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曆,感覺一杯水下肚沒一會兒就要跑廁所。這樣的次數多了,心裡就難免隐隐的懷疑,是不是我腎功能不太好?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現在夏天來了大家飲水量也增多了,去廁所的次數多了,胡思亂想的人也多了,嘟媽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
先說結論:尿少才是腎不好
「腎不好」的表現其實反而是尿少,當尿少到不能滿足人體需要時,抽血檢查就會發現「腎功能異常」。如果一直少下去,甚至可能會發生「尿毒症」。
隻有少數疾病會讓尿變多,但不一定是腎病,比如糖尿病、尿崩症等。腎功能發生急性腎損傷時出現的尿多現象也是短暫的。大量喝水排尿次數就會增多。
正常人天天尿多純粹就是喝水多。
一般白天尿3~6次,夜裡不尿或者尿1次,都是正常範圍内。24小時尿超過8次,每次尿得還特别少,可以考慮去腎内科看下「尿頻」。
喝完水就想尿也正常,隻能說你的身體特别靈敏,不用擔心。
腎髒生病信号看這3點
1、出現大量的泡沫尿
通過對于尿液的判斷能夠辨别腎髒是否發生病變,當身體正常的時候,小便當中會有一些泡沫浮于尿液的表面,但是很快會消失。
當腎髒發生病變的時候,大量的泡沫停留的時間也會比較久,除了出現泡沫尿之外,尿液的顔色和尿量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時候大家一定要及早去醫院做尿常規檢查,也要做一下腎髒方面的檢查。
2、經常出現腰酸背痛現象
腎髒位于腰部脊柱兩側,當腎髒發生病變的時候,機體就會出現腰酸背痛的現象,如果頻繁出現腰酸背痛,大家一定要及早去醫院做檢查,以免延誤了治療。
3、身體出現水腫
腎髒如果發生病變的話,身體最常見的表現就是水腫,主要表現為四肢水腫,活動之後水腫的情況就會加劇,腎髒屬于泌尿系統的器官,當腎髒發生病變時,腎髒對水分的代謝和利用能力降低,導緻體内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鈉離子堆積就容易發生水腫。
哪些人群要特别注意保護腎髒?
• 60歲以上的老年人;
• 飲食太鹹、喝水少、常憋尿等不良生活習慣者;
•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患病時間長、血糖長期控制不佳者;
• 高血壓患者,尤其是血壓長期控制不佳者;
• 代謝性疾病患者。如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等;
• 有腎病家族史者,如直系親屬中患有多囊腎等;
• 長期服藥者;
•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代謝産物增多,腎髒負擔增加。
建議以上人群應定期進行尿常規檢查,特别是如果出現浮腫、排尿習慣改變、尿液性狀改變,應及時進行尿常規檢查,早期篩查腎病。
保護腎髒的方法
1、均衡飲食
許多腎髒疾病是由高血壓和糖尿病引起的,應保持健康的飲食。
定期鍛煉:每天鍛煉30分鐘,可降低高血壓和肥胖風險,兩者均是腎髒病的危險因素。
2、适度飲水
多喝水有助于腎髒清除體内的鈉、尿素和毒素,從而降低慢性腎髒病風險。但不要一次性大量喝水,而是要養成少量多次的喝水習慣。
3、限鹽
減少鈉鹽攝入量,維持鈉攝入量每天少于3克。
4、限酒戒煙
每天飲酒過量可損傷腎髒,吸煙可使血管收縮,導緻腎髒血流供應減少,影響正常功能。此外,吸煙還可增加腎癌風險。
5、避免濫用藥
非處方藥雖然無需醫師處方即可自行購買,但并不意味着對身體無害,濫用布洛芬和萘普生等藥物可損傷腎髒。
6、定期檢查
對腎髒而言,尿常規檢查既有價值又經濟,應定期進行尿常規及其他檢查,以早期發現可能存在的異常問題。
— End —
歡迎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