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出汗到底是不是在排毒

出汗到底是不是在排毒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03:05:42

出汗到底是不是在排毒?現代快報訊進入立夏節氣,南京天氣陡然熱了起來一些異常出汗的現象要值得注意,另外,去戶外搭帳篷遊玩,要注意防蜱蟲叮咬記者也采訪了相關專家,為您提供一份防病養生的寶典,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出汗到底是不是在排毒?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出汗到底是不是在排毒(出汗多并非排毒)1

出汗到底是不是在排毒

現代快報訊進入立夏節氣,南京天氣陡然熱了起來。一些異常出汗的現象要值得注意,另外,去戶外搭帳篷遊玩,要注意防蜱蟲叮咬。記者也采訪了相關專家,為您提供一份防病養生的寶典。

出汗多,并非等于排毒

出汗是人正常的生理過程,當體溫高于 37 ℃時,人通過出汗散熱調節體溫。出汗又分主動和被動兩種,運動出汗是主動出汗,而人在緊張等情緒或者疾病影響下的出汗為被動出汗。人在運動時會産生各種代謝産物(如乳酸、酮類物質等),代謝廢物在體内堆積多了會讓人産生疲勞感,此時身體通過出汗把多餘的代謝産物排出去,促進新陳代謝,人會覺得清爽舒服。但出汗太多會損失大量水分,同時鉀、鈉、鈣、鎂等離子也可能丢失過多,造成電解質紊亂,使血容量下降,出現心慌、血壓降低、頭暈頭痛等症狀。

是否出汗過度,與每個人的體質有關,看個人的承受能力和感受,所以是因人而異的,主要看是否有疲勞等不适感覺。比如體質虛弱的人,頭上有汗珠也許就過度了,而身體素質好的中青年人,大汗淋漓也不一定覺得累,就不是過度。有的汗,可能是一些疾病征兆,需要警惕。南京市中醫院中醫雜病專家門診谷鑫副教授指出,不同類型的汗液更是反映出并不一樣的身體情況。

根據臨床表現,一般分為自汗、盜汗、脫汗、戰汗、黃汗等。如時時汗出,活動更甚的為自汗;睡着後出汗,醒來即止為盜汗;大汗不止而汗出如油,肢冷,呼吸微弱為脫汗;急性發熱時,先有畏寒戰栗而後出汗的為戰汗;汗色發黃而染衣的為黃汗。另外,還有更年期綜合征的出汗現象多考慮是因肝腎陰虛或由心神不甯引起(現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汗症仍需以辨證為主,分型治療。

1. 自汗

( 1 ) 營衛不和型:病人常自汗出,汗出畏風,脈浮緩,苔薄白。

( 2 ) 衛表不固型:汗出,極易感冒,不耐風寒,身倦,脈虛,舌淡苔白。

2. 盜汗

( 1 ) 心血(陰)不足型:多伴有睡後汗出,心慌氣短乏力。治宜養心補血。

( 2 ) 陰虛火旺型:睡着汗出,醒來即止,五心煩熱,或每天傍晚低熱(稱為潮熱),多夢不寐,甚至出現婦女月經紊亂。

3. 黃汗

汗出色黃染衣,發熱煩躁,口中黏苦或口渴不欲飲,飲食差,脅痛,尿黃。

4. 戰汗

為怕冷戰栗,高熱汗出,口渴煩躁。

5. 脫汗

為急病或重病,突然大汗不止或汗黏如油,萎靡無力,呼吸短促,四肢厥冷而病危。

另外,有心神不甯多汗證(多系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是臨床上較常見的一種現象,較為難治。現代醫學的甲狀腺功能亢進,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風濕熱、結核病等所緻自汗,可按此類型進行辨證論治。

專家告訴記者,這些異常出汗,需要到醫院做進一步分析、診斷,必要時還需要做 X 線胸部攝片、痰塗片找抗酸杆菌以及做抗鍊球菌溶血素 "O"、紅細胞沉降率、黏蛋白、基礎代謝率等檢查,以幫助醫生更好分析病情。

這兩種出汗尤其要注意

不是所有的出汗都有益于身體健康的,專家提醒,有兩類出汗要特别謹慎:

第一,心髒病患者在發生心力衰竭的時候也會導緻交感神經變得異常興奮,導緻人體出現冒冷汗之類的症狀。也有的患者出現心肌梗死的情況之後,心髒劇烈地疼痛,導緻交感神經變得興奮起來,使人異常出汗。所以,當胸悶明顯合并大汗淋漓時,需要警惕冠心病、心絞痛發作,甚至心肌梗死、心衰引起的交感興奮性多汗;

第二,糖尿病長期控制不佳,還可能引起植物神經紊亂,造成出汗部位異常分布。

不要過于追求運動出汗

天氣越來越熱,專家建議運動避開悶熱時段,最好在早上 6:00~9:00,或下午 4:00~7:00 之間,氣溫在 27 ℃~30 ℃之間,運動半小時~1 小時較好。心率是反映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的簡易指标,一般為最大心率(220- 年齡)的 60%~80% ,年輕人如果運動心率達到 160~180 次 / 分鐘,運動強度比較大、出汗較多,不要喝水過猛,否則增加心髒負擔。老年人運動心率建議控制在 120~140 次 / 分鐘,感覺微微出汗或有些汗珠即可。

