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于 真實故事計劃(id:zhenshigushi1),歡迎關注及投稿,符合者将獲得【1800元或2500元/每篇】稿酬
許多國人都在關注奧運會的當下,一群中國人開着京A牌的轉播車出現在東京街頭,為全世界的體育迷制作比賽實況信号。作為騰訊前方轉播團隊的一員,身在東京的工程師李偉講述了另一個視角觀察到的奧運會。
一輛輛卡車和它拖挂的“貨廂”緩緩行駛過夜晚的東京街頭。
長度超16米、高達4米,讓卡車看起來就像汽車狀态下的擎天柱,穩重堅實地穿梭于都市喧嚣。行至路口轉彎處,車内的李偉終于有機會從側面拍下 “巨無霸”,展示出它們的分量。兩輛合計價值近2億的電視轉播車,一輛黑色塗裝,一輛藍白塗裝,都挂着“京A”牌照。
李偉是騰訊在線視頻演播技術中心副總監。他和同事将在從開幕式開始的一個多月時間裡,與來自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團隊一起,制作遊泳、花樣遊泳、水球和殘奧會遊泳項目的世界公用信号。由于使用的水下軌道、水下遙控、池邊軌道、水上水下雙頭、三維索道、出發台下微型攝像機等衆多特種攝像設備,設備系統體量龐大的遊泳等水上項目,和田徑、體操項目并列為業界公認技術難度級别最大的大型賽事轉播項目。
這兩台挂着“京A”牌照的巨無霸,正是李偉所在的騰訊前方轉播團隊奧運會期間工作的主陣地。
它們在東京奧運會開幕前12天通過海運抵達橫濱港,經過幾天的清關流程,在13日晚上出發前往東京。
車型巨大。包括轉播車的輔助車一共四輛,東京奧組委為這四個身高4米的大家夥特地規劃了行進線路。讓騰訊轉播團隊有些意外的是,這條線路沒有借道高速路,而是穿過了東京市區,他們得以領略日本街頭的景觀。
這個安排,這也讓東京居民們近距離見識到了這幾個“巨無霸”。日本人稱之為來自中國的技術力量,他們的贊歎兜兜轉轉回到國内,成為了熱搜的素材之一。
市區裡衆多的紅綠燈及繁華的車流也給車隊造成了不大不小的麻煩,30多公裡的距離,生生花了約5個小時才走到目的地。淩晨1點,空曠的信号制作場地上,兩個兩三層樓高的巨大車棚預留給了公用信号制作團隊的轉播車。
奧運會觀衆所看到的奧運會電視轉播,都由國際奧委會下屬的奧林匹克轉播服務公司(OBS)提供。
今年,負責制作這部分信号分發給全世界的,就有騰訊在線視頻演播技術中心的團隊。OBS之所以選中騰訊制作奧運水上項目的世界公共信号,一方面是因為騰訊轉播團隊有多年重大賽事轉播經驗,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今年奧運會開始進行全面超高清制作,騰訊轉播技術團隊是最早從事超高清制作的團隊,在世界上技術實力靠前。
前方攝像團隊拍下比賽現場,信号傳到信号車裡,由技術人員接棒,把各種攝像機拍下的比賽信号,通過各種光纜電纜傳送到轉播車上,經過不同格式的信号轉換、調度、調試、切換制作、包裝,再經過編碼傳輸送往世界各地的體育愛好者的觀賽屏幕上,進行直播。
在大型體育賽事的鏡頭之外,蟄伏着許多像這樣的轉播人員。比賽現場的畫面經過攝像師拍攝,進入轉播車的監視屏,由導播從衆多監視屏中調度最合适的機位,再由内容團隊與技術團隊緊密結合制作成直播信号,傳遞到遠方觀衆的屏幕之中。
作為技術制作團隊,工程師們在轉播車上緊盯的不是鏡頭畫面内容,而是畫面質量。騰訊轉播團隊每個轉播系統共有5名工程師,需要處理近60路各類信号、涉及到的技術節點近600個,需要随時确認的技術指标幾十個。
圖|東京奧運會轉播隊伍裡的中國面孔
在導播看到的畫面出問題之前,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就可以從數字和波形的變化中讀出某路信号的傳輸質量在接下來的時間内可能要變差。一邊通知内容制作團隊在接下來要暫時避開使用這路信号,一邊由轉播車上或者比賽場館内的工程師趕往設備地點排查故障。正常情況下,幾分鐘後,技術團隊便會悄無聲息地化解一次轉播事故的潛在風險。
