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漁翁得利
《戰國策》裡的寓言
2020.03.17
《戰國策》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古典名著之一,我個人覺得他也是一本語言學著作,裡面各家各派的辯論、演說,衆橫捭阖,可以說精彩絕倫。除此之外,《戰國策》還有一個精彩之處就是,他裡面有很多的寓言故事。比如說,驚弓之鳥、南轅北轍、岑參殺人、鹬蚌相争,漁翁得利,今天要重點說的這個故事就是“鹬蚌相争,漁翁得利”。
故事原文如下: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衆,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故事講的是:趙國準備攻打燕國,蘇代就替燕國向趙惠文王進言,把過易水時看到“鹬和蚌相持不下最後被漁翁兼而得之”的事兒說給趙惠文王,暗示趙惠文王燕趙之争也許會進入持久戰,最後恐怕強秦就像漁翁成為最大的赢家。最後趙惠文王也是采納了蘇代的意見,避免被強秦兼而禽之。
這個故事是個千載流傳的故事,寓意兩方競争激烈不相上下,一時間分不出強弱,相互消耗,最後第三者兼而獲利。這樣的例子自古以來就很多,特别是國與國之間的國際關系處理上,很多時候都能發生寓言中這樣的事情,甚至可以運用好這個寓言故事而順利的處理國與國之間的事務,為本國謀求更多的利益。
現實生活中的“鹬”和“蚌”往往都是那種非常自信(也可以說是自負),隻相信自己,不清楚的研究周邊環境,不深刻的分析事物之間的關系,魯莽行事,不計後果。最後被精明狡詐又别有用心的“漁夫”兼而禽之,遭受重大損失,甚至消亡。如果一開始“鹬”和“蚌”把一切都分析透,二者相互合作共同進退,那麼“漁夫”想兼而禽之恐怕非常不容易,甚至不可能。
學好寓言故事用好語言故事,無論是處理國際關系還是處理商業關系亦或是處理人際關系都是大有裨益的。
備注:戰國時縱橫家。東周洛陽人。蘇秦族弟。初事燕王哙,又事齊愍王。還燕,遇子之之亂,複至齊、至宋,燕昭王召為上卿。或雲秦兄弟五人,兄代、厲、辟、鹄,并遊說。秦最少,故字季子。案秦弟代,代弟厲,《戰國策》、《史記·蘇秦傳》皆同,唯谯周《古史考》、魚豢《典略》為異。《索隐》雲:“蓋按蘇氏譜雲然也。”有文一篇《智囊全集-蘇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