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新言“公冶長”十四,蘿蔔/攝影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貢,姓端木,名賜,孔子弟子。
孔文子,姓孔名圉,谥号“文”。衛國大夫。
谥号,某人死後,後人對其的定論尊稱。不過這谥号,有好的評價,也有是差評的。而“文”的谥号,當然是好的評價,和蓋棺定論!
子貢問孔子,孔文子這“文”的谥号從何而來,為什麼給他“文”這麼高的“身後”評價?孔子說,孔文子聰穎、領悟快而且還好學,(身居大夫高位)還能不恥下問,向比自己職位、地位低的人虛心求教學問,所以孔文子配的上他的這個“文”字的谥号。
按照筆者理解,在曆朝曆代谥号中能加個“文”字的人,生前不是有文章傳世,就是有文采、文才,有文化,有學問的……其實,一個人天資聰穎,已經很難得,而且他還孜孜以求的好學,那他的學問肯定差不了。而對于孔文子這樣位高權重的士大夫,不僅能勤學不辍,還不自視過高,能秉持“道之所在,師之所在”的理念來向周圍各種人學習,這就更了不起了。所以“文”這個谥号,孔子解釋起來心安理得,孔文子享受這個谥号的“禮遇”也當之無愧!
蘿蔔/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