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賈乃亮和李小璐的女兒,小甜馨高燒“42℃”,這不但讓她的父母着急,也讓一衆網友跟着擔心。但是,這件事也告訴我們廣大的父母同志們,有些問題我們真的需要認識認識。
↓↓↓發燒到底是怎麼回事?↓↓↓
能夠引起發燒的原因很多,在兒童層面上來講,多數是由各種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一種症狀。所以,發燒隻是表象,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措施,免疫機制。所以,适當的發燒有利于增強寶寶的抗病能力。但是我們又要找到最終的病因。
↓↓↓用冰袋急退燒科學否?↓↓↓
同時還要注意,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證明,在發熱時(38℃~41℃)用酒精或冷、溫水擦浴降溫是不科學的,這樣做違反了生理的發熱調節機制,不僅無效,且可能使患兒發生顫抖,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而且酒精擦浴還可發生酒精中毒。
↓↓↓吃藥,打針,輸液,還是捂汗?↓↓↓
38.5℃是一個分水嶺!38.5℃以上才吃退燒藥,短期低燒(38.5℃以下)則不吃退燒藥。退燒藥是通過調節人體機能使人體體表血管擴張、進而借助于出汗等過程使散熱增加,同時抑制寒戰、使機體産熱減少的藥品。孩子服用退熱藥物後應及時喝水,如果孩子體内水分欠缺,服用退燒藥物也達不到預期退熱效果。同時注意,同一類型的退燒藥,24小時内使用不能超過4次,進而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打退燒針閃電降溫,可能治标不治本,燒先退再升高,且擾亂病孩的體溫曲線,幹擾醫生診斷,增加藥物副作用。以氨基比林為例,可引起白細胞抗原結構的改變,導緻血中白細胞減少,對某些孩子還可誘發急性溶血性貧血。所以,兒科專家反複強調,14歲以下孩子禁用退燒針。
輸液,是臨床上靜脈給予抗生素以及一些特殊藥物和補液的一種治療,一般用于嚴重感染症狀或者細菌傳染疾病,腹瀉脫水及服藥困難等情況。因而,除1個月以下的孩子不能吃退燒藥,大一點的孩子建議口服退燒藥,無疼痛且藥物效果差不多。
這個捂汗就不說了,真的不能捂。捂汗過多,雖然可短時間降溫,但捂汗會使孩子短時間丢失大量水分和電解質,特别容易造成脫水。脫水反而又使體溫升高。
↓↓↓高熱驚厥怎麼辦?↓↓↓
實際上,隻有4%的兒童會發生高熱驚阙,而且多在3歲以下。還要注意,這通常會在5分鐘内停止發作,并且不會造成身體的永久損傷。如果驚厥現象超過5分鐘,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治療。
在發生上述情況時,要注意:不要随意搬動孩子,注意保持孩子頭部側向一邊,以防口水和嘔吐物流進嗓子和氣管造成嗆咳、窒息;找一個硬物比如勺子或筷子塞在孩子的上下牙之間,以防咬破舌頭。
↓↓↓這一點或許是所有父母最擔心的↓↓↓
人類體溫的上限約在41.6℃,除非脫水,否則體溫升到頂點以後就會自然停止。當人置于41.6℃的極限高溫中,隻要水分充足,腦子便會安然無恙。若3歲以下幼兒,則20%可出現腦波異常,隻需2~3天可恢複正常。所以即使孩子高燒抽搐,處理得當,也不會造成大腦損傷,隻有極個别孩子由于抽搐過久而發生缺氧,才有可能造成腦部的損傷而影響智力。
确有部分孩子發燒後腦部損傷,但并非發燒所緻,而是潛藏在發燒背後的疾病,如腦炎、腦膜炎等。換言之,如果是腦炎等疾病,38℃也可損腦,若是感冒,41℃也無傷于腦子。
更多内容請關注“冬陽工作室”,冬陽xydndn,或關注喜馬拉雅“冬陽工作室”電台。
(圖片來自網絡,内容參考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