整個轉播團隊有超過6年的各類比賽轉播經驗,從另一個角度說,這些負責轉播技術支持的工程師們,雖與運動員素未謀面,卻也對運動員非常熟悉。
早在2015年福州全國青年運動會的賽事轉播中,李偉從轉播車裡各個角度的畫面中,認識了現今的奪冠熱門選手張雨霏。随着轉播賽事工作經驗的積累,工程師們不知不覺,也能覺察到哪些運動員是具體項目中的“好苗子”。早年間,在參加青年組比賽時,張雨霏就展現出年輕隊員佼佼者的姿态。看過許多泳手的成長路徑,轉播技術人員也對張雨霏未來的運動成績充滿期待。
作為多年賽事制作的從業者,這些工程師也都知道,稚嫩時期成為同齡泳手中的佼佼者,隻是孩子們運動生涯的開頭,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充滿了變數。“這種隊員挺多的,不是都能最終出來,”李偉提到了一名20歲前成績亮眼的泳手,“他也曾是不錯的年輕選手,可到了某個年齡段就落後了。”雖然惋惜,但這些工程師們也僅是看客,陪伴運動員走過他們的運動巅峰期。
稍稍收斂思緒,李偉繼續審視着面前的監視設備。
從7月24日第一個比賽日開始,為轉播做技術支持的工程師們每一天都進行着相對固定的日程。
他們清晨七點多登上轉播車開始準備轉播工作,一直到晚上賽事結束後還需要傳送持權轉播商的賽後單邊信号、賽事集錦、新聞素材,最後再檢查一遍轉播車和場館裡所有的設備狀态後才離開。一天下來,工作時間常常超過12小時。
昏暗光線下,整個轉播車裡最亮的是一牆監視屏。7月29日這天有些特殊,這面屏幕牆實時播放着現場傳回的東京奧運會200米女子蝶泳比賽,中國選手張雨霏在這項比賽中出戰。
兩分鐘内,李偉看着張雨霏從入水就領先,到逐漸取得一人身位的優勢。屏幕上給出了往終點飛速移動的世界紀錄線,張雨霏壓着世界紀錄線快速遊動,直到最後以打破賽會紀錄的姿态拿下冠軍。
“Congratulations!”澳大利亞同事的聲音從通訊耳機中傳來。信号車内,中國工作人員顧不上回應,張雨霏撞線的那一瞬,各個角落錯落響起中文的叫好聲。
其中一屏的畫面上,中國泳手張雨霏從東京奧運會200米女子蝶泳的頒獎台下來。奪得金牌的她,本應該披着五星紅旗繞場一周。可走到一半她便退場,去了運動員檢錄區。
想起賽前準備轉播工作時,曾看到張雨霏的名字按在接下來的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的中國隊名單上,轉播技術工程師們知道,張雨霏大概率是忙着準備下一場比賽去了。
作為轉播信号的技術員,工程師們還要忙着關注設備運轉,沒時間多想,隻是在心裡祝福,希望短暫的比賽間隔不要影響張雨霏的競技狀态,就繼續紮進設備堆裡,盯起了各項設備的信号燈和運轉狀況中去了。
東京奧運會期間,騰訊轉播團隊每天的工作都圍繞着修築在濱海公園上的東京水上中心舉辦的水上項目賽程進行。
圖|轉播車内的比賽視角
賽程推到了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賽,剛剛在女子200米蝶泳中奮進的張雨霏,作為中國隊的第三棒出場。
有中國隊比賽的時候,大家的目光還是會不自覺地被吸引到比賽畫面上。負責技術支持的李偉也難免分了點兒心,去看導播面前屏幕顯示的比賽畫面。技術人員不像内容制作的工作人員可以時刻盯着畫面,每到中國隊比賽的時候,想看比賽,又害怕太投入而影響到本職工作的心情,每每撓得心裡難受。
第一個折返點之前,張雨霏慢慢被對手超越。轉播車裡,李偉心裡冒出了一些遺憾,覺得如果不是剛結束的比賽消耗了張雨霏的部分體力,她或許可以遊得更快一些。
還在想着,轉播鏡頭卻展現,張雨霏正漸漸加速遊向交接棒點,抵達之前,竟然又将對手反超。直到第四棒的選手一直擴大領先優勢,鎖定勝局,李偉忽地覺得,在轉播車裡這個狹小、封閉卻又和現場緊緊關聯的空間裡,一種獨特的感染力把比賽中緊張激烈的感受放大了很多倍。
在李偉的觀念中,轉播制作的幕後人員,其實沒有享受電視上見不到的獨家畫面的特權。對于他們來說,把每一個精彩、豐富、有細節、有故事的鏡頭盡可能地展示給觀衆,就是他們工作上最大的追求。“如果有什麼我們看到了,但是觀衆沒看到的好畫面,那就是我們的失職。”李偉說。
