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什麼茶葉耐泡口味先苦後甜

什麼茶葉耐泡口味先苦後甜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1 00:33:55

什麼茶葉耐泡口味先苦後甜?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什麼茶葉耐泡口味先苦後甜?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什麼茶葉耐泡口味先苦後甜(茶葉總是泡得很苦)1

什麼茶葉耐泡口味先苦後甜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刷朋友圈,發現朋友A最近在苦練泡茶。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像《斯普特尼克戀人》裡,村上春樹的描寫一般:

“那是一場猶如以排山倒海之勢掠過無邊草原的龍卷風一般的迅猛戀情,它片甲不留地摧毀路上一切障礙,又将其接二連三卷上高空,不由分說地撕得粉碎,打得體無完膚……”

能把泡茶說得如此清新脫俗,或許唯有他一人了。

可以看出,他對泡茶這件事湧現了強烈的喜歡。

不僅花高價定制了茶桌,還買了一整套茶具,光看樣子,就知道不便宜。

當然,最最關鍵的,還是好茶。

最近,興許是中秋節快到了,是招待親朋好友的高峰期。

大家學習泡茶的熱情,也愈發高漲。

按照國人的習慣,有朋自遠方來,必須要以一杯好茶相待。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沒有經驗的人,即使臨時抱佛腳,泡出來的茶湯滋味,也不盡如人意。

要麼,又苦又澀;要麼,寡淡無味。

用這樣口感的茶待客,顯然是失禮了。

因此,有些茶友催促村姑陳,出一篇沖泡六大茶類的攻略,還得是通用版。

有求必應,今天就為大家雙手奉上。

《2》

要點一:準備好茶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要讓自己在茶桌上,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并泡出茶葉的原汁原味,選對茶具很重要。

比起很多人喜歡的紫砂壺,白瓷蓋碗更萬能。

原因在于,紫砂壺是特殊的雙氣孔結構,容易吸附茶葉的香氣和滋味。

并且,如果用它來泡不同的茶類,還會導緻串味的現象,影響茶湯口感的純正。

而白瓷蓋碗表面光滑,毛孔細膩,不吸香也不吸味。

能把一泡茶的優點極大程度地表現出來,包括馥郁的茶香,層次豐富的口感,醇厚飽滿的湯水,都可以讓對方體驗到。

對于大多數茶類而言,一個白瓷蓋碗,再簡單配上公道杯、品茗杯,完全夠用了。

當然,很多人對蓋碗抱有恐懼心理,擔心它會燙手。

其實不必擔心,隻要選對器型,再掌握正确的蓋碗使用方式,就不會覺得燙手了。

盡量挑選碗沿寬、碗壁薄、容量适中的蓋碗,參考村姑陳平時用的這款。

平時練習泡茶的時候,采取“三指抓握法”。

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碗沿,食指搭在蓋鈕上,固定好之後,就可以順利端起蓋碗,把茶湯倒進公道杯裡,完成出湯。

同時,将燙手的風險,降到最低。

《3》

要點二:準備好合适的水

如果僅僅是喝水,就不必太講究。

無論是白開水,純淨水還是礦泉水,終究是為了解渴,補充水分。

所以,隻要水質安全,就可以直接飲用。

但如果是選擇泡茶用水,就不得不引起重視。

在陸羽《茶經》中寫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可見,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喝茶時,已經将水質分成了三六九等。

到了現代,生活最常見的水,主要包括純淨水、礦泉水和自來水。

而如果打算泡茶,最推薦的,是純淨水。

因為它無色無味,且經過特殊工藝制備,去除了絕大多數的雜質。

如此純淨、幹淨的水,正适合用來泡茶。

不必擔心水質過硬,雜質過多,或者其它水裡的物質,會影響到茶葉的風味。

至于最方便取用的自來水,其實并不理想。

不同地區的自來水,取水點不同,礦物質含量也不一樣。

即便經過過濾,也未必适合泡茶。

泡出來的茶,也未必是最好的香氣和滋味。

要知道,底子不好,再好的過濾器,也無濟于事,終究隻是自來水。

親身經曆告訴我們,一泡茶,會因為水質不同,泡出完全不一樣的口感。

有些茶友反映,茶湯泡出來澀,薄,香氣不清晰,極有可能是用水不當。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選擇純淨水泡茶,是最簡單、直接、高效的方法。

《4》

要點三:用沸水泡茶

曾經,大家都在讨論,泡茶到底用85℃的水,還是燒開的水?

