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全世界最大的冰山A-68
被确認已融化分解成許多小冰山
A-68(局部)長這樣
▼
圖片來源:BBC
據報道,A-68冰山覆蓋面積接近6000平方公裡,非常壯觀。(上海的總面積約為6340平方公裡,感受一下)
為什麼說A-68與氣候變化關系不大
世界最大的冰山破碎,大家很揪心——是因為氣候變化嗎?會導緻海平面上升嗎?
首先,冰山的形成和破碎是一種自然現象,與氣候變化關系不大。
冰川,基本可以按字面簡單粗暴理解為冰做的河。“水往低處流”,冰川也一樣,最低的地方當然就是海邊。
冰川前進示意圖
一些冰川還沒流到海邊就融化了,變成真正的河流;還有另一些則會一直流到海邊。如果冰足夠厚,它會被後面流下來的冰一直推着向前,這一部分就叫做冰架。
冰架要在積雪給陸地上的冰川形成新冰的過程中保持一種平衡,将冰山“排出”就是其中一種方式。
其中,從冰架崩解出來的冰山,和普通入海冰川末端崩解的冰山(因為擠壓産生很多突起)相比又大又平,像張大桌子,所以被稱為桌狀冰山。A-68正是屬于這一種。
桌狀冰山形成示意圖 來源:企鵝環遊
而這些離開了冰架的“巨型冰塊”在海洋上漂浮,遲早會碎。
比如這次的主角A-68,就在漂流的過程中不斷崩解和融化,面積越來越小。
關于海平面上升的問題。
其實,目前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海水受熱後體積膨脹。隻有三成左右的海平面上升是來自冰雪融化。
但是,随着越來越多的冰山崩裂、解體、坍塌,可能會導緻冰川融化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越來越大。
A-68漂流記
A-68冰山自誕生起就飽受關注。
南極半島東側的拉森C冰架上,早在2010年時就發現了一道長裂紋。
直到2017年7月,這道裂紋終于發展到從拉森C冰架上“掰”下來一大塊,這一大塊就是A-68冰山。
從南極洲的冰架分裂出來後,A-68開始 “漂向北方 别問我家鄉”。
一開始,漂得還挺慢,直到2019年底還在南極半島附近轉悠。
但自從2020年初到達開放海域,它就搭上了南極環流的快車,一路向東狂奔,一年内走出了之前兩年半路程的兩倍。
A-68流浪記
A-68在漂流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崩解和融化,稱呼也變成了A-68A。(是的 還有BCDEF……)
2020年12月中旬,A-68A随洋流漂到南喬治亞島附近,冰山最近處離南喬治亞島僅有60餘公裡。
這可緊張壞了一路跟蹤它的吃瓜群衆。大家擔心,它撞到南喬治亞島上,會給那裡的企鵝和海豹帶來滅頂之災。
南喬治亞島是許多大型冰山最終消融的地方,以野生動物衆多著稱。
圖片來源見水印
好在,A-68A劃了一道弧線,随着洋流轉向南,離南喬治亞島越來越遠。(在過去的3年裡,A-68A漂流了1500公裡。)
并且,不斷分裂出A-68D、A-68E和較小的A-68F。
A-68A上崩解下的三塊碎塊 圖:USNIC
看到這兒,你可能好奇,冰山是怎麼命名的?
1978年以來,USNIC開始對長度超過10海裡(18.5公裡)的南極冰山進行命名和追蹤。
南極被切成4塊,冰山姓什麼,取決于它是從哪出生(從冰架脫離入海)的:0°經線-西經90°,姓A;西經90°-180°經線,姓B;180°經線-東經90°,姓C;東經90°-0°經線,姓D。
所以,A-68,就是在A區域誕生的第68塊長度超過10海裡的冰山。
而冰山早晚會碎,碎下來的如果很小就不管了,但是如果“碎塊”足夠大,那也就需要給它加個後綴以示區别。所以會有A-68ABCDEF……
冰川融化會帶來什麼?
冰川急速融化對賴以生存的動物将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淡水短缺。97%的地球水是海水,隻有3%是淡水。約75%的淡水被困在冰川中,90%的含淡水冰川位于南極。随着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超過了冰的替代,更多的淡水流失到海洋中,在海洋中與鹽水混合。在内陸河流來源的山區和高地上發現的冰也在消退,很快就會沒有淡水供日益增長的人口使用。
動物滅絕,珊瑚礁的消失。由于北極和南極冰層的消失,北極熊的數量多年來一直在下降。珊瑚礁為生活在海洋中的四分之一的動物提供住所,調節氧氣和二氧化碳,以及保護海岸線。然而,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整個地球上的珊瑚礁正在消亡,這直接影響到魚類種群。
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增加。巨大的冰山在地球上施加的壓力有助于控制地下構造運動。然而,随着冰川迅速融化,這種壓力降低了,使地質過程有更多的反應和運動空間,這就産生了劇烈的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也将随着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
再極端的氣候
地球也經曆過
是我們人類承受不起
本文綜合自企鵝環遊、環球網、探秘志等
編輯:陳麗
責任編輯:陳敏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系後台授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