運動時為了防止出汗過度,關鍵是補水。運動前半小時至 1 小時,可以補充帶能量的運動飲料 200~400 毫升,保持體液平衡和滲透壓的穩定。運動中補水要少量多次,每次喝 1 至 2 口水(普通溫水即可),每次 50~100 毫升,不讓自己感到口幹口渴為宜;如果喝太多,胃腸負擔重,運動會感覺不舒服。運動後,最好先休息一會再補水,可選擇低滲透壓的運動飲料來補充電解質,一次喝 100~200 毫升即可。運動前中後都不鼓勵大口補水,也不要喝冷飲或過甜過鹹的飲料。

老年患者更适宜散步

天氣熱,老年人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氣滞血瘀症狀,如何促使氣血流通,心脈無阻,進而預防心血管疾患的發生呢?對于不能劇烈運動的人來說,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大内科鞠娟主任醫師介紹說,最涼爽的時間段要數清晨了,大家不妨清晨起來在住所附近的林蔭花間處散散步,能頤養心神,有助于體内陽氣的升華,推動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功能。

立夏後天氣炎熱,晝長夜短,不少人會漸漸覺得晚間睡眠不足,立夏以後,午睡對防病養生起着關鍵作用。中醫認為心主神明,也稱 " 心藏神 "。廣義的 " 神 ",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它涵蓋了人體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語、應答、肢體活動的姿态等;而狹義的 " 神 ",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很多讀者朋友都知道 " 閉目養神 ",其實也是在養心。

中醫有個以指代梳的養生保健方法叫 " 拿五經 "。怎麼做呢?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針推科戴奇斌主任中醫師介紹說,先是用五指分别點按人頭部中間的督脈,兩旁的膀胱經、膽經,左右相加,共 5 條經脈,所以稱之為 " 拿五經 "。回家略作休息以後,梳 3~5 次,每次不少于 3~5 分鐘,晚上睡前最好再做 3 次。中醫認為,頭為 " 諸陽之首 ",梳頭 " 拿五經 " 可以刺激頭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經絡,調節神經功能,增強分泌活動,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因為梳子的力度一般比手指大,建議大家尤其是男性朋友要經常梳頭,可使人的面容紅潤,精神煥發。此外,還能防治失眠、眩暈、心悸、中風等。

天氣熱了,當心這種蟲子

天氣熱了,很多人喜歡外出,宿營更是很熱門。但是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遊玩之時,也許你會偶遇——蜱蟲。

蜱俗稱草爬子、狗豆子、扁虱等,是專性吸血的有害節肢動物。一生發育包括四個階段,即卵、幼蜱、若蜱和成蜱。卵孵化成幼蜱後開始吸血、脫皮成若蜱,若蜱吸血、脫皮為成蜱,成蜱吸血後産卵繁殖。蜱廣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樹林、草地等地區,春秋是其活動高峰季節,夏季比較活躍,冬季在栖息場所或者宿主體上越冬。蜱活動範圍不大,一般為數十米,但嗅覺敏銳,對人和動物的汗臭和二氧化碳很敏感,當與宿主相距 15 米時,即可感知;相距 5 米時蜱四肢平展呈進攻狀态,一旦接觸宿主即攀登而上。蜱寄生于宿主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如人和動物的頸部、耳後、腋窩、腹股溝等部位進行吸血。硬蜱一旦在宿主身上找到适宜吸附位置,會一直吸血,時間長,一般不會脫落。軟蜱隻在吸血時才到宿主身上去,吸完血就脫下來藏在宿主的居處。

蜱刺吸不僅造成血液損失,而且刺傷處往往發炎或潰爛,持久不愈。同時可以傳播多種疾病,如發熱伴血小闆減少綜合征(蜱蟲病)、森林腦炎、萊姆病、蜱癱等。

所以,避免去草叢中,特别是周邊放牧牲畜的地方。做好個人防護,野外遊玩時盡量穿淺色長袖長褲,盡量紮好袖口和褲腳。身上噴灑趨避劑,尤其是蜱蟲易爬到的腿部。遊玩結束後,認真檢查衣服縫、褶皺處有無蜱,同時認真檢查頭發、耳朵、頸部、腋下等褶皺處。野外宿營地周圍 10-20 米範圍内鏟除雜草、落葉、腐木等,同時避免帳篷周圍有鼠洞存在。

蜱叮咬後,會将頭鑽入皮膚内,頭部有倒鈎會導緻越拉越緊,因此,切勿用力撕拉,防止撕傷皮膚組織或将頭部折斷留在皮膚内。正确的方法是趕緊找到最近的正規醫院,醫生在叮咬處消毒後進行局部麻醉,用鑷子夾住蜱頭部,沿垂直皮膚方向慢慢拔出。無論蜱在皮膚上,還是遊離在衣服上,千萬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取然後燒死;如不慎皮膚接觸蜱蟲或是蜱擠破後的組織,要進行清洗消毒。

通訊員 夏凡 楊璞 現代快報 記者 劉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