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人才的角度看,韓信是千裡馬,劉邦是伯樂,有句話叫“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意思是像韓信這樣的人才其實很多,但是能發現韓信這樣人才的伯樂卻非常少,這裡就有一個因果關系,人才必須有人發現,才會有人重用,如果沒有人發現呢?就不會有人重用。
韓信無疑是曆史上少見的千裡馬,用蕭何的話來說,韓信是“國士無雙”,是一國之中獨一無二的人才,對劉邦來說,軍事統帥是他最渴求的獨一無二的人才,因為劉邦已經有運籌帷幄的謀士張良,也有了足兵足糧的管家蕭何,唯獨就缺超級軍事人才。
秦末漢初有兩個超級軍事人才,一個是韓信,一個就是項羽,他倆的區别就是,韓信可以被駕驅,而項羽不可以被駕驅。
劉邦拜将
韓信這個人是一直存在的,無論劉邦有沒有重用他,韓信一直都在,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韓信最早在項羽手下做執戟郎,多次給項羽提意見,但是不受重用,事實上在項羽手下,沒有任何人會受到重用,因為項羽本人就是一個超級人才,對于本身就是人才的來說,他是很難重用人才,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
項羽不需要韓信就可以次次就打勝仗,他當然就不需要用韓信了,韓信是不是人才,當然是人才,但是一個不被人重用的人才,并不能算人才,總有人說金子不管放在哪裡都會發光的,其實這是錯誤的說法,你把金子埋在地下,沒人看見,他就不會發光。
同樣的道理,人才一定要有人重用,才能顯示出人才的能力,否則隻是一個無用武之地的人,而不能成才。
韓信被封為大将軍
再來看韓信,劉邦沒重用韓信之前,天下沒有人知道韓信是誰,也沒有人關心韓信是誰。韓信投靠了劉邦之後,起初也并不被重用,而是一個一波三折的過程,先是夏侯嬰向劉邦大力推薦韓信,可能是夏侯嬰的級别不高,所以盡管他推薦了韓信,劉邦也沒有重用韓信。
接着就是蕭何月底追韓信,然後告訴劉邦:韓信是國士無雙,如果隻想寄居漢中,那麼你可以不用韓信,如果你想統一天下,一定得用韓信。直到這個時候,劉邦也沒有覺得韓信有多大能力,直到劉邦與韓信有過一番交談,韓信給劉邦定了一個統一天下的大緻戰略,劉邦才覺得韓信是個人才。
但是,劉邦仍然沒有重用韓信,他雖然封韓信為大将軍,卻沒有給大将軍的實權,這是可以理解的,誰也不會把自己的兵權交給一個并不知根知底,而且是從敵方陣營投降過來的陌生人,在秦末的亂世,手裡但凡有點兵權,就能拉出一支軍隊,就能割據一方稱王稱霸。
劉邦
比如陳勝手下的将軍武臣,陳勝派武臣攻打趙地,武臣攻下趙地後,自己稱趙王,脫離陳勝的控制,陳勝無能為力,隻能承認趙王武臣,武臣派出韓廣攻打燕地,韓廣攻下燕地後稱燕王,武臣也沒有辦法,隻能承認燕王韓廣,這種事在當時普遍發生。
劉邦拜的可是大将軍,以他的能力,也不想重覆陳勝的蹈轍,同時劉邦也不是陳勝,他對部下的控制能力遠大于陳勝,所以劉邦盡管拜了韓信為大将軍,實際上劉邦還是在考核韓信,還定三秦沒有韓信領兵作戰的記載,彭城之戰也沒有韓信指揮作戰的記錄,這兩戰韓信都在場,但都被雪藏了,這是劉邦的技倆。
劉邦讓韓信獨自領兵作戰,是在彭城之戰劉邦大敗之後聽取了張良的下邑之謀後才開始的,張良給劉邦出了個主意,讓劉邦用好三個人,一定可以打敗項羽,這三個分别是:英布、彭越、韓信。
劉邦與項羽
張良讓劉邦設法拉攏英布,當時的英布還是項羽的盟友,彭越隻是在項羽的敵後打遊擊的部隊,而韓信隻是劉邦新拜得毫無實權的大将軍,張良的建議讓劉邦豁然開朗,于是采納了張良的建議,給予韓信兵權,讓韓信開辟第二戰線,終于打敗了項羽,統一了天下。
那麼問題來了,是劉邦造就了韓信,還是韓信成就了劉邦?
現在有一種觀點就是說:劉邦沒有韓信是無法統一天下的。
我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原因有三:
一、劉邦在成為漢王之前,是沒有韓信的,他照樣獲得了成功,被封為漢王,成為天下第二大的勢力。
反秦戰争中,韓信還是個小人物,沒有被人重用,天下也沒人知道他是誰,但是劉邦不同,劉邦依靠自己的能力與用人,在三年的反秦戰争中,一路西進,不斷招攬人才,第一個攻入秦朝都城,這一切都是劉邦在沒有韓信的情況下做到的。
劉邦被封為漢王
又有人說劉邦的對手太弱了,所以才能很順利打進關中,這可是小看劉邦了,要知道劉邦在一路西進的過程中,既打敗了王離率領的長城軍團,又打敗了趙贲率領的中央軍團,劉邦還率軍打敗并斬殺了李斯的兒子三川郡太守李由。
劉邦的對方弱嗎,并不算弱,而且一路上都是攻城戰,攻城戰是最難打的,不僅需要攻城武器,還要自己一方的軍隊人數比敵人多才有取勝的可能,比在野外作戰難得多,況且劉邦攻擊的是秦朝都城鹹陽,秦朝一定會集中所有力量來對抗劉邦,當初楚懷王讓劉邦西進,很多人不願意一起去,就是因為太難了。
既然劉邦沒有韓信就能成功滅亡秦朝,成為天下第二大勢力,那麼在楚漢戰争,劉邦沒有韓信,也能打敗項羽,隻不過時間要長一些。
韓信與項羽
二、劉邦的能力被忽視了。
劉邦的能力被電視劇給黑化了,總有人認為劉邦是啥也不會的混混,就是依靠手下三個人才成功的,那也未免把統一天下看得太簡單了,論軍事能力,劉邦在秦末其實是僅次于項羽和韓信的,還記得英布造反時說過啥話嗎?
