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西西
編輯 | 周烨
5000萬人的生育需求,引出千億輔助生殖市場。
據中國人口協會、國家計生委聯名發布的最新《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不孕不育患者人數超過5000萬,即每8對夫婦中就有1對有不孕不育問題,20年增長了10倍左右。
不孕不育率催生了輔助生殖醫療服務,“造娃”圓夢成了千萬個家庭的需求。東興證券一份研報顯示,中國輔助生殖潛在市場空間達3211億美元。
早在2015年,資本就開始盯上了這條賽道,紅杉資本中國、華平投資、奧博資本、高瓴資本等老牌投資公司紛紛加入該賽道。
2021年,又有覺資投資、金晟資本等30家投資機構下場。其中今年新注冊的輔助生殖公司女娲生命更是在成立5個月内獲得了連續兩輪融資,韋拓生物更是獲得了億萬級C輪融資。
資本開始不斷湧入,輔助生殖的風口漸漸明朗,千億級的市場背後,核心“玩家”如何收割市場紅利?
資本盯上了輔助生殖賽道三胎政策的全面開放,讓輔助生殖行業賽道急速升溫。
2021年4月27日,輔助生殖闆塊大漲,康芝藥業一度漲停,漢商集團、通策醫療、香雪制藥等相關企業也紛紛跟漲。
截止2021年11月底,中國輔助生殖行業投融資規模超36億元。據一刻商業不完全統計,今年至少有9家公司先後獲得融資或被收購,分别是女娲生命、東蘊醫療、星博生物、韋拓生物、拜爾洛克、瑞柏生物、和萬家醫院、DHC醫療、好孕幫。其中,今年11月,女娲生命、東蘊醫療、星博生物3家企業先後獲得融資。
輔助生殖賽道融資情況,圖/投資界
成立于2021年6月16日的廣州女娲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在8月18日拿到天使投資人王剛10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後,在2021年11月8日,再一次完成由覺資投資、金晟資本投資的天使加輪融資。
官方資料顯示,女娲生命是一家自主可控、擁有完整專利授權的試管嬰兒技術服務商,專注于輔助生殖醫學的研發及應用,已經建立起具有藥物開發、生産、質控及臨床研究經驗的專業團隊。
女娲生命創始人劉江是赴美深造的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在遺傳學領域深造多年。他帶領創始團隊合作研發的胚胎植入前甲基化篩選PIMS技術(Pre-Implantation Methylation Screening)為新一代試管嬰兒胚胎移植前的篩選技術,擁有PIMS技術在全球的核心知識産權,在中科院“十三五率先行動”的評估中,獲得過優秀評價。
今年輔助生殖較大的收購案中,還有貝康醫療與星博生物,兩家公司進行了強強聯合,實現國内男科到胚胎的IVD領域并購。貝康醫療以人民币8500萬元收購星博生物51%的股權。此次收購完成後,星博生物将成為公司的非全資附屬公司。
星博生物成立于2012年6月1日,是一家生殖醫學領域的以精子細胞功能學檢測為核心業務的企業。
星博生物創始人薛志剛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人類遺傳學博士後,其創立的星博生物是國内布局最早、規模最大的男科IVD診斷公司之一,也是國内最大的流式細胞檢測試劑盒供應商之一。
在2021年,湧入輔助生殖賽道的資本就超過了30家,其中包含長期關注醫藥健康與生命科學領域的幂方資本、今晟資本等,以及專業化投資管理公司英飛尼迪資本、覺資投資、松禾資本等。其中幂方資本早在2017年10月13日,在韋拓生物A輪就進行了投資;在2021年9月7日又和中金資本、張江科投共11家投資公司一起參與了韋拓生物億元級人民币的C輪融資。
輔助生殖賽道如今的火熱其實有迹可循。2015年6月1日,錦欣生殖就獲得了華平投資、紅杉中國、藥明康德、東湖創投、金石投資的戰略投資。其中華平投資更是在2015年到2018年對錦欣生殖進行了5次戰略投資,紅杉資本中國在此期間對錦欣生殖進行了4次戰略投資。
奧博資本、高瓴資本等在2019年6月13日至14日,在錦欣生殖基石輪和F輪時也開始入局,分别進行了15000萬美元的投資,推動了錦欣生殖在2019年6月25日的在香港主闆挂牌上市,率先摘得“輔助生殖第一股”。
錦欣生殖融資情況,圖/愛企查
資本紛紛湧入輔助生殖賽道,不留餘力地支持賽道内“核心玩家”,這片藍海市場真的這麼大嗎?
