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顧躍忠 塗昱甯
寶玉和黛玉的關系誰都知道,所以無論寶玉拿什麼好東西給黛玉吃,大家都不會覺得奇怪。
可是,有一天,寶玉居然要給黛玉個榧子吃。
《紅樓夢》第二十六回寫寶玉來到潇湘館,在窗外聽見黛玉歎了一聲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寶玉就問"為甚麼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一面說一面走了進來。一歪身坐在椅子上,笑道:"你才說什麼?"黛玉道:"我沒說什麼。"寶玉笑道:"給你個榧子吃呢!我都聽見了。"
這次争論在《紅樓夢研究集刊》上展開,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的一個注解引發的。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紅樓夢》注說:"用拇指和其他指肚相拈,發出清脆聲音,是向人調笑的一種動作。"
拾羽寫了《賈寶玉和"榧子"》一文,引用《本草綱目》中的藥方後說:"原來榧子是治'語言不出'的要藥。寶玉給黛玉吃榧子的意思是說黛玉對他的問話無法回答。"
他認為《紅樓夢》中的這些話既不是書面語言,也不是北京方言,而是地地道道的吳揚方言。所謂"給你個榧子吃",就是食指疊架中指之上,輕輕彈人腦門,以示微懲的一種動作。"
證據1:從上下文來看,寶玉明明聽到了黛玉說"每日家情思睡昏昏"這句話,而黛玉竟一口否認,此時寶玉說了"給你個榧子吃呢!我都聽見了"。此話是針對黛玉的"我沒說什麼"而來了。在這樣的語境下,"把食指疊架中指之上,輕輕彈人腦門,以示微懲"就顯得順理成章。像下面的語境中家長并不是真的要打死孩子。
證據2:"給你個榧子吃"或"給你吃個榧子"這種說法至今依然在南方某些地區流傳。南京流傳這樣的說法,我們浙江東陽、諸暨一帶也流傳這樣的說法。孩子們常常追逐着"給人吃香榧",而當孩子調皮時,大人們也會說:"再鬧,給你吃個香榧"。
我們來看上面幾種解釋,戴佐農因為是南京人,當地也流傳着"吃榧子"的說法,其解釋就非常精當。而其他幾位,因為不知道"吃榧子"是表示用手指彈人腦門以示懲罰之意,所以隻能想當然地解釋為"打響指"的意思,而認為是寶玉的一種輕佻的動作。
解釋者如此,作書人也是如此。若作書人自己的語言環境中沒有"吃榧子"這樣的說法,他就不可能在《紅樓夢》這樣寫。
在《紅樓夢》中像這樣用"假語村言"的地方還很多,如漂亮不叫"漂亮"叫"齊整",下棋不叫"下棋"叫"着棋",高不叫"高"叫"長",毛巾不叫"毛巾"叫"手巾",鈕扣不叫"鈕扣"叫"鈕子",傳染不叫"傳染"叫"過"等等,都顯示出作者的南方話功底或者說是南方話局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