8月1日,在東京奧運會男子50米自由泳頒獎禮繞場儀式的轉播過程中,獲得銅牌的巴西運動員突然和在場邊等待的妻子兼教練深情擁吻。同一時間,一條三四秒鐘、在擁吻兩人身邊環繞兩圈的鏡頭通過轉播車傳送到了世界各地的電視台。
“體育比賽不是演戲,直播的魅力就在于無法預判會突然發生什麼。”李偉說。
對轉播人來說,無法預判不意味着放棄,而是要對可能不會發生的場景,也做好轉播的準備。
轉播頒獎儀式前,看到運動員的妻子在場邊等待,現場的攝影師已經有了預判。李偉這樣的技術人員,則需要保證所有設備運轉狀态良好,在攝像師提起攝像機時不會因設備出問題,錯失記錄這個溫馨瞬間的時機。基于對運動員的初步了解和場上情況把握、捕捉每一個突發鏡頭的準備,時刻在場館的各個角落悄然進行。
發現本屆奧運會的轉播中,出現了一些另類的鏡頭引發了熱議。與以往大型賽事有觀衆助威的恢弘場面相比,這些畫面顯得小而趣味。女子曲棍球轉播中,一個6秒鐘的特寫鏡頭,給了一隻在比賽場地内閑逛的蟑螂。鏡頭拍攝了蟑螂搖晃着前行的背影,避開了其令人不适的身形,竟顯得有些憨态。
實際上,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大環境下,東京奧運會禁止了觀衆現場觀看比賽。對于電視制作的同行來說,生出了一個新的麻煩。同行的轉播中出現的特殊鏡頭,無非是這種大環境下的“權衡罷了。”
以往,李偉和同事習慣通過現場觀衆歡呼的鏡頭,來展現比賽現場熱烈的氣氛。然而,沒有了觀衆,如何展現奧運現場的熱烈的競技體育感染力,他們需要一個新的思路。
圖|沒有觀衆的賽場
最後,騰訊團隊确定的策略,是把原來對準觀衆席的攝像機們轉向場内,給觀衆們再提供更多的比賽觀看視角。這在賽事轉播中不是最好的展現方式。但李偉說,信号制作就是取舍的藝術,更多時候無法做到最好,在有限條件裡匹配出最優的呈現方式才是視頻轉播的常态。
一天的賽事轉播結束。内容制作團隊的同事們陸續收拾準備離開,技術人員還要拿着厚厚的技術手冊,用三四十分鐘時間,水上水下、地面空中,走過場館各個角落,檢查每一處設備、每一項技術指标。像李偉這樣的轉播技術工作者,比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都更加熟悉這個他們揮灑汗水的地方。
這是距離奧運最近的一次,也是距離奧運最遠的一次。轉到這行之前,奧運會期間他會在工作間隙浏覽彈窗新聞,第一時間關注比賽結果。晚上也得空看幾場感興趣的比賽回放。但現在,他每天十幾個小時紮進了泳賽轉播之中,反而沒有一點多餘精力去關注其他賽事。面對着繁瑣的儀器和設備操控,有時即使是自己負責的賽事,最後誰拿了獎牌,也不一定有心力記得住。
次日還有新的賽事等待李偉和同事進行解讀、轉播。走去搭返回宿地的班車前,他仔細關好了轉播車車門。
工程師們對這兩輛轉播車已經太熟悉了。這兩個大家夥,李偉看着它們從構想到藍圖、組裝成型,他和團隊的夥伴們都參與其中。五年前,騰訊開始計劃建造自有轉播車,車上的每一台設備、每條纜線,都是騰訊的工程師們經過仔細研究、設計比較定下的。
圖|騰訊logo出現在東京奧運
或許因為疫情,或許因為早出晚歸,在班車上,李偉看到東京街頭人流稀少。
騰訊深度參與了5屆奧運會報道,今年又成為奧運會官方轉播商。作為一個互聯網公司,騰訊不隻有前方報道、節目内容和各種互動,更希望結合科技向善的理念真正深入奧運中,承擔賽事公共信号制作的同時,為全球觀衆帶去了運動員的精彩表現,也為國人展現中國運動員在賽場上的風采。
“對轉播技術來講,奧運會轉播是一個展示自己能力的很好的平台。參加奧運會轉播對從業者來說是一件光榮的事。但就像中國已經不需要用奧運金牌的數量來證明國力一樣,希望經過努力,我們團隊的能力可以到不需要用奧運會的制作經曆來證明自己的程度,這才是我們的目标。”
- END -
撰文 | 張一川
編輯 | 李 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