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一個無窮無盡的探索,很多著名的科學實驗都是在平時的生活中被發現的,巴甫洛夫是俄羅斯著名的生理學家,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創始人,他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研究狗狗條件反射的實驗,人們把實驗稱為巴甫洛夫的狗,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用來形容一個人反應不經大腦思考,如意識形态的先入為主、對邏輯思辨的抗拒。巴甫洛夫發現并開辟了一條通往認知學的道路,讓研究人員研究動物如何學習時有一個最基本的認識。所有這些都要歸功于流口水的狗狗。著名的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用狗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每次給狗送食物以前打開紅燈、響起鈴聲。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鈴聲一響或紅燈一亮,狗就開始分泌唾液。
他把狗用一副套具固定住,唾液是用聯結在狗颚外側的管道收集的,管道連接到一個既可以測量以立方厘米計的總量、也可以記錄分泌的滴數的裝置。如前所述,當狗嘴裡有食物時,會産生分泌唾液的反應。這種反應是本能固有的,巴甫洛夫把這種食物稱為無條件刺激,簡稱“UCS”,把反射性唾液分泌稱為無條件反射,簡稱“UCR”。為了使狗對某一種刺激形成條件作用,把這種原來隻會引起探索性反射的中性刺激與無條件刺激配對。經過一系列配對嘗試後,單是發出鈴聲,不提供肉,也能引起狗産生唾液分泌。在這種情況下,鈴聲就成了條件刺激,簡稱“CS”,鈴聲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條件反射,簡名“CR”。由此可見,條件反射僅僅是由于條件刺激與無條件刺激配對呈現的結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巴甫洛夫看來,重要的是引起反射的刺激,反射之後的結果是沒有任何理論上的意義的。這樣,盡管巴甫洛夫和桑代克都在分析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系,但他倆對形成這種聯系的程序以及對學習過程的解釋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可以用下列程式來比較巴甫洛夫與桑代克的實驗程序:由于巴甫洛夫的無條件刺激(UCS)與桑代克強化刺激(S’)呈現的時間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前者可以說是一種刺激辨别學習,後者則是通過強化刺激加強刺激一反應的聯結,因此,如果我們把巴甫洛夫的無條件刺激稱為強化物,容易引起某種混淆。
原來并不能引起某種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總是伴随某個能引起該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現,如此多次重複之後,這個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該本能反射。後人稱這種反射為經典性條件反射。兩種刺激物必須經過多次的結合,中性刺激物成為條件刺激物的信号後,這種反射才會形成。工具性條件反射和經典性條件反射有着共同的規律,二者都是在一定條件下建立起來的反射,都需要強化。不強化就消退,消退後又可以自然恢複。都可以建立初級強化,都存在泛化和分化。
綿羊多利出生于1996年7月5日,它的出生證明了利用成年哺乳動物的細胞進行克隆是可行的,也标志着生物技術新時代的到來。由于這個細胞取自另一隻綿羊的乳腺細胞,因此這隻克隆羊也就以胸部豐滿而着稱的美國鄉村音樂天後多利·巴頓的名字而命名。不幸的是,綿羊多利因關節炎和肺病等原因而死亡,它的死亡也被認為是克隆動物“早衰”引起的。它的DNA“年齡”是其身體“年齡”的兩倍。
1938年12月,南非一家小型博物館館長瑪羅麗·考特内·拉蒂邁發現了一條史前魚類。此前,這種魚被認為已經滅絕至少7000萬年。這種魚被認為是一種介于魚類和四足類動物之間的物種,因此這一發現也被認為是上世紀最重大的動物學發現。瑪羅麗發現的腔棗魚就好比是活化石,是在大海中暢遊的海中活恐龍。但是,一直到1952年,瑪羅麗的朋友詹姆斯-史密斯才發現第二條标本,關于這種魚的重大生物學謎團才得以最終解開。
1935年,奧地利動物行為與心理學家康拉德·勞倫茲指出,如果一群灰雁鵝剛剛孵化出來,它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發現的第一個事物是“我”,那麼它們就會把“我”當成自己的母親。根據這一理論,康拉德-勞倫茲闡述了胎教的原理,詳細描述了動物在生命的早期是如何從雙親那裡學習各種行為特征的。康拉德·勞倫茲證明,動物的一些行為是天生的,其他的都是後天學習的。這一研究發現也幫助他于1973年獲得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