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說:看會了,手指說:你騙人。
使命、願景和價值觀加起來一共7個漢字,關于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的文章也看了不少,總感覺少了些什麼?不解決這個感覺,反而更加糊塗!因此,再嘗試梳理、整理和歸納一次。
首先問一個問題:你所知道的身邊講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的公司數量多麼?
關于經營管理系列的書,歐美國家的作者很多,裡面經常能看到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的相關或類似的概念,并非都會在自己的書裡面列舉許多案例,因此公司戰略首先要制定使命、願景和價值觀這個思想十有八九是從西方管理學傳播而來。
特别是随着阿裡的成功,其創始人馬雲在很多場合裡都提倡公司要有自己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導緻公司需要制定這個内容,成了許多公司的“标配”。而且放眼看去,國内外有不少巨頭、成功的企業都有自己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
然而,很長一段時間裡,一些咨詢公司、培訓公司對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的過度解讀,搞得這事有點像玄學,結果就是一部分老闆沉迷其中,一部分老闆低頭苦幹,公司裡的多數員工覺得整這些沒啥用。
作為一種指導公司發展的理論和方法,國内外各領域的公司都有成功的案例,當然有用。如果能再通俗一點,就再好不過了。
像阿裡能把使命定義這麼好的真不多,“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至少包含了為什麼生意難做?什麼人的生意最難做?怎麼讓生意不難?其實就是公司開展業務的三個基本問題,就是客戶、需求和能力。
舉個例子,某公司要做跨境電商的,至少總得問這三個問題吧,為什麼要做跨境電商?跨境電商能做什麼?怎麼做好跨境電商?然後就會得出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就是使命了,至于表達出來的句子,各家寫作水平不一,隻要包含這三方面内容的思考和研究就好了。
那和願景呢?就是對業務未來的期望了,做好一個業務後公司是一個什麼情況,比如成為某行業的領導者,改變了工作方式之類的。
總結起來說,就是使命看現在做些什麼靠譜,願景就是做成以後會是怎麼樣,搞清楚自己的業務和業務做成功以後,對于如何成功達成提出一些行動标準,自然也就順理成章了,這就是價值觀了。
知是行的開始,行是知的完成,關注我,一起進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