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說“三十以前睡不醒,三十以後睡不着”,也有些地方叫“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着”,大意差不多,都是說人年輕的時候睡得好,睡得沉,年紀慢慢大了,睡覺輕了,睡眠少了,想睡個懶覺可到點兒就醒了。
在《難經》中,管這種情況叫“老人卧而不寐,少壯寐而不寤”,弄懂這個道理,先來看看“寐”和“寤”是什麼意思吧。
寐,本意就是睡着,比如假寐就是假睡,夙興夜寐就是起得早睡得晚;寤,在這裡通“悟”,意思是覺醒、睡醒。
“老人卧而不寐,少壯寐而不寤”的意思就是老年人躺下之後卻很難入睡,少壯的人睡下之後就不容易醒。
造成這種年紀越大覺越少狀況的原因,古人是這樣解釋的:少壯的人,身體裡血氣充盛,肌肉滑利,氣道通暢,營氣、衛氣的運行不偏離正常規律,所以白天時精神飽滿,夜間睡熟之後也不易醒。老年人血氣已經衰落,肌肉不再滑利,營氣、衛氣運行的通路也逐漸變得滞澀,血氣不足所以白天精神不飽滿,夜間也就不容易入睡。所以,從醫經中我們可以知道老年人入睡難、睡眠淺的原因了。
此外,人有三十而立之說,雖然“立”起來了,但多數人也由此在生活上進入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工作上所承擔的責任也開始加重,所思所慮比三十之前要多很多,這些也都要花費精力、消耗氣血,也就逐漸“睡不着”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