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及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德經及道家思想的核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04:06:21

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中,道家文化占有重要地位,老子曾經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對中華文明影響很大。有學者甚至認為,道家文化是我國早期傳統思想文化的主幹。

《老子》一書言簡義豐,内涵幽深,涉及到哲學、政治、社會治理和修身養性等,對我國古今社會影響深遠。書中,老子觀察事物的方法和解決社會矛盾的思想方案,對當今人們如何“應世”(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和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道德經及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文化老子道德經)1

社會治理:

“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60章》的意思是說:治理大國,好像煎小魚。煎煮小魚,就不要多加攪動,否則小魚會散亂。其寓意是勸勉行政者對社會治理要“無為而治”。

《老子.5章》又說:天地無所偏愛,萬物自然生長;政令煩苛反而加速敗亡,不如清靜無為,持守虛靜。《老子.10章》也在呼籲為政者“愛民治國能自然無為嗎?”

老子關于社會治理的“清靜無為”,不是不作為的意思,而是說政令不要煩苛,不要折騰,不要妄為,要安靜勿擾民和害民, 這樣的“無為”實際上是無不為,而想做的事情都能做成。這就好像道與宇宙萬物的關系一樣。用道去治理天下,那麼鬼怪神衹就無法侵擾于人。這實際上是一個警示,是對為政者的告誡,它曾經在我國傳統思想文化上、社會治理上産生過 重要的影響。

道德經及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文化老子道德經)2

反戰思想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老子.46章》說:國家政治上運作正常的,把運載的戰馬還給農戶用來耕種;國家治理不正常的話,便大興戎馬于疆界發動戰争。

《老子.30章》說:依照道的原則輔助君主的人,不靠兵力逞強于天下。窮兵黩武這種事必然會得到還報。軍隊所到的地方,荊棘橫生,大戰之過後,一定會出現荒年。

《老子.31章》又說,“兵革是不吉祥的東西,大家都厭惡它,所以有道的治理者是從不使用它的。

老子所處的春秋晚期,社會紛亂,戰亊既多又烈。 發起征戰者,都是侵略者野心勃勃,貪得無厭,侵占别國領土、财物、勞動力等資源。戰争殺伐慘烈,百姓死傷無數。 老子指出了戰争的禍害,反對侵略征戰讨伐,表明了他的人道主義呼聲和反戰思想。

道德經及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文化老子道德經)3

應世方法: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争,故無尤。”

《老子 .8章》是說,最高等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明顯的特質是柔弱,蟄居低處,可滋潤萬物而不與之相争。别人不願去的地方,它願意去;别人不願做的事它願意去做,隐忍位卑做人做事,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别人,而不求索取。

《老子.43章》又說:天下莫柔于水,水是最柔不過的東西,但水又是至堅的,滴水能穿石,無所不能,能穿山透地,以柔克剛。

老子要人們象水一樣去應世,發揮“貴柔”的作用與效果,奉行知雄守雌、不與人争名利的人生哲學思想。

道德經及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文化老子道德經)4

看問題的辯證法則

“反者道之動”。《老子.40章》說:道體的運動是循環的,也會向相反方向運動。反可做返講,也可理解作相反的意思。

老子哲學認為,事物是動體和發展的,會向相反方向運動。任意一個事物發展到極點,則可能變化為反面;亊物也總是循環更新。如同太陽的公轉形成四季,從冬冷到夏熱;地球的自轉形成晝夜,早晨,太陽從東邊升起,晚間,太陽在西邊隐沒。兩種對立、消長的力量彼此存在,無限循環。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58章》是指:禍福相倚,事物互相轉化。自然界的事物是相對的,變動的。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的結果。也就是說,在某種情況下,福能潛伏着禍,禍能變成福。

将欲歙之,必固張之;将欲弱之,必固強之;将欲廢之,必固舉之;将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老子.36章》大意是:将要收合的,必先張開;将要削弱的,必先強盛;将要廢棄的,必先興舉;這就是微妙而又顯明的以弱勝強的征兆。

天下之物,事極必反。認識事物,要辨析考證。這是進化論、辨證法則思想在人類社會的早期出現。

道德經及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文化老子道德經)5

修身養性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7章》說:天地長久。天地之所以能成為長久,乃是因為它們的一切運作都不為自己,因此能夠長久。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退放到後面,反而赢得愛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嗎?反而能成就自己。

”緻虛極,守靜笃;萬物并作,吾以觀複。“《老子.16章》說:緻虛和守靜的功夫,做到極笃境地。萬物蓬勃生長,我看出往複循環的道理。

《老子.33章》又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說能認識和了解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認識和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高明的。

老子講個人修養,不把個人利益或利害擺在前面;緻虛守靜,克制自己。守靜能夠深蓄厚養,儲備能量,達到清澈透明的境地;認識和了解别人固然重要,但自知更為重要,隻有不斷省視自己才能不失其所。自知是高境界的修身。

道德經及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文化老子道德經)6

守“道”比守禮法更重要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 

《老子.35章》其意是說:執守大“道”,普天下的人們便都來向他歸往、歸往而不互相傷害,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音樂和美食,能夠使過路的人都停步。而道的表述,卻平淡得沒有味道,看它,卻看不見;聽它,卻聽不着;而它的作用,卻是受用不盡的。

仁義禮法之治猶如“樂與餌”,不如守“無為而治”的“大道”。大道無形,卻能民生安泰,人們和諧相處。

老子認為,誰掌握了“大道”,誰就赢得了天下人的誠服歸順,守“道”比守仁義禮法更重要。

(本文為原創。參考《中國哲學史》、《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诠釋》、《老子注譯及評介》;圖片來自互聯網。勿抄襲、洗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