很多人支持前者,認為溫水泡茶更清甜。

然而,事實勝于雄辯。

品質出衆的茶葉,沸水沖泡後,由于物質被充分激發,表現驚豔。

層次多變的茶香,鮮爽清甜的口感,飽滿豐腴,富有漿感的茶湯,處處都是驚喜。

相比于溫水泡出來的茶湯,無功無過,平平無奇。

确實不會出錯,但也稱不上“美味”。

老茶客都知道,好茶不怕沸水燙。

不僅僅是因為沸水能激發茶香、茶味,帶來完整的風味表現。

更重要的是,假如這泡茶有缺陷,如雜味多,酸味重,苦澀感強等,也能及時發現,不至于被蒙在鼓裡。

中秋待客,若是被懂茶的朋友喝出不對勁的地方,豈不是很尴尬?

所以,不管站在哪個角度來看,沸水泡茶,都是最佳選擇。

千萬别說有的茶就适合用溫水泡,不過是掩蓋缺點的借口罷了。

《5》

要點四:從低處環壁注水

相信大家跟着茶藝師學泡茶時,都會發現,有一個看起來很“酷”的注水方法——懸壺高沖。

顧名思義,就是把水壺高高提起,再從高處往蓋碗裡注水。

按照預期,茶葉會在強烈的水流激打下,不停旋轉。

這種帶有表演性質的泡茶方法,一度深受衆人喜愛。

可是,等到各位自己嘗試後才發現,真的很難。

臂力不夠,導緻水壺拿不穩,注水時顫顫巍巍。

而且,由于水壺距離蓋碗太遠,想要精準注水,非一日可練成。

大概率,是灑得茶桌上都是水花,堪比“車禍現場”。

如果是招待客人,那場面,簡直太糟糕了。

容易燙傷自己不說,飛濺到客人身上,那才是真正的不禮貌。

保險起見,還是不要為難自己了。

把水壺放低一些,壺嘴盡量湊近蓋碗,打圈式注水。

讓幹燥的茶葉,均勻地被沸水浸潤,并充分釋放出物質。

化繁為簡,往往更貼近普羅大衆。

陽春白雪的泡茶方式,還是留在幻想裡吧。

《6》

要點五:注水後快速出湯

關于出湯的時間,也有不少茶友覺得很難把握。

到底是注水後馬上倒出,還是心裡默數五秒後再出湯,又或者是等待更長時間。

标準答案,是第一個。

當水注滿蓋碗後,要迅速合上蓋子,立馬倒出茶湯。

整個過程,用時7-8秒左右,我們稱為“快出水”。

快出水的訣竅在于,動作幹淨利落,不要猶豫。

有些茶友注水結束後,會先把水壺放回原位,再回頭來出湯。

暫且不說中間浪費了多少時間,蓋碗的溫度會不斷上升,變得無比燙手,難以端起。

最終,造成茶葉和水不斷接觸,物質過量釋放,形成悶泡。

對于好茶而言,悶泡是最大的浪費。

非但不會讓茶湯變得更好喝,反而會異常濃酽苦澀,還影響了後續的耐泡度。

一泡好茶,毀于一旦。

因此,想要泡出不苦不澀,稠滑醇厚的湯感,必須要控制時間。

特别是内含物質豐厚的好茶,無需悶泡。

最後的最後,也别忘了把蓋碗裡的茶湯徹底瀝幹。

過去的“留根法”,在功夫茶泡法裡,已經不實用了。

如今,瀝幹才是王道,避免那小部分的水不斷刺激茶葉釋放物質,影響後續的口感。

《7》

泡茶雖然是門學問,但門檻并不高。

或許就像一層窗戶紙,在沒有捅破之前,你會愁眉不展,兩眼茫然。

當有人告訴你答案時,便會若有所悟。

哦!原來如此。

有什麼樣的學習心态,有什麼樣的目标,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如果隻是吸收錯誤的知識,當然不會和對的相遇。

但如果多加思考,懂得辨别是非,最終就會走向成功。

泡茶不難,重在練習。

不談天賦,隻談努力。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