輔助生殖市場有多大?資本盯上輔助生殖賽道,與我國生育率逐年降低或有直接關聯。
今年11月底,“去年我國出生率跌破1%”的消息上了微博熱搜,引發5.1萬的讨論。
“去年我國出生率跌破1%”熱搜,圖/微博
在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21》顯示,2020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8.52‰,首次跌破10‰,創下了1987年來的新低。
現代人因工作壓力、生活方式、環境的問題,不孕不育率開始不斷攀升。據中國人口協會、國家計生委聯名發布的最新《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中國的不孕不育率從20年前的2.5%-3%攀升到12%-18%左右。患者人數超過5000萬。
日益增加的高齡産婦與日趨上升的不孕不育率,輔助生殖的市場需求孕育而生,而且在快速增長。
目前,輔生技術類型主要有試管嬰兒技術(IVF)、人工授精技術(AI)兩大類,試管嬰兒技術的整體妊娠率為40%-60%,遠高于人工授精技術的整體妊娠率15%,因此試管嬰兒技術是目前輔助生殖的主導技術。根據北京大學喬傑院士團隊的最新全國生殖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結果,每年約有30萬名試管嬰兒誕生。
對于一個不孕不育的家庭來說,選擇試管嬰兒的成本有多高呢?
廣東省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王海英醫師作為指導專家,在醫聯媒體采訪中曾提到,“在收費問題上,國家有收費标準。在我們的中心做一次試管,大概是花4萬人民币的水平。主要的費用包括一些輔助生育前的身體評估,是否有遺傳病、是否能夠生育等身體檢測,還包括促排卵的藥物、取卵的費用、胚胎的培養,最後胚胎的移植。這些費用加起來,在一次促排卵當中,大概是4萬人民币左右。”
對比來看,錦欣生殖全年的IVF治療周期數是22879例,輔助生殖部分的收入約為13.54億(不計輔助醫療服務收入),平均每例花費約為5.9萬元。由此可見,整個輔助生殖市場上的IVF(試管嬰兒技術)費用是較為均衡的。
2021年中國醫院試管嬰兒費用構成,圖/艾媒數據中心
相比于整體妊娠率為40%-60%的試管嬰兒技術,整體妊娠率為15%左右的人工授精技術費用相對低很多。
北京以輔助生殖(試管嬰兒)為臨床特色的綜合醫院—北京家圓醫院在其官網上提到,人工授精的費用大緻由三部分組成,分别是檢查費用、精子優化費用以及手術費用,整體大約六七千元左右。
輔助生殖市場毛利不容小觑。據虎嗅報道,行業人士透露,我國輔助生殖服務行業的平均毛利率約為70%,接近或超過醫美、口腔等醫療服務的分支行業。
與此同時,國内輔助生殖服務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在輔助生殖技術的滲透率方面,2018年我國的滲透率僅為7%,遠低于美國同期的30.2%數據。按輔助生殖醫院按中取卵周期計算,2018年排名前10的市場占有率為26%,而排名第一的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市占率僅有5.8%。
輔助生殖市場滲透率,圖/弗若斯特沙利文
海量的不孕不育人群營造了極大的市場需求,70%的行業毛利深度驅動更多企業加入,輔助生殖技術能力不斷成熟,預計到2023年,市場滲透率有望增加到9.2%,而未來市場滲透率将會持續提高。
可見,輔助生殖的市場會逐年擴大,而資本提前入局也是看中了這龐大的需求。
輔助生殖是一門好生意嗎?輔助生殖産業鍊分為上遊的醫療器械企業,中遊的“互聯網 輔助生殖服務”線上平台,以及下遊的輔助生殖醫療服務商。