《史記 黥布列傳》:布之初反,謂其将曰: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将,諸将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
英布造反之初,對他的将領們說:皇上(指劉邦)老了,厭惡打仗了,一定不能夠親自帶兵前來,派遣其他将領,将領們隻害怕淮陰侯和彭越,如今他們都死了,其餘的将領沒什麼可怕的。
英布及其手下的将領隻害怕韓信、劉邦與彭越,把這三個人并列在一起,顯示這三人在英布眼中是同樣的厲害的,英布都怕劉邦,劉邦沒能力英布會嗎?英布是什麼人?本來是一個囚徒,就是靠英勇善戰從最底層的囚徒成為諸侯王,英布的事迹才是秦末最勵志的傳奇,但他怕劉邦,劉邦的能力會弱嗎?
英布很怕劉邦
劉邦從反秦戰争開始,到楚漢戰争,再到平定諸侯王的戰争及與匈奴之間的戰争,他都是帶兵在前線作戰的人,你說這些戰争劉邦輸過幾場?不要看局部戰争,要看最終的結果,反秦戰争,劉邦一路高歌,第一個攻入鹹陽,楚漢戰争,劉邦與項羽在正面戰場硬扛,雖然總是被項羽打敗,但項羽始終無法消滅劉邦,換了别人,早就被滅了,但一直活着。
平定諸侯王的戰争,基本上是劉邦親自率軍平定,沒有輸過一場,劉邦與匈奴的戰争,也沒有敗過,雖然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但那隻是輕敵冒進,中了匈奴人的計謀而已,匈奴40萬大軍圍困僅僅不到1萬人的劉邦,發起數十次沖鋒,都不能拿下劉邦在白登山的軍隊,這不正好說明劉邦軍隊戰鬥力超強嗎?
如果匈奴真的厲害的話,早就俘虜了劉邦,實際情況下是匈奴根本攻不下白登山,再加上劉邦的32萬援兵到達,所以撤軍了,而劉邦為了國内局勢的平穩,暫時與匈奴和親,這是政治手段,并不是怕匈奴,劉邦不能内外兩線作戰,所以才有後來的漢武帝攻打匈奴的大勝,真比起來,漢武帝劉徹都比不上劉邦的能力。
劉邦與英布
三、韓信的作用與張良、蕭何一樣
韓信的作用總是被人為地誇大,韓信的正确定位應該是和張良與蕭何一樣,能獨當一面,但不是戰争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劉邦打敗項羽那是政治上的勝利,而不是軍事上的勝利,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劉邦團結所有可以團結的力量,聯合起來打敗了項羽,韓信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作用,但不是決定性的作用。
比如說還定三秦之戰,是劉邦指揮作戰的,韓信出的計謀,然後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趙衍的建議,他提供一條可以繞到陳倉之後的小路,然後漢軍裡外合圍才打敗了鎮守陳倉的章邯,還定三秦韓信參與了,并不是決定性作用。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雍軍塞陳,谒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
翻譯過來:雍王章邯的軍隊堵在陳倉,劉邦都準備退兵了,趙衍說還有一條路可以繞到陳倉背後,結果道路就被漢軍打通了。
韓信
韓信在楚漢戰争中的作用與蕭何、張良是一樣的,都是比較重要,韓信開辟了第二戰績,協助了劉邦在正面戰場對抗項羽,等到垓下之戰時,劉邦已經對項羽形成了全面合圍,不僅僅是軍事上包圍,而且在政治上,在控制區域上,都對項羽實行了全面包圍,垓下之戰韓信是前鋒,孔将軍與費将軍分列左右兩側,劉邦坐鎮中軍,周勃與柴将軍殿後,從這個布陣結構上來看,隻能說是劉邦領導的。
劉邦沒有韓信能不能打敗項羽統一天下呢?
當然可以,有人說劉邦還漢中都出不來,前面已經解釋了劉邦還定三秦之戰的決定性因素,事實上劉邦實力比關中的三秦王實力強得多,至少是三秦王的兩倍以上,再加上關中百姓并不支持三秦王,而支持劉邦,劉邦得了民心,再加上實力強大,又打進了關中,沒等關中戰争結束,劉邦就率領其他軍隊殺進了中原,又一路收拾中原諸侯,殺到了彭城。
直到彭城之戰後,韓信才開始發揮作用,即使沒有韓信,劉邦也可以讓曹參、周勃、灌嬰率領一支軍隊北上攻代、魏、趙、齊,難道曹參、周勃、灌嬰還不能打敗這些諸侯嗎?劉邦本身軍事能力就有,再加上陳平、張良提供謀略,後方的蕭何提供糧食和兵員,手下又有曹參、周勃、灌嬰、樊哙、靳歙、郦商等等将軍在前線作戰,打敗項羽真的不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