于利用還是使用的雇傭關系。因為無論是雇傭關系還是使用關系。他們顯然都不是适合這家公司的人選。

就好比一個無法接受自己的另一半不是本來一無所有的人,無論男女感情的事情注定坎坷。

但我們不負責去指導他人的人生或者選擇活着的方式,我們隻能開誠布公的告訴他們我們是怎麼存在的。

人多了去了。不是我們找不到想要的,而是作為初創公司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人,所以才找不到。

第四步:團隊像一個人一樣服務于公司,而不是像一個個人一樣服務于公司

一群人如一人和個人。這不是管理上的問題。這是人性的問題。人是有社會性的動物。但同時人又有極端自我的個人主義。這就是人這種生命存在的意義,他們诋毀美好,但也在創業美好。他們在抱怨996,但他們從來不是想着背叛公司去創業的人。

如果什麼事情都是一個人說了算,那麼團隊就不是團隊,如果一件事情的結果一個人就能完成那團隊也沒有存在的意義。

人無完人,隻是世上的人足夠多,大家眼裡的彼此都盡善盡美。

說的比較的空洞,但無法具體。你的團隊是你公司的靈魂,是你業務的靈魂,是從生存走向經營的靈魂。是你在這條路上不斷面對挑戰逢兇化吉的靈魂。

初創企業如何做組織架構(初創公司如何構架自己的團隊)6

05 總結

如果你隻是需要工具人來幫你做事。這世上有很多種方式。而且都能在雇傭關系下進行。

但如果你真的有想進入到一個行業,生存下來,并且發展壯大。那麼可能你需要團隊。而且你需要屬于你的團隊,而不是你可以花錢找别人租來的團隊。因為即便你花錢了,那也是别人的團隊,服務的核心從來不是,你是這個優質團隊服務的客戶。

我想作為創業者來說,孤獨的那一部分無人體量。但至少在前進的路上面對困難的那一部分有人與你共擔。人總是來來往往。智者選擇停留,而勇者總會去往前方,雖然刀兵利誘亦不能阻。

我們終其一生,學習,考證,掌握更多的技能,學習足夠全面的知識,起初是為了有看世界的能力,後來是為了有駐足的底氣。

以上,感謝閱讀。

作者:趙越;公衆号:幹點實事

本文由@趙越工作室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