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全面二孩符合預期

全面二孩符合預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20:43:43

全面二孩符合預期(全面二孩幾多歡喜幾多愁)1

2月12日,在高鐵站等車時,一個小男孩正在看書,他的妹妹在旁邊也跟着學起樣子來。 記者 馬黎攝

全面二孩符合預期(全面二孩幾多歡喜幾多愁)2

提高人口素質、提升優質義務教育的公平性和覆蓋面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記者 李旭佳攝

全面二孩符合預期(全面二孩幾多歡喜幾多愁)3

二月六日,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遊玩的一家四口。 記者 馬黎攝

人口問題,不僅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也關系着千千萬萬個家庭。

“全面二孩”政策施行以來,全國2016年和2017年分别出生人口1786萬和1723萬,是進入21世紀以來出生人口最多的兩個年份。這對及時遏制出生人口數大幅下滑、平緩人口結構過度波動産生了積極效果。陝西省統計局于2018年6月發布的《陝西省2017年人口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全省出生人口達42.48萬人,較2016年增加2.02萬人,比“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前的“十二五”時期的年均出生人數多4.58萬人。

相關調研結果顯示,2018年全國出生人口數明顯回落,“全面二孩”政策短期效應結束。是什麼原因讓年輕人對“多子多福”不再熱衷?對此,記者進行了相關采訪。

“生,還是不生?”

“職場媽媽生二孩,一定要深思熟慮。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一般,老人又沒法幫忙帶孩子,就更要慎重。”2月11日,已有一兒一女的李麗對記者說,在外人眼裡,自己兒女雙全,一直被貼着“人生赢家”的标簽,其實每天的勞累和辛苦,隻有自己知道。“小女兒出生時,兒子正好上小學一年級,一邊是兒子的功課不能耽擱,一邊是襁褓中的女兒時刻需要照顧,家裡的老人又幫不上忙……”

李麗說,雖然有諸多困難,但每當看到兩個可愛的孩子時,又覺得一切付出是值得的,她也越來越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确的。“生了二孩後,哥哥變得有擔當、會分享,大家都體會到了親情的可貴。”

像李麗這樣的二孩媽媽并非個例。為了生育和撫養孩子,許多父母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與此同時,因害怕承受過大的壓力而放棄生育二孩的也不在少數。

“生,還是不生?”成為許多家庭面對的一個十分糾結的問題。

1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8年中國人口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較2017年減少200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同比下滑11.99%。而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月3日共同發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9》預測:如果總和生育率(一個婦女一生生育的孩子數量)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人口負增長将提前到2027年左右出現。

經濟和精神壓力影響生育意願

80後王逸然在西安一家金融機構工作,2014年8月,他迎來了第一個孩子的誕生。對于二孩他是想生卻不敢生,主要是因為經濟壓力和精力不足。

“前幾天回家過年,親戚朋友還有父母都不斷地追問我什麼時候要二孩,我都不敢接話。”王逸然說,在他看來,生了二孩生活質量就得下降,因為多一個小孩就要買更大的房子,還要請保姆來照顧,奶粉、教育支出的增加也都是必須要考慮的。“這些經濟壓力咬咬牙也可以承受,但是時間和精力的消耗實在讓人難以接受。除了正常8小時上班時間,我還經常加班、出差,每天留給孩子的就是晚上那一點時間。”王逸然說。

王逸然周圍的很多同事、朋友都有和他類似的想法。“現在養孩子太精細了,兩個孩子負擔太重。我周圍的人中有些經濟情況好一點,沒有房租、房貸的壓力,他們通常會考慮生育二孩。”王逸然說。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對夫婦通常會生育3個甚至更多的孩子。到了20世紀80年代,在城市,一對夫婦通常隻能生一個孩子;在農村,獨女戶可以生第二個孩子;也有一些家庭因認為“多子多孫意味着多福”而生了較多孩子。但随着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家庭功能逐步外化,孩子的家庭效益逐步弱化,人們更加注重自我實現、自我發展。

有調查結果顯示,人們在生育養育過程中對經濟社會政策配套的呼聲比較高,主要反映在住房、就業、女性勞動保護等方面。其中,經濟壓力過大、沒有時間和精力撫養孩子成為年輕人不願生育的主要原因。此外,基礎教育設施不健全、公共衛生體系不完善、對求職或未來職業發展的顧慮等也影響着生育意願。

讓人們生得起養得好

低生育率會使老齡化現象不斷加重,不利于經濟社會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

“二孩出生增速放緩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生完孩子女性自我發展受到影響,教育、撫養成本高,生活成本、精神壓力過大等。”西安市社科院研究員趙銀俠認為,要提高生育率必須發展社會養老、增加年輕人收入水平、延長産假、延長帶薪休假時間、給男性提供帶薪陪護假等。

此外,陝西省社科院研究員石英認為,将基礎教育向前延伸到幼兒階段,完善社會服務機構,降低早教費用,将如今的市場化早教産業轉化成社會公共服務,降低家庭在這方面承擔的費用非常重要。

“在當前社會經濟和人口發展的背景下,生育率下降、老齡化加速的總體趨勢是難以逆轉的。”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楊雪燕認為,目前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總體來說可以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生育友好型政策,包括産假政策、生育補貼政策、生育獎勵政策、托育服務政策等等,旨在營造更加友好的生育環境,提升育齡人群對于“全面二孩”政策的獲得感;第二類是家庭友好型政策,那就要衛生健康部門、教育部門、民政部門等相互配合,營造更加公平的家庭發展環境,讓所有的孩子都能獲得更全面的營養健康、接受更優質的教育和享受更全面的家庭福利。

“我認為,既然少子化是難以逆轉的趨勢,那麼就要将重點放在提高人口素質上。從這個角度來看,優質義務教育的公平性和廣覆蓋是值得全社會下大力氣去做的。”楊雪燕說。

“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對有生育二孩需求的家庭,無疑是一個富含暖暖春意的喜訊,更有利于優化我國的人口結構。“春暖”亦憂“花開”,但“春暖”更待“花開”,如何讓這一政策更加充分地發揮作用,花開滿地,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記者 馬黎 實習生 尚倩玉 李冠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