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艾青詩選》怎麼寫?這篇教學設計對你應該有啟發
【教學設想】
統編教材的體系是三位一體的構成,從教讀課到自讀課到課外閱讀,将閱讀方法的指導貫穿其中,通過教方法——試方法——用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這節課就是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設計:在第一單元的活動探究中,我們教給學生一個閱讀詩歌的範式;《艾青詩選》的讀前導,在課堂上讓學生試着用學到的方法自讀詩歌;課外自主閱讀詩集時,學生就有章可循,更加容易觸摸到艾青詩歌的脈搏。
【教學目标】
1.通過回顧第一單元學習的艾青詩歌,熟悉一些現當代詩歌閱讀的基本策略,進而能自主閱讀“這一類”詩歌。
2.通過讀《艾青詩集》序言,了解艾青詩歌特點,明确閱讀探究方向。 3.指導學生借助閱讀記錄卡,對感興趣或難理解的詩歌進行細讀,并制定全書閱讀計劃表。
【教學重點】
熟悉并運用現當代詩歌閱讀基本策略,自主閱讀《艾青詩集》。
【教學難點】
借助閱讀記錄卡,對感興趣或難理解的詩歌進行細讀。
【教學用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回顧詩歌閱讀策略。(7分鐘) 1.播放《我愛這土地》朗讀視頻。(3分鐘) 首先,我們來欣賞一段視頻朗誦,之後請同學們用一兩個詞來分享你的感受。 (播視頻,談感受)
2.以《我愛這土地》為例,回顧詩歌閱讀策略。(4分鐘)
這首詩歌是我們第一單元已經學過的——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同學們回顧一下學習時你采用了哪些讀詩策略來賞析這首詩歌。
【屏顯】請你以艾青的《我愛這土地》為例,談談你運用了哪些詩歌的閱讀策略來賞析詩歌的。
(請兩至三位學生結合文本分享不同的讀詩策略。教師随機點撥,肯定或補充,引導學生明确策略運用的關鍵。)
【屏顯】初中階段已經接觸過的現當代詩歌閱讀策略:
A.朗讀背誦 B.連接創作背景 C.想象詩人創作情景
D.想象詩歌畫面 E.批注(感悟、理解、評價、疑惑) F. 譯文比較 G.品味具有對比意味的關鍵詞 H.品讀詩歌意象 I.勾連同主題作品 過渡:剛才,同學們運用了……等方法(列舉分享所使用的策略)分享了自己的讀詩心得。《我愛這土地》這首詩寫于1938年11月,日本的鐵蹄猖狂地踐踏着中國大地,詩人将自己比作一隻逆風飛行的鳥,在暴風雨的擊打中放聲歌唱,唱出對祖國和人民深沉的愛。艾青的詩歌其背後是一部動蕩的現當代曆史,詩人深入到現實的血肉和一個民族的苦難中,用詩歌喚醒了人們心中含淚的愛和希望。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艾青詩選》,去重溫那一段慷慨激昂的曆史,去品味那些跳躍着時代脈搏的詩句。請同學們打開《艾青詩集》第1頁,我們的讀詩之旅,先從詩集序言起步。
二、閱讀序言,了解艾青詩歌特點。(13分鐘)
下面我們一起閱讀序言《哀歌兼贊歌》,并圈點勾畫出下列問題的相關信息。 【屏顯】閱讀序言《哀歌兼贊歌》,并圈點勾畫出下列問題的相關信息。 1.艾青的詩歌創作劃分為幾個時期?每個時期各側重于表達什麼思想? 2.艾青詩歌常用的意象是什麼?你怎樣理解其内涵? 3. 艾青詩歌的語言和形式有什麼特色? 【學生自由閱讀,勾畫相關信息】(8分鐘) 【學生交流反饋相關信息】(5分鐘)
【闆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