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三家的哲學名言?儒釋道三家文化的核心是相通的很多人卻看不到,非要找出它們的區别和差異,并依自己的見識給它們分個高低,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儒釋道三家的哲學名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儒釋道三家文化的核心是相通的。很多人卻看不到,非要找出它們的區别和差異,并依自己的見識給它們分個高低。
已經誤入歧途。
它們彼此相通的切入點在哪裡呢?
先看儒家。儒家将誠定位于天道:誠者,天之道。而對誠的解釋,則是“無妄”。何謂無妄?其出自《易經》,意思是:邪道不行,不敢詐僞。外行不邪,其根本在于其心正。正所謂“正氣内存、邪不可幹”的道理。那就是在自己的心中不産生錯亂的認識、見解,消除了各種欲望和私意。
再看釋家。佛家論空,在《金剛經》中提到“無相”,并因此将此經定位在到高無上:“一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無相是什麼意思呢?相,佛家指的是人們對天地間的萬物形成的固定、特有的認知、判斷、定義、結論等,也就是自己的見識和觀點。無相,就是要擺脫這種對“相”的依賴和執着。因為所有的“相”,都是片面的、虛幻的、單一的,并不是事物的真實相狀。如同盲人摸象,都是一己之見,并非全部。因而佛家要人們放下,做到“無相”。其實質就是修心。
最後說道家。道家說大道無為。在《道德經》第二章中,提出了“無為”的思想。為何要無為?不論有無、高低、前後、美醜、善惡、福禍等,都是相對而生、相互對立而存在。這些對立的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不斷的相互轉化。福中有禍,美裡隐藏着醜,善裡孕育着惡。當為了追求身體的高度可以更好地打球的時候,卻發現同時給自己帶來了若幹的不便。因此,道家的無為告訴我們:不要刻意追求,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事物上,要去掉心中的私意,應該順其自然。就是讓人們内心清靜。
以上三者,無妄、無相、無為,都是直指人心。
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至誠格天,仁者天下。因此,儒家讓人“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做應該做的事。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這就告訴我們,任何事都可以做。但是要講究如何做。因為:“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争。”如果此心不争,不争進退、不争得失、不争榮辱,一切皆可做。
空無自性,其義為:此是、因彼是。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關聯的。我們的任何行為,都與其它發生着若幹的糾纏。因此,行善者結善緣、做惡者得惡果。機緣成熟則可為。
個人認為,這三家文化,采取的是不同的路徑,然而目的地卻是一樣的。一切直指人心,都區分善惡,而後又高于善惡。如果我們能明白這一個根本,那就無所謂家派之分、儒釋道之别,問自心就好。
——學習傳統文化,增長人生智慧。歡迎關注知本學社。我是宗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