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報道,說:
目前已經有超過兩億人設置了朋友圈僅三天可見。
以前我也是個特别喜歡分享生活,幾乎每天都會把看過的書,得到的感悟發到朋友圈,讓朋友去看的。
有一點虛榮,但是分享欲很強。
現在,幾乎兩三個月都想不起來發個朋友圈,主要是也不知道該發什麼。
直到看到很多朋友,也不發了,甚至設置了三天可見。
在我不理解的時候,看到了一些話,興許是原因吧。
不需要所有人都想知道你沒發朋友圈的時候是在認真生活,發朋友圈的時候是在記錄生活。
當我們認真的體會生活的酸甜苦辣時,是沒有時間,或者沒有心情讓别人知道的。
就拿我來講,我喜歡讀書,就會把喜歡的名句發到朋友圈,希望大家也能得到體會,另外告訴他們,我是個有思想的人。
結果,結果遠遠小于預期。
原本認為大家都會喜歡并且會愛上的句子,似乎沒人感冒,也沒人回複,點贊寥寥無幾。
我以為是曲高和寡,其實是朋友們不想發表建議,他們是最早一批設置“三天可見”的人。
朋友都不喜歡分享了,我的分享自然也不會引起他們的波瀾。
好吧,大家都很忙,你的心情越來越沒人在意。
怕被人看到想被人看見,又害怕被人看見。成年人需要體面,于是多了好幾分膽怯。
每個人每天生活都已經很難了,幾乎很難找到開心,或者值得被紀念的事情。
尤其是大學畢業後,來到北京工作,幾乎就很少有充足大塊的時間去體會生活。
而且年紀越大,顧慮越多,需要錢的地方也就越多。
人的生活被錢充盈着思想,很難會有詩情畫意。
“今天該買衛生紙了,家裡的油沒有。”
“電費又該充了,别忘了下樓去買瓶水。”
……
除了這些,剩下的時間,我們就是在工作和思想今後的生活。
不想分享了,畢竟也沒有人真的在意,更多的可能是還怕被看到。
與其被人說三道四,不如先把現在的生活過好,等混好了再去發,也能讓自己的理由更充分。
朋友太雜了主要是通訊錄裡加的人太雜了,除了親戚朋友同事,可能還有賣菜的、裝空調的、收廢品的等等,設置三天可能更多的是考慮安全感。
軟件使用的越多,好有越多,各色各樣的人也越來越多。
當我們隻想讓家人看到的時候,卻讓無關人看到了,不是自己所想,内心難免難受。
所以群的出現解決了難題,我們有各種各樣的群,滿足了我們各種各樣的表達欲。
由此,也不用發到朋友圈了。
總結有一句話說的很好。
成長的裂變會帶來成熟的自己,到了一定階段,當你懂得苦悶和快樂都是很個人的事情時,當你知道知交好友有幾個就足夠時,當你内心充足冷暖自知時,當你明白生活是活給自己看時,你便不會頻繁地在朋友圈裡展露情緒。
真正緊密的情感聯系和親密關系都要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切實的行動去建立。
讓我們從網上走下來,回歸到生活裡,一定會有更好的風景。
塞淵讀書,一個喜歡讀書和分享知識的90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