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網ip地址是固定還是變動?近日,有一則這樣的提問:通過有線上網(含無線路由器終端),ip地址都會分配當地的ip資源,也就可以通過ip地址反推終端的地理位置但是我發現通過手機數據流量上網,即使是在異地,也會分配手機卡歸屬地的IP地址比如手機卡歸屬地是北京,到了山東之後連接數據流量,這時候的ip地址還會是北京的ip按照我的理解,在山東聯網,終端連接山東的基站,那麼分配的ip也應該是山東的出現這樣“異常”的情況,其中的原因是什麼?也許問題标題和描述不太專業不太清晰,也請專業人士予以修改,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手機上網ip地址是固定還是變動?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近日,有一則這樣的提問:
通過有線上網(含無線路由器終端),ip地址都會分配當地的ip資源,也就可以通過ip地址反推終端的地理位置。但是我發現通過手機數據流量上網,即使是在異地,也會分配手機卡歸屬地的IP地址。比如手機卡歸屬地是北京,到了山東之後連接數據流量,這時候的ip地址還會是北京的ip。按照我的理解,在山東聯網,終端連接山東的基站,那麼分配的ip也應該是山東的。出現這樣“異常”的情況,其中的原因是什麼?也許問題标題和描述不太專業不太清晰,也請專業人士予以修改。
正文
在此分享一點看法。
無論手機漫遊到天涯海角,手機漫遊所在地的SGSN根據手機号碼,可以查詢到手機的歸屬地,還可以查詢到該歸屬地的GGSN的IP地址,然後使用GTP(GPRS Tunnel Protocol)在漫遊地與歸屬地建立一個GTP隧道,如下所示:
漫遊地SGSN<------- GTP隧道------ > 歸屬地GGSN
漫遊地把該手機所有的數據流量統統使用該GTP隧道,流到歸屬地的GGSN,歸屬地再剝離掉GTP隧道頭,得到用戶的報文,再做進一步的處理:
(1) 如果是手機請求分配IP地址等參數,GGSN将IP地址等參數返回給手機用戶,通過GTP隧道傳輸
(2) 如果是訪問互聯網的流量,GGSN完成NAT,将用戶流量發送到Internet
這樣做的好處是,所有用戶的數據流量都經過歸屬地的計費系統,方便統一計費。
否則,題主北京的手機卡,跑到山東,山東出一張賬單,跑到海南,再出一張賬單。。。麻煩哇?而統一計費則非常方便,再把漫遊流量單獨顯示出來。
所以無論是開機漫遊到外地,還是到外地重新開機,手機獲得的IP都是歸屬地的IP地址。訪問Internet顯示的也是歸屬地GGSN的公網IP池子裡的一個IP地址。顯然,通過隧道将用戶流量傳輸到歸屬地,可能會增加端到端訪問的延遲。
有同學評論說,手機也有使用漫遊地的IP地址上網的。對,是有這種模式,漫遊地的GGSN分配IP地址,用戶的上網由漫遊地的GGSN做NAT,然後将流量發到Internet。
很顯然,這種模式最大的弊端是,當用戶漫遊到國外時,歸屬地國家安全審計部門無法對流量進行審查,因為手機流量不會回流到歸屬地國家的過濾網關。
全隧道模式(Full Tunnel Mode)
手機使用歸屬地IP上網,和全隧道模式遠程訪問很相似。比如一個公司出差的員工,有出差到歐洲的、也有美洲的,但這些用戶都是先遠程撥入位于上海的總公司安全網關,然後員工的電腦與安全網關之間建立安全隧道,用戶訪問的所有流量,包括訪問公司内部資源、訪問Internet都走安全隧道到達上海公司安全網關,然後再進一步處理。那麼這些員工在Internet上的IP地址,全部顯示的是上海網關的IP地址,無論他們移動到哪裡。
全隧道模式,對于企業安全管理來說,是最理想的方案。出差用戶訪問Internet的流量都會流經公司防火牆,防火牆可以對報文進行1-7層的檢查,會把報文中潛在的惡意代碼過濾出來,這樣保護用戶電腦的安全,也是保護公司網絡的安全。
隧道分割模式(Split Tunnel Mode)
手機用戶使用漫遊地IP上網,和隧道分割模式遠程訪問相似。隧道分割大體有兩種流量:
(1) 訪問公司内部資源
需要使用隧道傳輸到公司網關
(2)訪問Internet
可以直接使用當地分配的IP地址訪問互聯網,流量不回流公司,在Internet上 顯示的IP地址,自然是漫遊地IP地址。
這種模式用戶需要自己做安全防護,這樣每一個暴露在Internet上的員工都是一個潛在的安全隐患,安全風險更大。
注:本文轉載自車小胖談網絡微信公衆号;文内觀點僅供參考。
埃文科技——網絡空間地圖測繪領域技術專家,提供最全面、最精準的網絡空間地圖服務。
公司成立于2012年,專注于網絡空間、地理空間和社會空間的相互映射,繪制三位一體的網絡空間地圖,對網絡空間資源的靜态屬性和動态變化情況進行探測。擁有19項軟件著作權及10項發明專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