産業鍊上遊企業的業務主要包括輔助生殖高值耗材(如胚胎冷凍/解凍液、胚胎培養液、PGT試劑等)、輔助生殖固體耗材等所需藥物,例如貝康醫療就是輔助生殖産業鍊上遊企業。
輔助生殖産業鍊中遊企業中,線上平台成為新興力量,誕生了貝貝殼、 好孕幫等企業。
輔助生殖産業鍊下遊賽道中,截止2020年底國内輔助生殖醫療機構數量為536家,其中就包含中信湘雅、錦欣生殖等。但是具備PGD(第三代試管嬰兒)服務資質的機構僅有70家,占機構總量的14%。
2012-2020年經批準開展輔助生殖的醫療機構,圖/國家衛健委、智研咨詢
截止目前,在輔助生殖不同産業鍊中,上市的企業除了錦欣生殖外,還有貝康醫療、貝瑞基因、長江健康、廣生堂、麗珠醫藥、麥迪科技、通策醫療、太安堂等多家企業。其中錦欣生殖就在2015年拿到了第一桶金。
錦欣生殖上市募資超過23億元後,開始收購擁有輔助生殖牌照的私營醫院,主要提供試管嬰兒技術(IVF)治療方案,為其帶來大量營收。目前錦欣生殖共持有6家醫院,其中自持4家,分别為成都西囡婦科醫院、深圳中山醫院、武漢錦欣醫院、美國HRC東南亞中心(錦瑞醫療中心);共同管理2家,成都市錦江區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美國HRC。
從錦欣生殖的财務數據來看,從2016年到2019年期間,錦欣生殖連續4年整體營收呈上升趨勢。2017年,錦欣生殖營收為6.63億元,營收增速為91.33%,主要是因為在2017年1月收購深圳中山醫院在輔助生殖服務方面帶來了2.06億的營收。在2019年,整體營收更是達到了16.48億元,稅後利潤達到了4.21億元,營收增速為78.8%。
在2020年雖然整體營收為14.3億元,比2019年減少2.22億元,中斷了連續4年的高增長态勢,但是收入下滑是因為新冠疫情爆發,以及美國實施旅遊限制從而受到了影響。
在如此嚴峻的大環境下,錦欣生殖在2020年的稅後毛利還達到了2.6億元,其中成都大本營尤其表現亮眼。西囡醫院輔助生殖的營收高達7億元,同比還增長了11.3%。
錦欣生殖2016年-2020年财報,圖/雪球
相比于作為輔助生殖産業鍊下遊的錦欣生殖在2019年就已赴港上市,作為輔助生殖産業鍊上遊的貝康醫療則在2021年2月8日才赴港成功上市,開啟中國三代試管嬰兒試劑盒“有證”時代。
貝康醫療财報顯示,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别為3261萬元、5568萬元。在2020年營收達到了8110.9萬元,同比增長 45.66%,毛利為人民币2771.4 萬元,同比增長5.57%,但是淨利潤方面,2018年、2019年分别虧損了1.58億、5.34億。
貝康醫療财報,圖/雪球
作為國内唯一一家産品組合涵蓋整個生殖周期所有關鍵階段的公司,貝康醫療僅有一款産品獲批上市,縱使PGT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20.9%,高于整體生物遺傳學試劑市場,但從其每年的虧損和科研投入看,整體産品組合的商業化能力以及銷售渠道依然有待加強。
面對5000萬人的孕不育,3753億元市場需求缺口有待滿足的情況下,像錦欣生殖這樣下遊産業鍊的企業市場巨大,從錦欣生殖每年增長的營收和毛利中就可看出這一點。
随着輔助生殖産業鍊下遊醫療機構的IVF(試管嬰兒技術)周期數逐年增加,産業鍊上遊的輔助生殖藥物、檢驗試劑等需求也在日益增加。目前高值耗材的95%和藥物的80%都被國外品牌所壟斷,國産替代刻不容緩,類似于貝康醫療的上遊企業市場空間同樣不容小觑。
巨大的市場空間背後是百萬個亟待“造娃”圓夢的家庭,這也證明這門生意的“剛需”,各個代表性企業的高額營收也足以證明這是一門較好的生意,同時随着三孩政策的到來,輔助生殖也将成為更加火熱的風口,吸引着一批新玩家的加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